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戲:老概念遇新生

2023-07-15     種疏汽車

原標題:雲遊戲:老概念遇新生

其實,雲遊戲是一個十年前的老概念。

所謂雲遊戲,就是以雲計算為基礎的遊戲方式,在雲遊戲的運行模式下,所有遊戲都在伺服器端運行,並將渲染完畢後的遊戲畫面壓縮後通過網絡傳送給用戶。

也就是說,雲遊戲模式下電腦不再需要高端處理器、顯卡等高配置硬體,玩家只要具備擁有流媒體播放能力的設備便可以暢玩3A大作。此外,雲遊戲模式下,一個遊戲可以在多個場景下遊玩,大大提升了玩家的便利性。

雖說十年前國內外就有公司在做雲遊戲,但受限於技術的落後,雲遊戲這把火併未燒起來。如今5G時代的到來才讓雲遊戲概念再次火爆。國內外,谷歌、微軟、騰訊、阿里巴巴等都已經開始搶灘布局雲遊戲領域,包括網易遊戲、完美世界、游族網絡等遊戲廠商也紛紛入局,不是上線了雲遊戲平台,便是發布了雲遊戲產品及計劃。

雲遊戲將帶來產業革命

2023年國內市場規模或達360億?

雲遊戲的概念起源很早了。2007年CrytekStudios研發的《孤島危機》一度被玩家稱為「顯卡危機」,因為在全高畫質下,畫面對於顯卡的渲染和運算造成了不小的負擔,甚至有可能導致電腦顯卡過熱而損壞。這無疑為一些電腦配置難以跟上的玩家帶來了門檻。

2009年,一家名為onlive的美國公司推出了《孤島危機》系列遊戲的雲遊戲版本。當時Crytek的執行長CevatYerli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雲遊戲方式就目前來講還是存在一定的危險,不過,雲遊戲在未來肯定還是必然可行的。」

不過,被稱為雲遊戲鼻祖的onlive最終卻賣身索尼,伺服器也於2015年關閉。OnLive的創始人StevePerlman將onlive的沒落歸因於遊戲發行商的熱情和參與不足,但事實上,當時雲遊戲的發展是被網絡傳輸、雲計算、虛擬化等多種技術水平難以跟上所限制。當初雲遊戲概念在國外興起後,國內也有不少公司入局了雲遊戲領域,但最終項目多以失敗告終。

僅以網絡傳輸技術來說,雲遊戲數據在伺服器與玩家客戶端間的傳輸對於寬頻和網絡數據有很高要求,而4G的傳輸速度只能實現一些高清視頻的傳輸,很難支撐3A大作4K超清畫質的傳輸。相比於傳統遊戲後台運算在本地硬體設備上實時處理的形式,雲遊戲數據在雲端和玩家間的傳輸帶來的延遲則會導致遊戲不穩定和卡頓情況出現,對FPS、MOBA這種需要實時反饋的遊戲非常不友好。這才是雲遊戲逐漸沒落的主因。

如今雲遊戲概念重新火爆,正是因為5G時代正在到來,低延遲與大寬頻的特性讓雲遊戲的傳輸條件即將成熟,因此國內外都開始重新重視雲遊戲這一領域。今年,騰訊、阿里、華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頭部廠商紛紛加大力度布局雲遊戲領域。Chinajoy上,雲遊戲也成為了展會的焦點,華為雲,騰訊雲、金山雲以及順網科技等多家企業都展示了自己的雲遊戲服務內容。

在國外,谷歌、微軟、索尼等巨頭公司們也紛紛跨界入局押寶雲遊戲。2019年的GDC遊戲開發者大會上,谷歌的雲遊戲平台Stadia正式亮相,Stadia採用訂閱制,每月服務費為10美元。此外,微軟的xCloud雲遊戲服務將會在2020年推出,亞馬遜也將於2020年正式宣布雲遊戲服務。

雲遊戲產品少,平台多

未來將展開優質內容爭奪戰

概念落地過程困難重重

「黃金時代」尚在五年開外

雲遊戲概念再次爆發後,不少人直言遊戲領域新藍海出現,今年,如「雲遊戲將成為下一代的主力遊戲方式」、「下一代遊戲主機可能會被雲遊戲取代」、「雲遊戲將顛覆遊戲行業」、「眾多顯卡、主板廠商等PC硬體商家的危機到來」等觀點不斷出現。但或許,這些預測對雲遊戲的發展前景都過於樂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db8a1a7414bccc160e617a9c1ea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