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會主動學習的孩子,他們父母都做到了五點,看看有你嗎?

2023-09-26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那些會主動學習的孩子,他們父母都做到了五點,看看有你嗎?

兩歲的時候,家長追著喂飯;

三歲的時候,又開始教他們認字;

四歲的時候,教孩子背詩;

好不容易熬到上小學的年齡,還要追著督促他們寫作業,真是讓父母們感到頭疼……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家長跟在孩子後面監督,父母一倦怠,孩子馬上就會停下來。寶寶坐在那裡寫作業,家長轉身出去,孩子立刻就玩鉛筆、橡皮。娃可能半個小時才寫一個字,大人稍微放鬆,孩子就會馬馬虎虎,孩子學習就喊累,家長也心力憔悴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片和諧的景象;一寫作業,大人怒吼,孩子哭天抹淚,家裡雞飛狗跳。

每天晚上,都有憤怒的父母在看孩子寫作業。以至於爸爸媽媽們抱怨,帶娃都不如上班輕鬆,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娃不愛學習,確實讓人頭疼。

我想跟大家說的是,希望孩子主動學習,就得用正確的方式引導,那些愛學習、主動學習,自律的娃,他們的父母,都做到了五點。來看看,你都做到了嗎?

1、不過分嘮叨

現在的孩子多數喜歡電子產品,愛看動畫片,打上遊戲就忘記了學習。家長感覺到非常憂慮,經常催促孩子放下手機,別迷戀動動畫片,讓他們趕緊學習。

剛剛說的時候可能還有點效果,孩子們會聽話的拿起書本。可是家長嘮叨的話語越來越多,孩子也變得不聽話了。

要知道,孩子的內驅力,在家長日復一日的嘮叨中被消磨殆盡,變得拖拖拉拉,越來越倦怠。

閨蜜說,自己家孩子屬於小鞭子抽打型的,父母在後面督促鞭策,他才能夠寫一個字,大人不說,孩子就不會主動學習。到了最後,家長說都不管用了,因為孩子變得越來越厭煩,對學習已經完全失去了興趣

作為家長,儘量減少說教。我家大寶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也拖拖拉拉,不愛寫作業,早上不想起早,後來我告訴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出錯自己負責。一次遲到被老師罰站,還有一次沒有完成作業,被老師罰寫。那兩次之後,他再也不拖拉了。懂得了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就要承擔後果

如果大人一味的嘮叨,會讓孩子更加厭煩。長話短說,引導孩子,學習並不是給家長學的,都是自己的事情,別指望家長為他們操心費力

2、有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知道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無論好習慣和壞習慣,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當中形成的。

如果想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就要按照規定去做事情。比如說,放學之後馬上拿起書本寫作業,如果寫不完作業,就不能玩耍。睡覺之前閱讀,做好第二天的課前預習等等。這樣,孩子會慢慢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

Tips:定好了規矩之後,要求孩子嚴格去遵守。如果沒有按規定的時間完成學習,就減少他們玩的時間,堅持原則,督促孩子自主學習。

3、從來不包辦

很多爸爸媽媽習慣了為孩子操心,時刻關注娃的舉止言行。我們提醒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自己去做,在按照規矩執行的基礎上,可以讓娃決定什麼時間學習、玩耍,把更多的選擇權利交給孩子。

比如說,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寫作業,等到年齡大一點,就讓他們自己獨立完成作業。

因為看管的太嚴,會讓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他們總擔心自己哪裡出錯了,時刻能感覺到,背後那雙盯著自己的眼睛,還擔心會受到大人的斥責和打罵。

4、會和孩子一起設立學習目標

父母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經過探討之後和娃一起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如果這次考試考了95分,可以告訴娃,下次我們要努力提升成績,爭取達到96分以上。定下目標,能夠激勵孩子努力追求,主動學習。

孩子有學習目標,也會樹立前進的動力和信心。當孩子取得了進步,家長要給予鼓勵,讓他們有成就感。

Tips:如果暫時還沒有達到目標,父母也別一味地斥責孩子,可以告訴娃再接再厲,最終會達到自己的小目標,讓孩子對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

5、父母以身作則

鄰居家的寶媽很喜歡追劇,每天晚上孩子坐在那裡寫作業,老母親坐在旁邊玩手機。她還要求娃安心的寫作業,這樣孩子怎麼能做到呢?

果然,孩子說,你每天自己拿著手機刷視頻、追劇,不允許我碰手機,還讓我快點坐在這裡寫作業。

聽完孩子的話,這位寶媽也開始反省了,作為家長自己都沒有做好榜樣,還去教育孩子。由此可見,嘈雜的環境和氛圍會影響到孩子學習。

於是她放下了手機,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媽媽坐在旁邊看書,或者是寫字,這讓孩子感受到了濃濃的學習氛圍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喜歡打遊戲,刷視頻,根本沒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枕邊育兒寄語:

家長們做好五個方面的引導,定規矩、少嘮叨、和娃一起樹立學習目標、以身作則,培養娃的主動感,相信孩子們會慢慢變得自律、主動學習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ce4a239b330d75c00f23389f59db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