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農從古代都城中軸線起源、明清兩代中軸線變遷、中軸線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等方面出發,並結合讀者關心的「北京中軸線凝結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北京中軸線的時代變化」等熱點話題展開講解。
他介紹,北京中軸線始建時期業已形成的文化基礎,與「中國」的「中」字的歷史內涵密不可分,我國古代形成的「執中守正」的哲學理念,正是當時的社會文化基礎:「在這種哲學意識的影響下,我國古代的都城布局講究『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即建造一座都城王宮時,其左邊是祖廟,右邊是社稷,前面是朝廷,後面是市場。因此,北京中軸線的建立,是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物化。」
馬建農說,隨著時代變遷,北京中軸線逐漸延伸,「北京中軸線見證了城市甚至國家的發展,是北京城市發展的核心,具有現實文化意義。」他表示,研究北京中軸線,能夠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建築禮制,了解北京城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城市結構和布局的變化;此外也能夠更好地揭示其背後所隱含的中國古代哲學和社會學思想,進一步印證北京中軸線保護的重要性,由此形成保護北京中軸線的民眾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