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居民小區、社區是與群眾零距離接觸的防控第一線。近日,達城各個小區、家屬院都實行了「封閉式」管理,憑通行證進出大門,除上班人員,每戶每隔1—3天派一人出門採購生活必需品。在這樣的嚴格管控下,市民的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
小區不同 「出行新規」也不同
「請出示一下通行證。」2月11日上午8時許,北外某小區保安戴著口罩、手持體溫槍嚴陣以待,對稀稀拉拉出門的住戶,一個也不放過。「非常時期,管嚴點好!」小區住戶郭先生準備去不遠的超市買一些生活用品。他告訴記者,2月9日,小區物管上門為每戶辦理出入通行證,每天每戶只能出門一人,且必須是早上出門。
住在文家梁社區一家屬院的潘先生已經5天沒出門了,前幾天社區工作人員來潘先生家,通知以後他們家每兩天才能出去一個人。潘先生哭笑不得,「我和父親把這個珍貴的出門機會讓給我媽了,我父親8天沒出門了,但他心態比我好,天天在家練太極。」
11日,是小區實施進出新規之後,王女士第二次出門。王女士住在西外龍泉社區一新小區,小區規定每戶3天只能派一人出門買菜。「看嘛,我今天又把明後天的菜全部買齊了。」小區門口站的物業和社區工作人員疏導聚集人群,王女士和記者沒說兩句,就提著大包小包的菜,匆匆回了家。
積極配合 一起打贏攻堅戰
達城各小區紛紛因地制宜制定「出行新規」,雖然略有差異,但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儘量減少居民的外出。通川區龍泉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龍泉社區是通川區居住人口最密集的社區之一,轄區常住人口3萬餘人,居民小區20餘個。龍泉社區按照上級部門相關文件,對各小區定製了「小區出行卡」,一戶一卡,除上班人員以外,3天一戶只准一人出門,認卡不認人。為了落實新規,社區工作人員全部分散在各小區,全天輪班值守。
南城市民鄭先生已經宅家一個星期了,他態度堅定地說,「疫情不出現拐點,我儘量不出門,不給社會添亂,也不給家裡人惹麻煩。」說完他又調侃,「快點好起來吧,再這樣下去,我頭髮都能扎辮子了!」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