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讀《局外人》重新認識這兩句話,"我不知道"、"毫無意義

2020-03-10     夢農人

《局外人》是法國加繆創作的中篇小說,只推薦給愛書,用心讀書的人讀。它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讀懂它從書中感受到人和世界的分離,世界對於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引起很多的反思和共鳴。從《局外人》里,你可以和它對話,文字是有靈魂的,能從中看到並且獲得它靈魂深處的養分。


作為荒誕主義哲學的代表作,主人翁莫爾索的種種怪誕行為乍一看難以理解,但事實上,他才是活得真實、最充實、有著深沉本真追求的人,看得懂這本書的人覺得這是一本可以直抵內心的書,看不懂的人認為它極度枯燥和乏味。


"他早已洞悉這個世界的荒謬,"我不知道"、"毫無意義"兩句話被他懸掛嘴邊,這本書的字裡行間透露著一種刻骨的萬事皆無意義感。肉體和靈魂是可以割裂開而存在的,人與世界毫無瓜葛。這就是局外人眼中的世界以及生活。世界與他無關,他的生命與他無關,甚至是死亡,也好像與他沒有太大的關係。他就像是游離在這個世界之外的令一個行星,孤獨的自行轉著。他對自己身邊,甚至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物,都毫不在乎。"厭煩"則是他面對人事時的常態。莫爾索意識到世界沒有意義,沒有出路,認識到世界對於人的種種慾望漠不關心,認識到人同世界特別是人同社會這種不協調乃至對立的關係。


"大部分人總是表里不一,他們做的往往並非他們內心真正渴望的。他們都有一種群居意識,懼怕被疏離與被排斥,懼怕孤單無依靠。"但是莫爾索卻有意無意地要跳出這個世界的既定模式,保持和芸芸大眾的距離,完全遵照內心本性,做一個冷眼旁觀、我行我素的局外人。"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搞不清"。這就是小說驚世駭俗的開篇。喪失親人的打擊無疑是沉痛而慘烈的,可是他卻以極其平靜的口吻輕描淡寫地敘述,仿佛事不關己,連時間也記不準確,讓人十分訝異。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流過半點哀傷的淚水。


"人們永遠無法改變生活,什麼樣的生活都差不多""我聽見椅子往後挪的聲音","我看到好些記者都在用報紙給自己扇風","儘管掛著遮簾,陽光仍從一些縫隙投射進來"……面對人們"義正辭嚴"的譴責,他繼續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完全沒有為了保命而討好大眾的媚態。在得知不公正的死刑強加於身後,他頑固地認為"自己曾經是幸福的,現在依然是幸福的","我希望處決我的那天,有很多人來看熱鬧,他們都向我發出仇恨的叫喊聲"。對死亡的恐懼是人的天性,但是莫爾索卻等閒視之,不以為意,擺脫了死亡對他的困擾。通過認真看完這本書,也許你就會明白。活著真正的意義就在於,看清生活的殘酷本質,但依然對生活保有熱情和追尋。


"可以這麼說,他們好像在處理這宗案子時把我撇在一邊,一切都在沒有我的干預下進行著。我的命運被決定,而根本不徵求我的意見。"同時在《局外人》里作者運用冷靜客觀、凝練精到的語言昭示出現代司法羅織罪狀的黑暗、邪惡性質,彰顯出法律機器對人性本質與道德精神施加的壓迫與扼殺,人們看到更多的人,乃至一個階層或整個社會的不可理喻。那些與殺人沒有關聯的事情,最後卻把默爾索送上了斷頭台,這讓默爾索看到了世界的荒誕性,而在那個荒誕的社會中,人是沒有發言權也不被重視的。在庭審中,默爾索本想替自己辯白,但他的律師卻告訴他:"別說話,這對您更有利。藉助主人公的格格不入傳遞出更加豐富的人性內涵。


在既定的社會準則下,人的命運是未知的,是不可控地被裹挾著的,要麼異化,要麼被審判,於是,想做個真誠地忠於內心的人還是做個隨大流的人,是至今為止,很多人都面臨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默爾索。局外人並不是指默爾索一個人,而是許多具有相同生活狀態的人的代表,默爾索的意義也正在於此。作為一個人,他是特別的,但是普通卻往往寓於特別之中,他的身上有著太多人的影子。為了進一步了解生活,了解從前的人或許也是我們身邊的人,默爾索的個人的世界也便成為一類人共有的特質,通過對默爾索的探知,才能更加深入的認識"局外人"這種現象。

(有摘抄,有總結,不知道能不能過原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BeB0HABgx9BqZZIRw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