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每年有535億立方米的水流入大海,其中裹著的泥沙就有16億噸,而隨河水沖入大海中的魚,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些流入海水中的魚並不會立刻死亡,反而會完好的存活下去,那麼這些淡水魚都生活在哪裡呢?
黃河中的魚類
黃河全長5464千米,因為河水中攜帶著大量的泥沙,所以看來比較的渾濁,但黃河中的魚類可一點都不少,據統計:黃河的魚類共有121種,其中鯉科占比就接近一半,剩下占比最多則是鲶魚。
值得一提的是,黃河的魚也非常大,據說有位釣友曾釣到了一條1.8米長的大青魚,足足吃了半個月,可見黃河物產之豐富,魚類之繁多。
那麼,黃河衝進大海的魚都去哪裡了?
其實,物種之所以能夠延續,是因為大自然為每種動物都設置了特殊的生存能力,比如黃河中的水草,能夠有效的減緩淡水魚被水流沖走的危險,因此很多淡水魚並不會被沖入到海洋中。
但是黃河的流量實在太大了,而且支流眾多,因此黃河中的魚類存有量很大,所以免不了一些倒霉的魚兒被湍急的河水沖走,那麼這些魚類都到了哪裡去了呢。
1.黃河中的魚類,會被衝到鹽度較低的入海口
入海口就是黃河流入海里的入口,涇渭分明,一般來說都是淺水區,而且由於大量淡水的注入,導致水中的鹽度很低,含鹽量大概在千分之三左右,近似於淡水,甚至可以直接飲用。
而且在入海口附近,有生存著很多周緣性淡水魚,它們雖然是淡水魚,但也可以生活在鹽度較低的水域中,比如黃河裡的鯔魚,它們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不論是在淡水還是海水中都能正常生活,而且肉質鮮美,經濟價值很高。
除此之外,入海口還有一種廣鹽性魚類,它們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對水質的要求也不高,還可以主動排出體內的鹽分,從而平衡體內和水體中的鹽度,因此就算被黃河水帶入大海中,也不會危及生命。
所以在黃河入海口附近,淡水魚也是可以生活的,雖然它們無法適應海洋的環境,但在鹽度較低的海域還是可以自由翱翔的。
2.黃河中的淡水魚,會被衝到三角洲流域
三角洲屬於濕地,是由江河奔流所裹挾的泥沙形成的,頂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緣則面向大海,能容納很多魚類,而且三角洲流域的地理位置很複雜,魚類一旦被河水沖入到這裡,就會在漩渦、河底等地方抗拒水流,得以原地不動。
所以在三角洲流域,魚類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地,不會被輕易地沖走,它們會在這裡繁衍生息,而且魚類天生敏感,它們會在淡水和海洋的過渡區做出改變,不會主動前往無法夠適的水域。
因此就算黃河魚進入到了渤海區域也不會死亡,因為它們可以適應渤海區的環境,進而生存下來,畢竟野生動物的生存能力都是很強的,生物入侵就是一個例子,反之就算無法適應,魚類也會馬上洄遊,逃出生天。
3.黃河中有很多種魚類具有洄遊能力,可以逆流而上
黃河的魚類都具有反向游水的能力,它們會在進入海洋前返游回河中,因為水與水之間有一個溶解度,所以魚類能感知到水中的鹽度,一旦到了鹽分較高的海域,魚類就會出現洄遊的情況。
簡單說,就是魚類為了生存會逆著水流逃跑,在一些流速較快的地方會逆流而上,這樣就不會被衝到海中,而且很多黃河魚都會在黃河上游產卵,因此它們會從下游甚至大海里洄遊到河中。
比如「淡水魚王」鱘鰉魚,它們就是一種區域性洄遊魚類,作為白堊紀時期的生物,鱘鰉魚已經生存1億多年了,因此被稱為黃河中的活化石,但是鱘鰉魚在幼年時體型較小,因此經常會被水流衝到入海口附近。
這時它們就會感受到前方不適合生存,因而爆發出很強的力量,拼盡全力地往逆流的方向游,即便是撞死它們也不會放棄,畢竟這是一種生存本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鱘鰉魚的魚子醬非常名貴,每公斤的價格高達15000元,十分昂貴。
除了被動的洄遊外,有些魚類還會主動地洄遊,而且還是大型集體的行為,比如大馬哈魚,它們在淡水中出生,之後會順流而下進入海洋,在大海中捕食生存,最後重新逆流而上返回到出生地產卵,畢竟它們的幼苗只能在淡水中生存。
當然除了大馬哈魚之外,還有很多淡水魚擁有洄遊的天性,僅黃河就有36種,不過也有像鰻魚這種在淡水生長,海水繁殖的魚類。
4.沖入海水中的魚,也會面臨被捕食的風險
大自然是公平的,雖然河流入海口和三角洲會有很多魚,但這些魚類也會時刻冒著被捕食的風險,尤其是在夏季,會有很多以魚為食的水鳥聞風而至,成群結隊的進行捕食活動。
畢竟水鳥是魚類的天敵,更何況黃河中的魚類大部分都是吃水草為生,沒有什麼攻擊力,水鳥吃起來也很方便,所以它們就在河流入海口和三角洲附近「安營紮寨」,繁衍生息。
黃河經常斷流,導致沖入海中的魚大量減少
黃河是僅次於長江的中國第二大河,流域面積75萬平方千米,但從1972年起黃河卻頻繁遭遇斷流事件,造成很嚴重的經濟損失,也讓沖入海中的魚大量減少。
據統計:從1972-1998年的26年中,黃河總計有21年發生斷流,尤其是進入90年代後,更是連年斷流,其中僅1997年就斷流9次,斷流河段約700千米,導致黃河流域著名特產黃河刀魚、毛蟹瀕臨絕跡,漁業資源更是大不如前。
那麼,黃河斷流的原因是什麼,會影響魚類生存嗎?
黃河的斷流讓當地水環境失衡,導致近海生物多樣性銳減,嚴重危險黃河魚類的生存和繁衍,使得其特有的「黃河鯉魚」,在30年的內價格整整翻了上百倍,而且有價無市。
1.黃河流域降水量稀少
黃河流域幾乎都是大陸性氣候區,平均降水量才476毫米,而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另外黃河流域的蒸發量也很強,所以水資源極其不足,很多徑流都無法補給水源,最終出現斷流的現象,進而影響魚類生存。
而且當今世界處在第四紀的亞間冰期,全球氣候冷暖乾濕相互交替,而且在太陽黑子的影響下,我國的季風勢力逐漸減弱,降雨帶多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因此黃河流域很乾旱。
2.黃河地區用水量非常高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黃河流域的用水量猛增,90年代其灌溉面積就達到了500萬公頃,而且工業用水也增長了數十倍,這種劇烈的耗水量,使得黃河徑流在短短的30年時間裡減少了一半,斷流在所難免。
除此之外,城市規模的擴大大,也截流了許多空氣中的水分,使得一些地區降水量驟減,導致減黃河支流缺少補降水減補給,發生斷流,進而影響魚類生存。
黃河中最有名的魚有哪些?
農村的老人常說:越是渾濁的水池就越會有魚出現,黃河也不例外,黃河的魚類資源很豐富,其中鯉科占51%、泥鰍占27%,最重要的是,黃河的魚肉質鮮美,口感極佳,受歡迎程度非常高。
1.黃河刀魚
黃河刀魚是生活在黃河口一帶的珍稀魚類,外形很像利刀,這種魚在繁殖期會逆流洄遊,產卵後又隨河水回到大海,因此黃河刀魚既有海水的鮮味,又有黃河水的香味,而且肉質細嫩,有健脾、益胃的功效,通常做法是油炸。
不過進入90年代後,因黃河斷流緣故,黃河刀魚的產量逐年銳減,直到2005年生態環境轉好後,黃河刀魚才大面積出現,重獲新生。
2.黃河鲶魚
黃河鲶魚又名肥魚、生仔魚,它們周身無魚鱗,體表有很多黏液,而且由於吃肉的關係,導致黃河鲶魚的戰鬥力很強,因此天敵很少,所以在沒有捕撈的情況下,黃河鲶魚會長的很大,體重在100斤的比比皆是,值得一提的,黃河鲶魚只有在黃河流域才能找得到。
3.黃河鯉魚
黃河鯉魚是中國四大名魚之一,只生活在黃河中游,它們的鱗片是金黃色的,而且肉質鮮美、氣味清香,內臟少、骨骼小,因此被很多人稱之為鯉魚王,此外,黃河鯉魚的體型也很大,據說曾有漁民見過2米多長的黃河鯉魚,十分巨大。
4.黃河鴿子魚
黃河鴿子魚學名叫做北方銅魚,因外形很像鴿子,因此叫做鴿子魚,它們也是洄遊性魚類,而且還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它們主要以水底的底棲動物為食,有時候也會吃一些魚蝦、螺蚌等,不過目前這種魚的數量並不多,因此是一種很珍稀的保護動物。
5.黃河泥鰍
黃河泥鰍是一種體型較大的鰍科魚類,它們喜歡生活在湖泊入口處,常潛伏於水底,以小型魚類為主要食物,也是一種洄遊性魚類,而且營養極其豐富,被稱為「水中之參」,具一定的經濟價值。
總之:
黃河每天都有很多魚類被沖入大海,但這些魚類並不會死亡,而是在入海口、三角洲等地方繼續存活,而且黃河中還有很多可以洄遊的魚類,它們可以逆流而上,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地。
最後,你對黃河的魚類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