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氣候變化來得比我們想像中都要劇烈,前有國內百年罕見的大水,後有夏威夷兇猛的山火;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的進程也迎來了爆發,AIGC 從前沿科技席捲到資本市場,再進入千家萬戶,室溫超導也「差一點」創造歷史,燃起了新的希望。
在這樣的背景下,就在明天,202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簡稱「TR35」)亞太區發布儀式暨青年科技論壇即將於 11 月 2~3 日在杭州未來科技城盛大舉行,邀請了眾多海內外頂尖學術專家、商業領袖等,共同探討科技如何幫助我們應對時代的危機和全人類的挑戰。那麼,這場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在今年又帶來了什麼樣的創新、靈感和想像?我們一文說明白!
大咖雲集:來自最強大腦的前沿洞見
本次 202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TR35 亞太區發布儀式暨青年科技論壇將是 TR35 亞太區發布儀式第三次落地餘杭,也是每年極為重磅的科技盛宴之一。此次活動匯聚了近 80 位海內外學術大咖、科技商業領袖、資本代表共濟一堂,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導王自力,奧克蘭大學教授、紐西蘭皇家學會院士 Elizabeth Broadbent,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國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被稱為「世界靜電紡絲之父」的 Seeram Ramakrishna,麻省理工學院核反應堆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核反應堆專家胡玲文等多位海內外頂級專家,以及能源、材料、人工智慧領域的一流科學家,覆蓋了生命科學、能源環境、人工智慧、光量子計算、先進位造等各大前沿領域,將為我們分享尖端技術的最新進展和行業發展的趨勢、走向。
巔峰對話:目睹頂級專家的精彩交鋒
本次活動特別設置了高端圓桌對談。在 DeepTech 聯合創始人陳禺杉的主持下,奧克蘭大學教授、紐西蘭皇家學會院士 Elizabeth Broadbent,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二維材料與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智能功能材料研究所聯合主任、材料科學及工程系傑出教授、物理系傑出教授、電機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Antonio H. Castro Neto,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國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 Seeram Ramakrishna,麻省理工學院核反應堆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核反應堆專家胡玲文共 4 位能源、材料、心理學與情感計算等方面的頂級專家,將圍繞「科技如何賦能發展」的宏大命題展開深入的探討,跨界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星河璀璨:見證新一屆 TR35 的誕生
誕生於 1899 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自創刊百年之際的 1999 年起,每年都會評選出「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簡稱「TR35」),涵蓋範圍包括生物醫藥、能源、材料、人工智慧、先進計算、智能製造等幾乎所有新興技術領域,始終關注那些最有潛力引領時代發展、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青年科技人才,並憑此解析當下,「預測未來」。
2010 年,TR35 首次進行區域性評選,逐漸成為了亞太、歐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科技青年群體的創新評價指標。今年,新一屆 TR35 亞太區入選者將第三次在杭州未來科技城誕生,不僅是一份沉甸甸的新名單,更是我們能看到的未來版圖的再一次更新!屆時,往屆的 TR35 入選者也將出席現場,與我們一同見證。
無限未來:求索科技創新的終極邊疆
今年聲名鵲起的 OpenAI CEO Sam Altman 曾說,「除了人工智慧,未來我只對兩個事情感興趣:無限的能源和無限的壽命。」在本次的 202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TR35 亞太區發布儀式暨青年科技論壇上,我們決定更進一步,開闢出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智力板塊,奉上若干重量級的主題演講和圓桌對話。
在無限的壽命板塊,我們將關注生命科學、合成生物及相關的交叉學科,野心不止活得更久,還要活得更好。
在無限的能源板塊,我們將聚焦生物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領域,力圖為人類帶來「能源自由」。
在無限的空間板塊,我們將上達月球、火星的星辰大海,下入光怪陸離的量子領域,還要在與物理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開疆拓土。
在無限的智力板塊,我們將探討時下最為流行的 AI,摸索人類與機器意識的邊緣。
本次 202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亞太區發布儀式暨青年科技論壇由杭州市委人才辦、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管委會作為指導單位,餘杭區人民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共同主辦,餘杭區委人才辦、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管委會共同承辦,DeepTech、雲樾科技(杭州)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執行,是繼 2021 年 TR35 亞太區發布儀式正式落地中國之後,第三次來到杭州未來科技城。在過往的評選中,我們看到了來自亞太地區 10 余個國家的科技青年們的突破成就,他們或生長於此,或深耕於此,技術領域不同,文化背景多樣,但合力都指向最前沿的科技創新。
歡迎你與我們相聚西湖之畔,一同見證!
活動明天開啟,掃描海報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