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位於洛陽市宜陽縣西部的三鄉鎮因三鄉漢唐文化景區在當地紅極一時,附近居民乃至外地旅遊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到了傍晚,這裡更是門庭若市,人們逛三鄉驛古鎮商業街、觀五花寺塔、游光武廟,好不熱鬧。
三鄉鎮地處連昌河沖積穀地,故又名昌谷,是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千年古鎮,歷史悠久、鍾靈毓秀,素有"宜陽文化半三鄉"的美譽。
在唐代,三鄉是東京通往西京(今洛陽和西安)要道上的必經之地。唐高宗時,在此設"三鄉驛"、建連昌行宮,武則天、唐玄宗等也曾多次到此居住。宜陽縣古八景中的 "唐宮煙水"和"漢剎雲山",就分別指的是唐代的連昌宮和漢山頂上的光武帝廟。
三鄉鎮人傑地靈,詩鬼李賀的故里就在三鄉鎮,他曾寫下"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聲天下白"、"黑雲壓城城欲摧"等千古名句,其佳篇《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更是被選入中學教材。此外,韓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眾多才子名人也曾在此吟詩作文。
三鄉鎮以三鄉漢唐文化景區為基礎和起點,致力於打造洛西第一古鎮。現存多處名勝古蹟,近年來又興建了李賀碑亭、李賀文化廣場等,形成了以漢唐文化為底蘊的人文型旅遊景區。
俗語有言:"三鄉有一塔,離天丈七八",講的便是五花寺塔。
五花寺塔實際建造年代不詳,《宜陽縣誌》記載其為"唐基宋塔",有專家推測,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築,在建造過程中使用了部分唐代建築材料。該塔是黃河流域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磚砌佛塔,經風霜侵蝕,塔身略微傾斜卻屹立不倒,被稱為洛陽的"比薩斜塔" ,在建築、雕塑與繪畫上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2013年,五花寺塔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修復前的五花寺塔
修復後的五花寺塔
一千多年前,光武帝劉秀在宜陽漢山腳下降服了聲勢浩大的赤眉起義軍,即位後下詔,在漢山之巔修建了這座皇家廟院——光武廟,以記錄這一重要事件。一千多年間,光武廟歷經多少朝代更迭,仍巋然端坐於漢山之巔,見證著世事的變遷。
三鄉驛古鎮占地約57.6畝,作為景區商業服務配套設施,它紮根於驛文化,通過舉行中華驛城文化展和三鄉民俗文化節,在為遊客提供科普教育機會的同時保護著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代三鄉鎮民風淳樸,特產也多。三鄉鎮九都大蒜以其瓣大皮薄、產量高、易貯藏,不僅在豫西馳名,而且常年遠銷國外;三鄉西瓜以其皮薄、味甜聞名豫西地區。此外,三鄉鎮還是宜陽縣西部優質煙葉生產基地、宜陽縣優質沙蘭楊生產基地、河南省無公害大棗生產基地。漢唐文化景區也特地為當地百姓提供了特色農產品的展銷平台。
當地人民在景區進行農產品展銷
這座漢唐古鎮交通便利,距離洛陽車程還不到1.5小時,你有去遊覽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