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自上個月底開始,位於高加索山脈南麓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關係突然轉向緊張。
首先是亞塞拜然向目前已經作為實控的納卡地區調集武器裝備,從現場吃瓜群眾拍攝的照片來看,亞塞拜然似乎調動了T-72 Aslan型主戰坦克,BMP系列步兵戰車,還有大量卡車等運輸車輛進入納卡地區。
而本月6日,有人觀察到亞塞拜然正在給自己集結的主戰裝備大量塗刷特殊戰術符號。從塗刷的戰術符號來看,亞塞拜然軍隊據說使用了兩種不同戰術符號,其一是一個V加上一個橫(也有說是倒過來的A),其二則是一個類似於拉丁文的F。按照最新消息,據說還有第三、第四種戰術符號出現。
此外,亞塞拜然國內也在動作頻頻,幾天之前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身著戎裝上鏡,同時阿國家電視台發聲預告「將有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就不說了。最新消息是阿利耶夫在公開講話中宣稱,亞美尼亞人「居住在亞塞拜然世代居住的土地上」,亞美尼亞「並不存在」,這被視為亞塞拜然發出的、最嚴重的警告。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走到今天這一步,是否有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如果爆發新一輪納卡戰爭的話,戰爭爆發的前兆有哪些呢?
地緣政治的角度
前一個問題我們之前已經說過(文章《網友拍到「V字」車隊向邊境移動,納卡這是準備打大仗啊!》),今天可以說的更加詳細一些、從整個南高加索和中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分析。以目前亞塞拜然的政治表態來看,大伊萬認為亞、阿之間不僅存在爆發新一輪納卡戰爭的可能性,亞塞拜然還有可能打穿亞美尼亞國土南部,從而將亞塞拜然本部與其西部的飛地納希切萬給連成一體。分三個因素:
其一從2020年第一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的情況看,我們之前說過,這是一次對於亞塞拜然來講,堪稱功敗垂成的戰爭。在經過數個月艱苦的作戰後,本來亞塞拜然已經打到了納卡地區的首府斯特潘納克特。
結果由於俄羅斯南部軍區軍事警察單位出手,阻攔了亞塞拜然進一步發展進攻的可能性,導致亞美尼亞保留了最後的顏面斯特潘納克特,同時還保留了一條拉欽走廊。這讓亞塞拜然毫無疑問在納卡戰爭中留下了一條尾巴,在勝利中顯然美中不足。因此,如果換成我是阿利耶夫,我也必然會尋找戰略機遇,一定要把納卡地區首府啃下來,同時,將亞美尼亞的勢力整體從納卡地區驅逐出去。
其二從當前的戰略態勢來看,可以發現亞塞拜然的戰略機遇還是有的,實際上咱們說白了吧,這不僅僅是亞塞拜然的戰略機遇期,也是相當多的第三世界國家的戰略機遇期。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還有歐洲,現在全部都深陷在俄烏軍事衝突中,結果給了其它第三世界國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拓展己方戰略空間的機會。對於亞美尼亞來講,其實目前能倚靠的也就是伊朗,但土耳其最新的表態對伊朗已經形成了制衡,因此對於亞塞拜然來講機會是很好的。
其三從南高加索到中亞的地緣政治態勢看,其實亞塞拜然打穿亞美尼亞南部,將本部和西部飛地納希切萬連成一體,可能不僅僅是亞塞拜然的戰略需求,同樣也是土耳其的戰略需求。以土耳其的地緣政治野心,在中亞地區是存在巨大的戰略企圖的,但由於地理因素,土耳其向中亞地區直接進行勢力投送,問題很大。因此。到目前為止多採取的是意識形態和少量人員滲透,要大量投送武裝力量進去,存在地理阻隔。
如果亞塞拜然能夠打穿亞美尼亞南部,那麼土耳其染指中亞、尤其是軍事介入中亞的難度近乎降低為零。直接穿過亞塞拜然從巴庫出海,靠岸就是哈薩克和土庫曼,其中哈薩克還是2022年初已經發生過一次暴亂事件、背後有土耳其因素若隱若現的小玉茲地區。
因此,大伊萬認為,亞塞拜然對亞美尼亞南部的領土企圖,可能並不僅僅是其自身的戰略決策,也有可能是與土耳其商定的結果,是為後續土耳其向中亞滲透和拓展地緣影響力戰略的一部分。
戰爭爆發的前兆
那麼,解決了戰爭可能爆發的背後因素,新一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如果爆發的話,可能的戰爭前兆有哪些呢?
大伊萬認為目前已經出現戰爭前兆了,當然由於亞塞拜然這個國家太小,我們關注度不夠,存在信息黑洞。因此一些戰爭前兆我們可能沒有及時了解到,如果有人在亞塞拜然的話可以關注一下當地的社交媒體,或者詢問一下當地的朋友,了解一下相關情況,咱們在這裡只做簡單的介紹:
一是政治準備,說白了就是凝聚意識,建立共識,鼓舞士氣。這種政治準備有公開準備,有秘密準備,可以通過動員講話、官方廣告、官方各種途徑的宣傳和認知塑造等實施。但有別於平時宣傳和認知塑造的是,戰前的政治準備一定是明確且有指向性的——比如阿利耶夫的那個戎裝像,尤其是阿利耶夫的那段否認亞美尼亞存在合法性的講話,和去年普京在特別軍事行動(SMO)前的講話一樣,政治意味極其明顯。
二是社會準備,注意這個社會準備多指社會面上的人員動員和物資儲備。畢竟現役部隊在戰前必然會進行人員擴編,大量召回預備役人員,確保部隊恢復到齊裝滿員的水平,部分重點部隊甚至要做到1.5倍編制,以做到隨打隨補,這必然會意味著阿軍有大量預備役被召回原部隊。彈藥和物資的採購會加快實施,彈藥這種東西咱們就不提了,不會等到戰前才開始緊急儲備,而往往會在戰前數個月,儲備速度就開始驟然加速,而民用物資則往往會在臨戰狀態下開始儲備。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物資的儲備其實是可以回頭的,也就是儲備了但是不一定打,但是有一種東西具有指向標式的意義——那就是血漿。血漿儲備是有期限的,日常狀態下全血保存期限僅一個月,因此只能在開始動員之初通過境外採購,或者廣泛動員國民獻血的方式加大儲備量。一旦出現大量儲備血漿的情況,基本可以確定是下了戰役決心了。而且大量獻血的開始時間,往往可以反推出作戰開始的時間,有在亞塞拜然的讀者可以關注一下這方面的情況,亞塞拜然是否在動員獻血、儲備血漿。
三是軍事準備,軍事準備就比較寬泛了,而且是和社會準備銜接起來的。比如部隊停止休假,開始召回外出人員,部隊日常軍事訓練基本停止,開始轉入臨戰訓練。所謂的臨戰訓練也就是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訓練,分專業實施,然後還要實施實戰背景下的合練。此外部隊裝備還要進行檢修,尤其是機械化部隊。機械化部隊的裝備分為訓練裝備和戰備裝備的:訓練裝備日常各部隊用的多用的勤,摩托小時損耗大,車況普遍不好,臨戰狀態下需要應急維修將其恢復到可用狀態;戰備裝備還有一部分是封存車,封存車需要進行解封,拆除油封,同樣將其恢復到臨戰狀態,當然這些信息以我們的消息來源肯定很難接觸到就是。
網傳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都在正在向邊境派兵的航拍畫面
同時,部隊開始前出和物資前送也同樣是軍事準備的組成部分。以目前亞塞拜然軍隊的行動來看,明顯不同於以往:一是部隊出動規模大,二是不僅出動了作戰部隊,更是出動了大量的後勤單位。如果按照日常訓練來看,一般都是採用現地保障模式,不需要這麼多的後勤單位。而後勤單位的出動意味著部隊有設立前進基地的需要,而前進基地則是實施進攻性戰役的一個重要指向標。同時,亞塞拜然軍隊在自己的軍用車輛上大量塗刷戰術符號,且不同集群的部隊塗刷不同樣式的戰術符號,這也同樣是一個重要的戰前徵兆。畢竟去年俄軍發起特別軍事行動(SMO)之前,就在不同集群裝甲車輛上大量塗刷了戰術符號以進行敵我識別和區分。
總而言之,以目前亞塞拜然的政治準備和軍事準備來看,大伊萬認為戰爭前兆已經比較明顯了,從這兩點亞塞拜然動手的機率超過六成。但是由於信息黑洞,咱們暫時搞不清楚亞塞拜然在社會面上有沒有社會準備,有沒有召回退役軍人充實部隊,有沒有大量儲備彈藥,有沒有大量儲備民用物資、尤其是醫用耗材和血漿等等。這讓我們對新一次納卡戰爭的評估存在一個比較大的信息黑洞,如果有人在亞塞拜然的讀者,歡迎在文後補充你所看到的這方面情況,大伊萬不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