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面後的膚感,你留意過嗎?這裡面可有講究

2019-08-19     愛蓮記Aimee

在潔面後,有沒有試著感受一下,留意一下自己的肌膚狀態?是緊繃的?乾澀的?還是潤滑的?柔軟的?

有人把緊繃感、乾澀感當成洗乾淨的表現;有人把潤滑的、柔軟的當成沒洗乾淨,有殘留物的表現,到底對嗎?今天就來說一說。

說到潔面後的膚感,得從潔面產品中的清潔成分說起。潔面產品中含有5%至20%的表面活性劑所構成的產品配方,它們決定了潔面後的狀態。

表面活性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作為洗滌劑,其他應用幾乎可以覆蓋所有的精細化工領域。具有潤濕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滌、防腐、抗靜電等一系列作用。

更確切的說,潔面後的狀態是由產品中的表面活性劑是否與水中鈣鎂離子發生反應所決定的。

表面活性劑如果能與水中的鈣鎂離子發生反應,則說明這一類別的是不抗硬水的表面活性劑。就比如肥皂,肥皂也是表面活性劑,它就屬於不抗硬水的表面活性劑。

用肥皂洗完衣服後會發現盆上或水池周圍有一圈的皂垢,如果用它來潔面會有乾澀感,還有水分的快速流失所造成的緊繃感。

如果什麼潔面產品都不用,只是用清水潔面,並且沒有及時擦乾的話,在十分鐘內也會有緊繃感。這是因為潔面後,臉部的一部分水分會隨著殘留的洗臉水一併蒸發到空氣中了。

表面活性劑如果不能與水中的鈣鎂離子發生反應,則說明這一類別的是抗硬水的表面活性劑。

這是因為鈣鎂離子在皮膚形成的水膜造成的,當你用手摸時只能摸到的是水膜或因水膜而起到的潤滑的作用。這不是因為有殘留物沒洗乾淨。

不同的配方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劑不同,表面活性劑與水中鈣鎂離子反應的能力會有不同,所以洗完後的感覺會有不同。

了解了這個原理後,就不會陷入誤區當中了。正確地認識洗護產品的原理,就可以做到心理有數並安全有效地進行皮膚的保養工作了。

如果在潔面之後,出現緊繃感,那麼一定要檢查一下是不是有以下幾種情況:

1.使用了含有皂基的潔面產品

皂基是一種簡便做皂的基礎原料。製造香皂的生產廠商在制皂過程中加入鹽,使甘油,鹼液,水分與皂基分離出來,而形成100%香皂的皂基。

再用機器將皂基壓成美美的形狀之後再賣出,這樣的香皂雖然可以馬上使用,但是缺少了冷制皂中的甘油,所以洗後略感緊繃,對角質層不那麼溫和。長期使用有可能會造成肌膚缺水,敏感。

2.選擇了不合適自己膚質的潔面產品

比如敏感性或中乾性肌膚用了油性肌膚使用的控油的潔面產品。控油類的產品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劑與敏感性和乾性肌膚產品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劑不同。

千萬不要以為洗臉只是個簡單的事情,遇到緊繃感時只有短暫的影響,忍一忍也就過去了,長此以往,會造成皮膚屏障受損、乾燥,進而引發炎症等問題。

3.換季了,還沒有更換潔面產品

混合性肌膚的感受尤其明顯。像我自己,就是混合性肌膚,夏天時我用的是啫喱狀的潔面產品,洗完後皮膚的感覺很清爽、舒服、乾淨。

到了秋冬季時,如果繼續使用啫喱狀的潔面產品就會出現緊繃感。所以我在秋冬時就會換上乳狀的潔面產品,起到舒緩、保濕的效果。

和我們一年四季需要更替衣物一樣,我們的皮膚也需要最細心的呵護。因為緊繃感對肌膚具有2大破壞性,一定要注意:

1.造成天然保濕因子的流失

天然保濕因子在角質層中與水結合,並通過調節、貯存水分達到保持角質細胞間含水量的作用,使皮膚自然呈現水潤狀態。

在清潔時如感覺緊繃,說明把皮膚的天然保濕因子也洗去了一部分。

如果天然保濕因子缺乏或不健全,就會造成膚色黯沉,產生細紋並變得乾燥、敏感。這是因為皮膚失去了從空氣中主動的吸濕和保濕的能力。

2.造成脂質的流失

皮膚外含有一層潤澤脂質,由皮膚腺分泌和角質細胞崩解的脂質共同組成。

脂質是皮膚鎖水的核心。使用不合適的潔面產品清潔時,鎖水的脂質會被洗去一部分,肌膚鎖水能力開始下降,水分也加速流失,所以會感覺緊繃,長期使用會讓皮膚的保護屏障受損。

建議:

選擇合適的潔面產品,減少對肌膚的傷害,避免天然保濕因子和脂質的流失,保持皮膚的水分。

中乾性及敏感性的肌膚,應選擇乳狀的潔面產品,不起泡,對皮膚溫和,幫助肌膚維持水潤的狀態。

換季時記得要根據自己的肌膚情況對潔面產品做出及時的調整。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別忘了在潔面後,塗抹了爽膚水後,及時使用精華和面霜進行鎖水。

保持肌膚水嫩飽滿的狀態,完美護膚,從正確潔面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IAGsmwBvvf6VcSZEVU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