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胃病成為越來越多人健康的威脅,罹患胃病的人越來越普遍,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致胃潰瘍。
很多人對這一疾病的嚴重性並不理解,有的甚至根本不能確定自己是否患上了胃潰瘍。那麼,生活中有哪些蛛絲馬跡能夠幫助胃病患者及早發現病情呢?胃潰瘍久治不愈真的會發展成胃癌嗎?
本期我們邀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李聞教授,給你分享老胃病養胃、治胃、防癌變的全程管理。
胃潰瘍反反覆復,警惕癌變
胃潰瘍在很多人看來不算重病,和胃潰瘍長期「戰鬥」的人也有不少。然而,胃潰瘍如果沒有及時得到規範治療,可能會引發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甚至胃癌,而危及生命。
在所有的潰瘍疾病中,胃潰瘍是最應該警惕的,因為它離癌症最近。
據估計,大約10人當中,就有1人患過胃潰瘍,約有5%的胃潰瘍病人最終會患上胃癌。尤其是胃潰瘍反反覆復病史較長、潰瘍較大和中年以上的患者並發癌變的機會較大。
壓力和不良生活習慣,是胃的剋星
對於年輕人來說,不良的生活習慣可以說是胃潰瘍的重要原因,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三餐不定時,還特別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如過甜、過咸、過辣的食物,晚上加班熬夜,也有不少人愛喝濃咖啡,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對胃的刺激非常大,極易患上潰瘍。
另外,有研究顯示,多慮的人也更容易患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精神高度緊張、壓力和憂慮、情緒沮喪以及長期過度的腦力活動,缺乏應有的休息與調節,都會誘發或加重胃潰瘍。
如何才能預防被胃潰瘍找上門?
要防止胃潰瘍,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情緒的穩定,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勞逸結合。
保持合理的飲食習慣,戒煙少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避免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
堅持鍛鍊,增強抵抗力。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現胃痛等症狀,應該及時就醫檢查治療,不要自己亂服藥,硬扛更不可取。
別讓潰瘍變胃癌,胃鏡檢查不可少
胃潰瘍通過規範治療,大多數是可以治癒的,但由於引起潰瘍的原因很多,如飲食、生活規律、精神心理因素等,容易反覆發作。而胃黏膜反覆破損、刺激,就可能會惡變。因此,胃鏡檢查對於胃潰瘍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胃鏡檢查是國際公認的診斷胃癌的金標準。
胃鏡可直觀地看到粘膜的改變,及早發現胃部癌變情況。一般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普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老胃病要三分治,更需七分養
到底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未曾留意過的小細節會誘發胃部炎症呢?
第一類,不良衛生習慣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HP)是導致潰瘍病、慢性胃炎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混合用餐、口對口喂食嬰兒會傳播HP。如果有人被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建議全家一起進行檢查!
第二類,不良飲食習慣。比如暴飲暴食、不按時吃飯會加重老胃病。到點就吃飯,食物就會中和胃酸,減輕胃酸對胃黏膜的傷害,一旦餓過頭,胃裡沒有食物可消化,胃酸就會刺激胃黏膜。另外,細嚼慢咽有利於食物的消化,還能促使唾液分泌增多,保護胃黏膜。
第三類,煙酒。一口肉,一口酒,一口煙的日子是爽了,但這些都會直接對胃粘膜造成炎症,會誘發和加重胃炎。
第四類,精神壓力大。經常精神緊繃,不但會刺激胃酸的分泌、損傷胃粘膜,還會使胃粘膜的血管收縮、缺血,造成胃部不適。
老胃病,需要養胃、治胃、防癌變全程管理策略!
推薦大家好好看看這門課程,北京301醫院的權威專家專門錄製,整整12節課,讓你不用專門跑到北京301醫院排隊挂號,就能學習到權威專家的老胃病監測干預知識。
點擊下方專欄連結,立即免費試聽
跟隨我們一輩子的胃,需要你來好好養護
看完這些課,不僅能明胃癌的早期症狀、老胃病患者的最佳飲食方案以及老胃病患者的治療等諸多問題,讓你擺脫焦慮。
還能明白胃鏡檢查、胃潰瘍引起的其他併發症、胃癌分別有哪些表現,並且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了對應的詳細可操作的防治技巧(吃、睡、補、按),以及對應的藥物。
防治胃癌也像其他癌症一樣,關鍵在於「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據觀察研究發現,從胃組織某部位的細胞開始發生癌變,到臨床上出現一定的症狀體徵,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由量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醫學上稱之為「癌前期「。而這一時期,也是治療效果最佳的階段。因此,如能注意胃癌的早期表現。則有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