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建造於清晚期的園林,耗時9年建成,可以找到蘇州各園的痕跡

2020-11-27     郝地瓜Cynthia

原標題:這座建造於清晚期的園林,耗時9年建成,可以找到蘇州各園的痕跡

蘇州,這是一座園林之城,這裡有最有名的園林:拙政園,也有最小的園林:網師園,更有中國四大園林之一的留園,來蘇州旅行的遊客都是為了這各式各樣的園林而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個小眾園林:怡園。

怡園,可謂是集百家之所長,它建造於清光緒年間,因為建造年代比較晚,所以融合了之前蘇州園林的風格,基本上蘇州的園林風格在這裡都可以找到痕跡。這座園林是浙江寧紹台道顧文彬在明代尚書吳寬的舊宅遺址上,耗費了20萬兩銀子,花了九年的時間建造而成。

當時建造這座園林的時候,是顧文彬的第三個兒子顧承主持建造,而且還聘請了當時有名的畫家參與設計,怡園的名字就是取自《論語》「兄弟怡怡」中的怡字,取名怡園。當時院子建好之後,吸引了無數的江南名士前來參觀,名盛一時。

鼎盛之際,在這個園子裡還譜寫了中國近代琴學史上的新篇章。1919年,當時園林的主人為了弘揚琴文化,請了當時著名的琴家葉璋伯、吳浸陽、吳蘭蓀等人聚會,而這場聚會也讓怡園名聲大增,開始舉辦「怡園琴會」,此後便成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動。

但是到了近代之後,這裡隨著戰爭和社會動盪,慢慢的變得消聲啞音了,園林變得日漸衰落,更是在40年代的時候這裡變成了遊樂場所,當時還被稱為「蘇州大世界」。直到1992年之後,我國著名的古琴家、吳門琴派的代表人物吳兆基先生邀請了徐中偉、葉名佩等著名古琴家舉辦了一場怡園琴會之後,這裡又再度恢復了之前的盛況,絕響了多年的古琴聲又再度迴響在耳邊,古琴文化又再度唱響,如果你來到這裡,可不要忘記去看看這場「盛宴」,如果你是古琴愛好者,那更是不要錯過。

來到怡園門口,這裡靠近馬路,怡園分為東、西兩部分,檢票入園後來到的便是東邊,沿著一條長長的連廊便來到了水池假山,這裡的水池是仿照網師園,這裡的假山是學習環秀山莊,在假山之上還有一個小滄浪亭,站在亭子上便可以觀看整個園子,亭子東北有三塊造型獨特的太湖石,這便是怡園的鎮園之寶。

假山對面便是觀景台,是觀看整個水池最好的位置,這裡叫做鋤月軒,又叫藕香榭。這裡便是全園的主廳,它是一個鴛鴦式結構的大廳,大廳一分為二,北邊是藕香榭,取自杜甫「疏樹空雲色,茵陳春藕香」詩句中的藕香二字。廳南是鋤月軒,取自元薩都剌詩「今日歸來如昨夢,自鋤明月種梅花」。

怡園不是很大,在連廊上走走便可以看到怡園法帖,這裡嵌有歷代書法家王羲之、懷素、米芾等人的書法刻石,數量多達101塊,有罕見珍藏的「玉枕」蘭亭、東林五君子書冊兩件,還有宋拓本鉤摹復刻的《蘭亭集序》,十分的珍貴,這些石刻在「畫舫齋」南側的長廊上,路過的人們可不要錯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F8mCnYBdHeNs4oxf5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