義縣一座以墳墓命名的小山村,究竟埋藏著怎樣的驚天之密?

2019-12-04     錦州微資訊

歡迎點擊上方關注「錦州微資訊」

作者: 義森開心

義縣高台子墳塋溝,一個隱匿於大山懷抱中的小山村,總共也就十幾戶人家,散落在山坳之間。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村子,為何要以墳墓命名?這裡到底埋葬著什麼等級的墓葬?墓主人究竟是什麼身份?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記者前後兩次赴高台子進行實地考察,遺憾的是,第一次因為手機丟失了,無功而返,第二天繼續重訪,得償所願。

義縣的這一場雪下得很認真,卻融化得很漫不經心,儘管城裡路面都已經了無痕跡,然而,在這大山里,到處還都是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尤其是陽光的照射下,閃耀著刺眼的光芒。雪後的小山村奇冷,也沒有人出來活動,想找幾個人打聽,除了院子裡的汪星人以別樣的方式歡迎我,沒人出來看個究竟,為何狗狗會狂吠不止。

看過了太多的史書與墓葬考古文獻,記者對山型走勢,風水流轉,懂了點皮毛,當神牛子在溜冰打滑的山路中像脫韁野馬一樣飛馳的時候,我一邊提心弔膽,祈禱著對過不要會車,這樣的路,你想急剎車,那只有兩個結果,一個是騰空而起,另一個就是翻到路邊的溝里了。所幸,僻靜的村子,沒有多少車輛,偶爾過去一些車,那也是因為今天是高台子大集,傾巢出動,上街搞點柴米油鹽啥的。

沒有車輛過來的時候,我就可以放心的觀察一下地形,話說這裡的山勢很險峻,走勢蜿蜒,頗似龍脈,更為奇怪的是,遠遠的看去,有一個孤立的山頭,看起來像一尊面天而臥的佛像。有一條河流自村子東頭的砬子山水庫順勢而下,自東而流,如此形成了一個三面環抱,一面水繞之地,從風水學上來講,實為風水寶地。

村子太小,沒等我找好角度拍個照片,業已走到村子的盡頭。無奈,還是找個人打聽一下吧,既然村子以墳塋命名,必然大有來頭的。因為,從中國的傳統來講,講究大吉大利,如果不是特殊的原因,不可抗拒的因素,是根本不可能用墳墓來命名一個村子的,而且這個墳墓肯定不會是一般人的墳墓,大墳圈子哪個村都會有,但那都會是距離村莊較遠之地,潛意識當中,人們都覺得墳墓毛骨悚然,陰氣太重,不敢近居。而這個村子能夠叫做墳塋溝,個中緣由,村裡大概也會有人知道吧。

一個大姐在雪地里捆苞米秸,我就繞過河溝,過去攀談。大姐也就五十歲左右的模樣,對村名的由來並不是太清楚,只說打小村子就是叫墳塋溝,據說村西面緊挨著,就是一大片墳墓,家族姓劉,曾有大量石碑,後來破四舊,墳墓都被平了,石碑都被搬走,據說墳墓當中有個公主墳,具體身份不知道。

言談間,又過來一個大姐,這個大姐比較健談,又一次印證了剛才那個大姐的說法,自述已經六十多了,聽老輩講,他們小時候村子就叫這個名字,而且那時候還有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鬧劇。就是村子裡的後生到別的村去看戲,小夥伴們起鬨,說墳塋溝來的人,都是住在墳墓裡面的,墳塋溝的後生當然不幹,於是因為一個村名打了一架。目前村子裡年齡最大的老太太88,或許能知道,記者趕到老太太的家,被告知去阜新走閨女去了。

其實,沒來墳塋溝之間,記者查閱了大量的史書及考古文獻,試圖從可確定的墓誌及史料記載中來推測墳塋溝墓葬群的主人。當然沒有確定的考古依據,僅為猜測,不作定論。

古代的家族墓地是有著嚴格的地域限制和等級劃分的,越是風水好的地段,一般人或者等級太低的人是無法在死後享用的。縱觀墳塋溝的周邊,根據已出土的墓誌記載,其東面的水泉溝村曾出土遼國皇族耶律庶幾墓,其南面的盤道嶺曾經出土遼國皇族耶律弘義妻子蕭氏墓,還有那個極為敏感的字眼,舊陵。在古代陵寢是帝王專用。如此推測,墳塋溝墓葬的主人,跟大遼國皇族與後族定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根據村民所說,墓葬群中還有公主墳,墓地曾有專人看守,相傳為劉姓大墓。

據《遼史.后妃傳序》記載,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儼稱劉氏。以伊蘇巴哩比蕭相國,遂為蕭氏。記者推測,此處實為耶律皇室的某一個流支的家族墓葬所在地。耶律氏為皇族,而皇家墓葬為後世盜墓者垂涎,為了掩人耳目,只能對外宣稱是劉姓大墓,也入情入理。

再來推測墓主人的身份及等級。根據遼代皇陵的風水結構,須為連綿俊秀,植被豐茂,依山傍水,環抱六重,三面環山,一面帶水,陵後無通路,穴位定立之處,必有風旋於谷中,有水聚於穴位,這邊是龍脈寶地。 遼代皇家陵墓的風水選擇直接影響了有遼一朝的整個上層社會貴族對於陵墓風水的設定,皇家五陵之外的山川只要具備了類似皇家風水環境的構成,便會成為契丹貴族們首選的陰宅寶地。

1965年12月在義縣高台子鄉水泉溝村西馬鞍山下東坡清理髮掘了遼朝皇族耶律庶幾墓誌,墓誌現存遼寧省博物館。墓誌刻於清寧五年(1059年),志文33行,滿行39字,總計1364字。除字跡斑剝漫漶的59字外,其餘大部清晰。遼朝皇族耶律庶幾的名字,見於瀋陽塔灣無垢凈光舍利塔地宮出土的石函題銘上。

高台子鄉,與阜新市清河門區和北寧市(原北鎮縣毗鄰,)這一代正是環繞醫巫閭山顯陵及乾陵的外圍地帶,近年來根據阜新地區發現的有明確紀年的皇族及後族墓誌記載,均屬於事功不太顯,品級略低的後族外戚墓區。耶律庶幾葬於此,是和他的地位和品級相符的。耶律庶幾世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四弟寅底石的第五世孫。

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義縣城北20里的盤道嶺北山出土了耶律弘益妻蕭氏墓誌,而盤道嶺北山便是墳塋溝南山,根據墓誌記載,蕭氏名彌勒女,因病死於顯陵之南,在乾統八年,也就是1108年,九月十四日遷入夫家曾主所塋之地。也就是說這一片在古遼國是耶律弘益家族的墳塋所在地。從世系表上來看,耶律弘義及其祖上,應該是屬於帝系近支,為何會葬於外圍墓區呢。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耶律弘益是何人,耶律弘益,也作耶律弘義,耶律弘義的祖父,耶律隆佑(979年-1012年),又作隆裕,契丹名高七、胡都堇。為契丹(遼朝)皇族,遼景宗耶律賢第三子,聖宗耶律隆緒之弟,母親蕭綽。這個原本屬於嫡系皇族的耶律隆裕為人比較淡泊,一心奉道。當聖宗南征北戰的時候,他通常是在家看守後院的。雖無大功,但無大過,一生榮華,淡泊晚年。

義縣一座以墳墓命名的小山村,究竟埋藏著怎樣的驚天之密?

但是,到了他的兒子一輩,突然畫風一變,這種突變是拜一個人所賜,那就是在大遼蕭太后一朝紅極一時的耶律隆運,漢臣韓德讓。雖然位極人臣,為蕭太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韓德讓沒有子嗣,於是乎,自韓德讓1011年去世以後,聖宗就接二連三的讓皇家子弟過繼給韓德讓,防止其斷子絕孫。

《契丹國志》雲,耶律隆運「葬乾陵側,詔影堂制度一同乾陵。……隆運薨,無子,帝特以皇侄周王宗業紹其後。……宗業薨,葬乾陵側。宗業無子,帝復以周王同母弟宗范繼隆運後。」

兩個哥哥先後被送給韓德讓當了兒子,不知道是不是老三宗熙心有不甘。因為一旦宗范也撤退,那麼就輪到自己了呀。怎麼辦,造反吧,《遼史•道宗紀》,清寧九年(1063年),皇太叔重元與衛王貼不等「凡四百人,誘脅弩手軍犯行宮。」平叛後,「貼不訴為重元等所脅,詔削爵為民,流鎮州。」這裡的貼不即宗熙。

上一輩的恩怨糾葛以耶律弘義的父親被貶流放而結束,耶律宗熙有兒子五人,分別以仁義禮智信命名。下一輩過繼就接上了,《遼史•耶律隆運傳》又雲,「清寧三年,以魏王貼不子耶魯為嗣。」這裡的耶魯就是老大弘仁。

而根據老三弘禮的墓志銘記載,初,丞相事景宗、聖宗有大勛於天下,賜姓耶律氏,入大橫帳,易名隆運,連景宗御諱。特命公伯父三韓王宗范為後。三韓王薨,以公之長兄左威衛衛將軍弘仁暨其侄千牛將軍撻不也嗣之。兄侄又亡,至是公主其籍。以壽昌二年八月十八日暴疾,卒於懿州之公館,享年五十有二。……以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葬公於醫巫閭山之陽,以附丞相塋,禮也。也就是說老三弘禮也被過繼給了韓德讓。死後附葬在韓德讓墓地附近。


而據醫巫閭山中段三道溝溝口處小河北墓地挖掘考古顯示,耶律弘義的墓地距離韓德讓的墓地僅為600米,可以說是緊挨著。專家認為這裡是耶律隆裕的家族墓葬。記者認為不太嚴謹。

從常理上講夫妻死後要合葬的,耶律弘義葬在靠近韓德讓墓地的地方,三弟弘禮也是「附丞相塋」,肯定大哥也應該以繼子的身份附葬。問題是史書上過繼給韓德讓,老大弘仁和老三弘禮都有記載,而弘義沒有,為何葬在這裡呢?如果說是耶律隆裕的家族墓葬地,那麼弘義的妻子蕭彌勒女為何獨獨葬在皇陵的外圍呢。根據弘義妻子蕭氏的墓志銘顯示,最初是病故葬在顯陵側的,後遷入夫家曾主之塋。乾統八年(1108年)遷入夫家家族墓地,弘義妻子蕭氏,名為蕭彌勒女,母親是興宗弟耶律重元的女兒因八公主。

論身份貴重,蕭氏完全可以附葬帝陵內圍圈內,何以另遷夫家墓地呢。或許外祖父耶律重元的叛亂有關。而夫家的墓葬地,卻根本沒有包括丈夫在內的三個男丁,那是因為他們仨又都被送人了。雖然弘義在史書上沒有記載,但如果想要解釋通夫妻別葬的話,只能這麼推測了。

蕭氏葬區在盤道嶺北,這裡是應該是參與叛亂的耶律宗熙的歸葬地了。因為耶律隆裕作為蕭太后的小兒子,肯定是要附葬帝陵的。那麼這塊帝陵外圍的墓葬區應該就是從耶律宗熙開始的。

從墓葬及古代習俗來看,墳塋溝位於水泉溝風水之上,墓葬主人等級應高於耶律庶幾,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古代講究坐北面南,北為尊,那麼墳塋溝的墓葬應該比蕭氏和宗熙的墓葬規格高一些,能夠跟公主牽扯上的,應該就是皇太叔耶律重元和女兒因八公主了。


遼制,皇子嫡生者其女與帝女同,換言之,遼代嫡生皇子的正妃所生的女兒,可以封為公主,因八是興宗弟弟耶律重元的女兒,故稱因八公主。其父耶律重元,其夫蕭蔘,包括弘義的父親耶律宗熙都是清寧九年叛亂的成員。逆臣死後待遇自然與其他皇室成員不可能共葬的,於是在外圍畫個圈,把亂黨都裝進去,埋起來,還和帝陵不遠,無論是情理上,都還說得過去。

有據可考的是醫巫閭山塋域內還葬有七位王爺,即平王耶律隆先、秦晉國王耶律隆慶、晉王耶律隆運(韓德讓)、周王耶律宗業、魏王耶律宗政、鄭王耶律宗允、廣陵郡王耶律宗教。另有為數眾多宗室、功勳墓。數年前錦州市曾用無人機通過遙感技術偵測,顯示整個山谷內有一萬餘座古墓。

古老的醫巫閭山,巍峨連綿,空山不語,免驚先人。姑作推斷,不做定論,但願,有更多機會去研習遼史,揭開一個又一個古墓的神秘面紗。

來源: 行走義縣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出您的看法!微資訊君會一一回復!喜歡的關注我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UTS0G4BMH2_cNUgF_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