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在各個國家中都占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旦受到破壞,將會出現無法預估的損失。這也是戰爭中,敵方要對水庫大壩進行重點打擊的原因所在。提起中國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這個名字便會率先湧現在人們腦海之中,這個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的大壩,在防洪、發電、航運各方面上都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三峽大壩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不僅是國人知道就連外國人也深知其中利害。2004年以來,外國就有專家宣稱:通過轟炸三峽大壩,可以有效遏制中國的發展。然而十多年過去,三峽大壩仍然沒有受到一絲損壞,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原因呢?
魯爾水壩
英國炸毀魯爾水壩,數萬人不幸遇難
兩軍作戰時,水壩往往是對方進攻的主要目標,這其中比較著名的一次事件就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和德國到了炮火相向的地步,然而此時的英國卻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19世紀末期,德國正在以驚人的力量崛起,而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卻開始逐漸沒落,兩方的實力差距顯而易見,所以在這場戰爭中英國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英德戰爭局勢愈發嚴峻,英國被德國打得節節敗退,如果按照這種情形下去,英國必將大敗。為此英國高層領導特別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眾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會議結束後,英方確定出了一個的計劃,那就是炸毀德國的水壩。對於這一行動,英國稱之為「懲戒行動」。
英國此次炸毀的目標地點就是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魯爾工業區上方的一系列水壩不僅滿足了工業區的大量水電需求,同時還對魯爾地區的運河運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魯爾水壩的存在對德國而言實在太過重要,德國為防止他國襲擊也是為水壩準備了眾多保護措施。為了攔截飛彈,精心設置了防護網,甚至還特意派遣軍隊駐紮在水壩附近,然而這些措施卻都沒能防得過英國的偷襲。
德國對水壩的保護措施其實也讓英國感到非常頭疼,英國為了能夠順利地炸毀魯爾地區的水壩,私底下進行了無數次模擬實驗,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實行水下爆破是最可行的方法。可是此時的英國卻又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魯爾水壩有著十分精密的反魚雷網保護,普通炸彈根本難以突破防線。最終,負責此次爆破行動的科學家沃里斯提出了「跳彈」的想法,「跳彈」顧名思義也就是彈跳起的炮彈,即模擬打水漂的形式讓炸彈進行滑移。
經過不斷地研究和改進,「跳彈」製作圓滿成功。與此同時,英國還特意組建了一支轟炸隊,開始了對魯爾地區的水壩輪番轟炸的破壞行動。三座水壩中,默內河谷水壩率先被毀壞,強大的水流如光柱一般急涌而出,超過1億立方米的洪流瞬間吞沒下游的土地和住宅。隨後,英國轟炸隊又開始著力對另外兩座水壩進行轟炸。
魯爾地區水壩的崩潰對德國的農業、運輸業、工業造成了巨大損失,也導致了下游數萬居民不幸在洪水中遇難。英國的偷襲讓德國境內出現了巨大的騷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德國戰時實力銳減,為德國戰爭的失敗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建設一波三折,龐大規模引發世界關注
作為世界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的流域自然是十分寬廣,它在數十年間為江蘇、上海、廣東等十多個省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電量,可說是中國極具意義的一項重大工程。然而三峽大壩在當初的建設上卻並不順利,甚至可以說是一波三折。那當時在建設三峽大壩工程時,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呢?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想在長江上游建設水電站,此人便是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與西方諸國的劣勢顯而易見地表露了出來。孫中山先生看著如此衰敗的中國感到心急如焚,當得知很多西方國家建立水電站時,孫中山先生便和一眾先進的知識分子進行商討,準備效仿西方建立水電站,而長江無疑就是最合適建站的地方。可由於當時中國經濟衰敗,加上社會動盪不安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修建水電站這一偉大的想法只能被擱置。
蔣介石
1932年,國民政府開始做出進一步的規劃,但在勘察和設計工作做完後,政府卻突然沒有了下一步的行動,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蔣介石並沒有選擇過多關注,而是把全部的精力用於對付共產黨員身上,沒有蔣介石的支持和批准,建立水電站一事自然是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1944年,中國與日本的戰爭接近尾聲,蔣介石開始認識到建立水電站對中國的重要性。由於中國缺少技術和經驗,蔣介石只得尋求美國的幫助,但美國卻提出了一個要求,那便是要求中國向美國出口化肥用以抵債。權衡利弊之下,蔣介石最終選擇點頭答應這一條件,隨後美國便派遣專家團隊到中國進行實地視察和幫助。美國專家在經過一番詳細地考察後,向國民政府提出了一個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即在南津關到石牌的這段距離間選定建壩具體位置,進行修建水電站工程。
周總理
為了更好地修建水電站,中國還特意組織多名專家赴美學習先進技術,可接下來的一幕卻又打破了預期的設想。隨著蔣介石率先發動內戰,國共兩黨友好關係徹底破裂,中國再次陷入戰亂時代。隨著共產黨一步步取得勝利,國民黨的形勢就顯得十分被動,再加之國民黨經濟出現了嚴重萎縮,這樣一來便導致建立水電站的工作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建站計劃只得被迫停止。
建國後,中國開始進入到快速建設時代,周總理多次對三峽進行過視察工作,就連毛主席也對三峽建立水電站一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新中國剛剛成立,各方面都是需要用錢的地方,三峽建水電站耗費巨大不說,若是一旦失敗這必定會是一件極傷中國元氣的事情。
葛洲壩
然眾領導也深知:水電站建成後定會為中國帶來的巨大好處。因此國家領導人就三峽建設水電站一事,在五年內曾多次召開會議,對三峽建水電站一事是否可行,建壩條件如何和需要多少資金等問題進行了反覆的討論。
1988年,葛洲壩的成功建立讓眾人的目光再度齊聚三峽之上,葛洲壩的運行意味著中國已經有足夠能力去建立屬於自己的水電站,在三峽上建水電站自然也不會是難事。在專業人員的考察下,三峽水電站於1994年正式動工,直至2009年才全部完成,耗時15年。
三峽大壩
銅牆鐵壁,外加強大的軍事保護
2020年,三峽水電站再次創下紀錄,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遙遙領先。三峽大壩歷年來對中國作出的貢獻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完,那對於中國而言有著如此重要地位的三峽大壩,外人真的沒有打過它的注意嗎?回答肯定是有的,但中國對三峽大壩的保護也絕不是隨便說說的。
三峽大壩單從建築用材上就已經可以嚇退很多心懷不軌之人,2700萬噸的混凝土、26萬噸鋼材和30萬噸鋼筋建成的三峽大壩,就像是一座銅牆鐵壁一般。要想撼動如此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巨獸」,普通的炮彈根本沒有辦法實現。其實在建立三峽大壩之前,專家人員就曾預想過日後是否會有人對大壩進行破壞,為此專家人員還特意進行了7次核武器轟炸模擬實驗,所以別說是普通炮火,就是核武器也很難將三峽大壩徹底破壞。
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除了自身有難以攻克的「盔甲」外,我國還在其周邊進行了重要的戰略部署。以三峽大壩為軸心,四周層層派兵把守,可以說是一隻蒼蠅也難以飛進。此外,我國還動用了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解放軍新型防空飛彈系統的運用,可以有效對境外飛彈進行攔截和防禦。
空中領域同樣不遑多讓,各種軍用戰機隨時準備,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機槍應有盡有,一有突發情況便可以讓敵人有來無回。同時三峽大壩四周還配置了各種雷達裝備和電子預警設備,敵人根本無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看完這些軍事部署,我想沒人敢惹中國,也沒有人敢轟炸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
重要的一點還有中國如今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法之人一旦對三峽大壩實行破壞行動,那迎接他們的將會是更加有力的回擊。不法之人也是深知此道理,再加上中國對三峽大壩的嚴密保護,他們就算是有賊心也沒有這個賊膽。其實關於三峽大壩的故事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不妨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