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碩士29歲白血病二次復發去世,臨終前做的兩件事,催人淚下

2023-06-04     瀾風說

原標題:985碩士29歲白血病二次復發去世,臨終前做的兩件事,催人淚下

2019年,在上海市某家醫院內,瀋陽小伙和父親同時簽訂了《遺體捐贈書》,同意在自己去世後遺體進行任何形式的科學研究。

消息傳出以後,父子倆立馬引起了廣大媒體的關注。

遺體捐贈是需要付出莫大的勇氣的,更是需要家人的諒解,為何張迪和張純生父子二人會做出如此選擇?在此次捐贈的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1、29歲碩士身染白血病,隱瞞消息孤身治療

2018年5月,張迪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憑藉著傑出的專業素質,入職於上海某研究院,擔任一名研究員。

這一年張迪只有29歲,對於他而言,自己的人生大門剛剛開啟。可誰曾想,僅僅兩個月後,一場災難便降臨在了他身上。

是年7月,剛剛入職不足兩月的張迪突然發現,最近幾天,自己身上經常會出現莫名其妙的紅點。

剛開始,他還以為這只是作息不規律抑或是過敏,隨後便來到了上海某家醫院皮膚科掛了號。

沒曾想,等到醫生進行一番檢查後,卻眉頭緊皺,反而建議他抽血做進一步化驗。

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張迪終於拿到了自己的血液化驗單,可他僅僅只看了一眼便愣在了原地,病例一欄赫然寫著五個字:「急性白血病」。

得知這個消息,張迪久久不能言語,要知道,就在自己入職體檢時,還處於健康狀態。

白血病治療困難,單單是醫藥費就是一筆不小開支。思慮再三,張迪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對父母隱瞞病情,獨自治病。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張迪特地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聲稱自己最近工作比較繁重,沒辦法和家裡保持長期聯繫。

電話中的張迪語氣輕鬆,仿佛沒有任何事情發生,而電話外,張迪幾乎省去了所有吃穿開銷,每天只吃幾個饅頭一點菜,力求省下每一筆錢用來買藥。

剛開始,張迪還把希望寄託於能夠邊工作邊治病,但隨著病情的日益嚴重,這一希望也很快宣布破產。

在患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張迪就陷入了連日高燒,最為嚴重時甚至口吐鮮血,整個人的狀態大大下降,無奈之下,他只得辭去工作。

靠著僅存的幾千元積蓄和幾個朋友的幫助,張迪開始了與病魔的鬥爭。

白血病的治療並不輕鬆,往往一個療程藥就要近千元,直到花光最後一筆積蓄,張迪病情依然沒有好轉。

12月,在張迪苦苦堅持長達5個月後,醫院方面還是對其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望著這張小小的證書,他感覺自己身上壓了千斤巨石。

此時的張迪已經走到了絕路,直到此時,才最終決定,把這件事情告訴父母。

接到張迪打來的電話時,父親張純生正在公司上班,聽到兒子患上白血病的消息,他瞬時間被嚇傻了。

他反覆詢問張迪有沒有和自己開玩笑,對於父親的問題,張迪並沒有回覆,在電話那頭,他反覆對父母抱歉:「對不起,孩子可能沒辦法給你們養老送終了。」

電話兩頭,雙方都已經哭成淚人。

2、骨髓移植手術慘遭失敗,最後遺願:捐贈遺體

在得知兒子患病的消息,夫妻倆第一時間就從東北老家跑到了上海陪伴兒子,同時拿出了家中所有積蓄,希望能夠繼續治療。

此時張迪病情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唯一的治療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進行骨髓移植。

對於這場手術,張迪內心是抗拒的,術前醫生明確說過:手術痊癒的機率並不高,費用還高,要慎重考慮。

可此時張迪父母救子心切,在兩人的強硬要求,張迪最終還是同意了手術。

2019年年初,經過抽驗配型,父親張純生的骨髓與張迪成功匹配,骨髓移植手術開始了。

當得知張迪的故事,醫院方面也十分重視,為了能夠盡最大努力挽回張迪生命,院方派出了兩位專家操刀此次手術。

經過數小時後,手術圓滿結束。

等到張迪再次從病床上甦醒,精神狀態明顯有所好轉,一家人都十分高興,認為張迪即將康復。

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距離此次手術僅僅只過去了三個月,張迪的白血病就再一次復發了。

經過醫生緊急會診,給了張迪和他家人一個兩難的抉擇:

第一,要麼放任不管,僅採取藥物治療的手段,維持兩個月的生命;第二,要麼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將生命延長至3至6個月。

聽到這一消息,張迪父母毫無遲疑的選擇進行第二次手術,然而,另一邊張迪卻陷入了沉默,他的選擇是:放棄治療。

骨髓移植手術要花費大量金錢,即便通過手術自己真的延長了幾個月的壽命,父母也要在晚年背負一筆沉重的債務。

聽到張迪的選擇,張迪父母淚流滿面,即便是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兒子的選擇是目前這個家唯一的出路,最終,他們還是尊重了兒子看法。

在放棄手術後,張迪向父母說出了自己最後的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夠把遺體捐贈出去,造福更多病人。

白血病是一項極其罕見的病,既然自己已經徹底救不了,那乾脆就把遺體捐出去,讓醫生進行研究,假如自己能夠為醫學做出一些貢獻,那麼自己的死也算是值得的。

對於張迪的這個願望,父母雖然心痛,但最終選擇了同意,在之後的日子裡,他們聯繫了當地紅十字會,為張迪辦理捐贈遺體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在簽字時,張迪父親張純生也報名,願意在死後捐贈遺體。

對此,他表示:「事實上早在很久以前,張迪還沒有生病的時候,我就有過捐贈遺體和器官的想法,張迪能夠有這樣的想法,讓我很欣慰,孩子沒有墓地,將來我想把我們倆的名字刻在一個墓碑上。」

父子二人同時捐贈遺體的消息經過媒體報道,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有不少人都提出想要為張迪捐款,但對此,他全都拒絕了。

面對記者的採訪,張迪坦言,自己的病已經到了「不可能治好的地步」,那就不必再要捐款了,這些善款應該留給更加需要的人。

當記者詢問張迪有何遺憾時,張迪回答道:「這個病,從剛剛查出來的時候,我就一直堅持謹遵醫囑。現如今還是沒有治好,我倒沒有什麼遺憾,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在未來陪伴父母了。」

雖然即將離開這個世界,但面對鏡頭時,張迪依舊保持著樂觀,談及自己對於生命的看法,「知識可以讓人平靜面對生死。這短暫而充實的一生,我已經很滿意。」

在生命最後時刻,張迪帶給人們的仍然是積極向上。

張迪母親表示,雖然張迪不在了,但家裡永遠會為他留下房間,在瀋陽老家張迪的臥室里,裝滿了張迪一生的回憶。

從小到大的教科書、獎狀,少年時期的漫畫,青年時期的吉他,在未來,這便是兩位老人唯一懷念兒子的寄託。

3、騙奶奶出國留學,最後願望:看一看海邊

除了父母以外,張迪最為挂念的人莫過於奶奶。

張迪小時候父母外出打工,鮮少有機會能夠照料孩子,從小以來就是奶奶拉扯長大,在張迪的心中,奶奶就是自己最柔軟的那一處。

現如今遭遇了如此之大的變故,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向奶奶訴說。

張迪患病之時,他奶奶已經80多歲了,張迪爺爺去得早,老人家一輩子辛苦,晚年又孤苦伶仃,幾乎從未想過任何清福,唯一的驕傲就是自己孫子。

張迪外出上大學,已經鮮少能夠與奶奶見面了,他不想,也不願這最後一次「久違」的見面就是永別。

在思慮再三,張迪決定對奶奶撒一個謊。

在生命最後幾個月里,張迪趁著一個身體狀態還算不錯,換上了一身乾淨整齊的衣服,以健康人的身份,最後一次看望了奶奶。

張迪緊緊握住奶奶乾枯布滿老繭的手,「奶奶,孫子考試成績出來了,馬上就要被學校派出國留學了,以後不能看您了。」

當聽到這個消息,奶奶的手勉強握得更緊了一些,有些擔憂的問道:「要去哪裡?得多久才能回來?一個人能住習慣嗎?」

對於這些問題,張迪拿出自己早已準備好的答案一一進行回復。

等轉過身時,淚水已經遍布臉龐。

最後時刻,張迪向父母提出了自己最後一個要求,那就是到海邊看看,到家鄉遼寧省的海邊看看。

一直以來張迪都想要和父母一同前往海邊旅旅遊,散散心,只可惜由於學業和工作的壓力,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

如今學業和工作已經徹底可以拋開了,他想趁著這個機會陪父母最後一段時間。

對於兒子的最後請求,張迪父母同意了。

考慮到此時張迪身體已經十分差,甚至連走路都進行不了。父母為其專門找來了一輛輪椅,帶著張迪前往了大連海邊。

這裡距離張迪家鄉只有幾百公里,以他目前的狀態,此生已經無法再次返回家鄉了。

望著遠處一片海,張迪心情活躍不少,雖然身負病痛,他還是與父母有說有笑,除卻坐在輪椅之上,一家三口的臉上幾乎看不出任何悲傷,仿佛這一切從未發生。

鬆軟的沙灘上,一家人留下了最後的全家福。

在腥澀的海風之中,在耀眼的日出之下,張迪進行了自己生命最後的謝幕。

2019年5月7日晚,張迪的生命走到了盡頭,永遠離開了這個眷戀的世界。

在張迪去世後,他的遺體被當地紅十字會接收,據了解,在未來,張迪將會被送往醫學大學,作為實驗對象。

世界上鮮有盡全盡美的人生,但從不乏向死而生的勇氣。

張迪英年早逝固然令人感到無限遺憾,但他也用自己的勇氣,詮釋了世間最為高尚的品格,那就是奉獻的精神。

2019年冬,張迪被評選為「感動瀋陽」十大人物之一,在頒獎儀式上,張迪的父母來到了現場。

他的頒獎詞是:「你用另一種方式永存,從容告別、精彩走過。你從未離開,你永不隕落。」

參考資料:

1.《985碩士畢業,他白血病復發放棄治療!原因讓網友看哭》中國青年報,2019年4月28日

2.《29歲學霸白血病復發,決定平靜離開,和奶奶告別要去留學》廣州日報,2019年4月30日

3.《放棄治療是一種勇氣!29歲學霸白血病復發決定平靜離開》新聞晨報,2019年4月29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caaf376184abe24e7d4009894adc4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