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
至此,北斗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這意味著,中國北斗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將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服務。
圖片來源:胡煦劼 攝
一直以來
在衛星導航系統領域
美國的GPS基本形成
「獨霸天下」的格局
世界各航天大國都逐漸意識到
發展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
不僅是航天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是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
王淑芳22歲大學畢業即參與北斗系統研發,她見證了北斗問世。(2014年2月26日攝)新華社發
35年前
中國有一批仰望星辰的科學家
決心啟動研製
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並以一個中國傳統文化中
寓意光明和方位的星座
——「北斗」命名
1985年
我國著名電子學專家陳芳允院士
介紹了利用地球同步衛星
進行定位和通信的設想
解決快速定位與通信問題
這一理論後來被歸納為「雙星定位」
成為日後北斗計劃的奠基理論
資料照片:陳芳允
從起步到全球組網
北斗建設「三步走」
第一步
建設北斗一號系統,實現衛星導航從無到有。
1994年,北斗一號系統建設正式啟動。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北斗一號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2003年,又發射了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北斗一號的建成, 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3年,北斗一號完成任務退役。
第二步
建設北斗二號系統,從有源定位到無源定位,區域導航服務亞太。
2004年,北斗二號系統建設啟動。北斗二號創新構建了中高軌混合星座架構,到2012年,完成了14顆衛星的發射組網。
北斗二號系統的建成,不僅服務中國,還可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三步
建設北斗三號系統,架設「星間鏈路」,實現全球組網。
2009 年,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啟動。到2020年,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這次發射的衛星,正是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的收官衛星。
目前,北斗的服務由北斗二號系統和北斗三號系統共同提供,2020年後,將平穩過渡到以北斗三號系統為主提供。
為了「北斗」
無數的科技工作者
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北斗」
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
慢慢長大
2000年10月
轟隆聲刺破天際
「斗」指蒼穹!
北斗導航系統的第一顆衛星
被正式送入軌道
時隔兩月
第二顆衛星成功發射
2000年12月21日0時2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北斗星導航試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成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2003年12月
北斗一號系統
正式開始向國內用戶提供服務
2012年10月
北斗系統成功發射了第16顆衛星
完成了衛星組網
2012年12月28日
北斗二號系統正式開通運行
服務區域覆蓋亞太地區
2013年10月21日,總站技術人員對北斗車載用戶終端的天線進行抗振動試驗。新華社發
2017年11月5日
北斗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星
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
標誌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全球組網的開始
2018年12月27日
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宣告建成
並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2019年11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
今年3月9日
第54顆北斗導航衛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這也是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
第二顆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
被科研人員愛稱為「吉星」
2020年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
上周二(6月16日)
發射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
在臨射前測試過程中
發現產品技術問題
發射任務推遲
今早(6月23日)9時43分
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
發射!
覺得北斗離你遙不可及?
其實,北斗系統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關係交通出行、關係醫療衛生、關係「買買買」
戳圖了解一下北斗對我們的影響吧!
更多有關北斗的問題
戳視頻漲知識
中國北斗,為你驕傲!
圖文來源 | 新華社、央視新聞、央視軍事
編輯 | 王紹佩
審核簽發 | 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