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究竟是怎麼引起的?又該怎麼防治?這2點你都知道嗎?

2023-04-27   醫者榮耀

原標題:接觸性皮炎究竟是怎麼引起的?又該怎麼防治?這2點你都知道嗎?

有的時候去皮膚科看病,會發現醫生給的診斷,有很多我們都不太熟悉,比如說接觸皮炎,接觸性皮炎真的是因為,有了接觸導致的皮炎嗎?通常我們會以為接觸性皮炎只是一個簡單的過敏性反應,其實接觸性皮炎和過敏又不完全一樣,那麼它的發病機制是如何的呢?

1.發病機制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或者是粘膜,單次或者是多處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之後,在我們所接觸到的部位,發生的炎症性反應,通常會有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等情況出現。它根據發病機制不同可分為原發性刺激以及變態反應兩種。

所謂的原發性刺激是接觸對皮膚有很強的刺激性物質之後出現的皮炎,比如說接觸到一些帶有毛刺或者是毒性的蟲類之後,會很明顯的有接觸性皮炎出現,比如會有明顯的皮疹、滲液、水皰等等。

其次就是變態反應,當變態反應出現時,接觸物基本上是無刺激的,比如說有部分人群,對於一些常見的過敏物如柳絮、花粉等本身就很敏感,這時若接觸這些物質之後,就容易導致過敏反應發生,再次接觸該物質的時間過了12~48小時之後,接觸部位及其附近就可能會發生皮炎。

能引起接觸性皮炎的物質有很多,主要有動物性的、植物性和化學性三種,生活中常見的就是動物性和植物性的,比如說常見的一些寵物毛髮,而植物性的常見花粉柳絮等等,還有一些化學性的如我們常用的染髮劑、直發劑等等。

2.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接觸性皮炎的臨床表現與皮炎有一定的區別,雖然一般情況下也無特異性,但由於接觸方式及個體反應不同,發生皮炎的形態範圍以及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

如果出現了過敏性皮炎之後,在治療過程中首先要尋找過敏的原因,比如說有的患者對於一些常見的物質過敏如蟎蟲、花粉、柳絮甚至常見的食物如花生、核桃等等,這時候應該減少與這些易致敏物質的接觸,使用清水或者是生理鹽水、肥皂水沖洗接觸的皮膚,有可能會改善過敏症狀。

另外一個方面要避免刺激,出現了一些臨床表現之後,就應該要減少局部刺激,比如說減少抓撓,過敏性皮炎表現較為嚴重,通常伴隨局部或者全身症狀的時候,這時候需要通過全身治療,比如說使用一些抗組胺藥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等。只有預防與用藥相結合才能減少過敏性皮炎的發生。

【本圖文由「醫者榮耀」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彥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