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0日,
廣東派出26批醫療隊
2484名醫護隊員支援湖北,
分駐武漢、荊州、宜昌的21家醫院、
2家疾控中心。
「粵鄂」攜手,「粵」戰「粵」勇!定可凱旋!
1 陳祖輝:
感控人沒有打盹的時候,
疫情結束短暫休整,
儘快投入工作。
我來武漢,妻子全力支持。
一個人在家裡帶著兩個孩子。
知道我們缺物資,
她又馬上發動朋友圈的朋友,
一起到處找物資。
來武漢一周時,
妻子寄來了1600個口罩,
打開包裹的那一刻,
我心裡突然踏實了好多。
1 黃媛:
想早日與女兒團聚,
放心大膽地抱抱她、親親她。
能夠為國家做貢獻,
心情有點激動,但也有點忐忑,
孩子才11個月大,有些放心不下。
不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我和丈夫一起上一線,
相互鼓勵支持,
我覺得我們都很棒!
1 桑嶺:
疫情結束以後,
我要回到廣州,
先睡夠他幾天幾夜!
最初來到金銀潭醫院時,
一個兩個重症病例救治接連失敗,
感覺心態有點崩了。
當時我就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
對於ICU里插上氣管插管的重症患者,
先救活一個再說。
1 唐恬恬:
希望在櫻花盛放時
能回到羊城,
木棉英雄花將慶賀我們凱旋!
當病人無法對自己的生命健康
進行選擇時,
就會把這個權利放在我們手裡。
我們不是神,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
但我們該給病人怎麼樣的關懷?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1 張忠德:
哪有這麼多英雄,
我就是個醫生。
有人說,非典感染了你還來?
士兵不能因為抗日戰爭受了傷,
解放戰爭就不打了。
我是個醫生,
來武漢支援當地醫療工作,
和我以前得沒得過病沒有關係。
現在這個病
需要我,我就去,
以前的都歸零。
1 郅敏:
「謝謝你們來」,
「好了帶你們看櫻花」,
在對抗疫情的戰鬥中,
患者就是我們並肩作戰的戰友。
有位84歲的老奶奶,
入院時情況很不好,曾進入病危狀態。
後來經過醫療團隊多學科診治,
老人情況漸漸好轉了。
可能老人對我的聲音熟悉了,
我每次查房,如果醒著,
老人都會緊緊拉住我的手。
這種掌心的溫暖,
即使在寒冷的雪夜,
也總讓人心裡暖暖的。
1 朱海秀:
我不想哭,
護目鏡會花,
就做不了事了。
救治的患者中,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60床的爺爺。
他有點耳背,
但每次都很努力、很認真地聽我講話,
每次都戴好口罩,小心翼翼地靠近我,
但又保持一定的距離。
我每次都扯著嗓子說話,努力讓他聽到:
「爺爺,打針了!爺爺,您蓋好被子!」
每次喊他爺爺的時候,他就對我笑,
笑的時候,
臉上的皺紋都攏到了一起,
還點頭附和我,特別溫馨。
1 袁小玲:
多希望一覺醒來,
疫情結束,
我們回家,
所有人都回歸正常生活。
每個人都在不顧一切地去做事情,
每個人都是急切地想把疫情給控制下來,
這讓我非常感動。
這樣的記憶讓我終身難忘。
我以為我58歲都快到享清福的時候了,
但這次戰「疫」讓我到了這裡,
而他們讓我感覺到,我來對了!
1 孫小聰:這次出戰我們「掏空了家底」,
所有的精英都來到了前線。
出征前,
我給自己的老主任姚華國發了條信息:
「師傅,我出發了。」
老主任回覆說:
「你小子,好樣的!」
加油!老鄉
照顧好自己
盼早日凱旋
來源:廣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