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周就有了貓,為什麼非要說貓源於古埃及?

2019-07-22   謀士說

在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個版本,十二生肖裡面沒有貓,據推測那是因為家貓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但是具體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又無人知曉。還有人說,從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筒《日書》當中就有了生肖,而當時處於戰國,貓還沒有傳入中國,所以十二生肖當中沒有貓。貓真的從埃及傳入中國的嗎?我看未必!

妖貓傳

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大雅•韓奕》當中有一句:「有熊有羆,有貓有虎。」要知道我國的《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韓奕》寫的是周宣王時期的歷史,說明西周時期就出現了貓。從網上的翻譯來看,這裡指的是山貓,而非家貓。雖然說是山貓,那麼虎又不是家虎,猴也是野生的,為什麼能成為十二生肖。

當然,我們要說的重點不是十二生肖,而是貓出現的歷史。既然《詩經》裡面就出現了「貓」,說明我國的貓,很早就有了。

古代的貓

貓的歷史考證

除了《詩經》當中提到了貓,在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的《禮記》一書當中也提到了貓:「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貓和虎同時出現,古人知道貓吃田鼠,而虎吃田裡面的野豬,所以在臘祭(十二月)這天祭祀貓虎。通過這段話來看,先秦時期就已經有祭祀「貓神」的習俗,並把虎和貓當做神來祭拜。

《禮記》雖然成書於西漢時期,但是內容寫的是先秦時期的禮儀制度,在臘祭(十二月)這天祭祀貓神,絕對不是一兩天形成的。通過《詩經》與《禮記》的時間對比來看,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貓的存在。根據年代判斷,貓最早在西周周宣王(公元前828年—前783年在位)時期就已經出現,最晚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所以,中國的「貓」距今有兩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史書當中的貓

在隋朝蕭吉的《五行大義》當中記載:「十二屬配十二支,支有三禽,故三十有六禽。申朝為貓,晝為猿,暮為猴。」也就是說,隋朝的「三十六禽(又作三十六時獸)」中就有貓,並配屬十二支的三十六種動物之一。

在《新唐書》裡面,也曾記載:「弘道初,梁州倉有大鼠,長二尺余,為貓所齧,數百鼠反齧貓。」唐高宗弘道年間,梁州的倉庫有大老鼠,身長二尺多,被貓咬以後,數百隻老鼠反而咬貓。

古代的貓

此外,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魏郡出現貓鼠同乳。隴右節度使朱泚在軍士趙貴家,得知這件事以後,將貓和老鼠裝進籠子獻給了朝廷。從史書的記載來看,民間也有人養貓的情況。

有一部電影叫《妖貓傳》,故事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夢枕獏的魔幻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發生的年代背景就是唐朝。該書雖然是虛構的但是,但是作者肯定對中國文化很了解,作者知道唐朝已經流行養貓。且貴族階級已經非常普及,所以唐朝出現家貓已經很普遍了。

古典文學中的貓

宋代吳自牧所著《夢粱錄》當中介紹說:「貓,都人畜之,捕鼠,有長毛。白黃色者稱曰『獅貓』,不能捕鼠,以為美觀,多府第貴官諸司人畜之,特見貴愛。」從《夢粱錄》的記載來看,這裡的「獅貓」應該是外來物種,屬於達官貴族的寵貓。而能捕鼠的屬於家貓,在民間應該很常見。家貓和寵物貓在北宋時期就已經有區分了,那麼古代家貓出現的歷史會更早。而寵物貓應該出現於唐朝,比如《妖貓傳》當中出現的貓,應該屬於「獅貓」,是貴族階級飼養的寵物,並非來捉老鼠的。

古代的貓

在《聊齋志異》中有這麼一個故事:明朝萬曆年間,皇宮中有老鼠,體積與貓一般大,從民間找來的貓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國進貢來的獅貓,渾身毛色雪白。將獅貓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大家偷偷看貓的反應。當老鼠從洞內拋出,獅貓卻跳到矮小的桌子上,而老鼠也跳上桌子,貓又跳下來,反反覆復跳了上百次。很多人認為老鼠很膽怯,最後,老鼠跳不動了,貓再從桌子上跳下來講老鼠吃掉了。

《聊齋志異》雖然是文學作品,但是裡面也說了,「獅貓」由外國進貢而來,說明「獅貓」是外來物種。而北宋文學家吳自牧在《夢粱錄》裡面已經有「獅貓」記載,說「獅貓」不能捕捉老鼠,只是美觀,屬於寵物。那麼,古代把家貓和寵物貓還是分得恨清楚的。

所以說,能捕捉老鼠的家貓,大約出現在西周時期。比所謂的寵物貓「獅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來物種要早得多。網上,所說的貓源於埃及,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獅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