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史達林格勒戰役,第62集團軍主要方向防禦,得出不少經驗教訓
蘇德戰爭進入第二、三階段後,蘇軍實力有了很大增強。兵力、兵器數量有了極大增長,再也不像1941年和1942年那樣缺槍少炮了。同時戰爭形勢也發生了重大轉折,蘇軍已轉入戰略反攻和進攻。德軍喪失了實施戰略進攻的能力而轉入戰略防禦,只能實施戰役規模的進攻了。蘇軍在這一時期實施的防禦戰役,以庫爾斯克會戰防禦階段和1945年3月實施的巴拉頓湖戰役最具代表性。這兩次戰役都是在獲悉德軍要發動進攻,預有準備地轉入防禦的。
1943年6月蘇軍坦克營在訓練
由於實力的極大增強,蘇軍防禦戰的戰役布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庫爾斯克會戰時,根據總參1943年4月27日批准的野戰防禦地區勘察和建立守則,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都構築2-3道防禦地區,縱深為40-75千米。草原方面軍在兩個方面軍後方沿克慎河構築了一道防禦地區。此外,在更深遠的後方沿頓河還構築了一條國家防線。四道防禦線總縱深達250-300千米,這在當時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突破的。即使庫爾斯克突出部失守,利用後方的草原方面軍的兵力和後兩道防禦線仍能保持戰線的完整性。實際上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組成了蘇軍在這一地段的戰略第一梯隊,草原方面軍則成為戰略第二梯隊,還有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可隨時占領頓河國家防線。這就構成了戰略上的三道防線。即使德軍將庫爾斯克突出部內的蘇軍兩個方面軍全部殲滅,仍不能完成戰略突破,而只能取得戰役規模的勝利。如此謹慎也說明蘇軍對1941年至1942年防線被一再突破,還是有些心有餘悸的。
蘇軍兩個方面軍組成兩個梯隊,首次由坦克集團軍編成第二梯隊(坦克第2、第1集團軍分別作為中央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第二梯隊)。各方面軍都編有總預備隊、反坦克炮兵預備隊,工程兵預備隊及其他預備隊。
庫爾斯克防禦階段
中央方面軍以5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第48、13、70、65、60集團軍)防守306千米長的戰線。主要方向的3個集團軍負責132千米的防禦正面,平均防禦正面每個集團軍僅為44千米-其中負責最重要方向-波內里方向的第13集團軍正面只有32千米(筆者註:真是與1941年和1942年不可同日而語)。次要方向上的第65和第60集團軍則負責寬174千米的防線,平均防禦正面為87千米,就是這樣也比戰爭第一階段要小一些,更何況集團軍的編成也要比戰爭第一階段大的多。中央方面軍各集團軍除了第13集團軍以外,都成一個梯隊(第13集團軍成三個梯隊)。各種不同使命的預備隊、炮兵群和快速障礙設置隊也開始成為集團軍戰役布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自步兵軍以下直到步兵營通常都成兩個梯隊,並編有各種預備隊和快速障礙設置隊。中央方面軍在最可能受威脅的95千米戰線上集中了步兵師的58%、炮兵的70%、坦克和自行火炮的87%。同時,在這一方向上還部署了方面軍第2梯隊(坦克第2集團軍)和方面軍預備隊(坦克第9、19軍)。在其餘211千米戰線上則僅有不到一半的步兵、三分之一的炮兵和不到五分之一的坦克。由於上述措施,戰術密度達到了很高水平。每千米正面有0.7-1.5個步兵營(每米正面每分鐘可發射8發子彈)、18-30門火炮和迫擊炮、2-4輛坦克。在第1 3集團軍地帶內,每千米正面火炮和追擊炮達到94門(其中反坦克炮30門以上)以及將近9輛坦克。這一密度足以有效抗擊德軍衝擊。蘇軍炮兵火力的增強也為實施炮兵火力反準備提供了有利條件。
蘇軍152毫米加榴炮在射擊
沃羅涅日方面軍情況與中央方面軍稍有不同。該方面軍司令員判斷,德軍可能將在別爾哥羅德與奧博揚,別爾哥羅德與科羅查,沃爾昌斯克與新奧斯克這3個方向發動進攻,因而將基本兵力集中於方面軍中央和左翼。這導致了兵力兵器有些分散。在主要方向上的近衛第6集團軍防禦正面達64千米,戰役布勢為一個梯隊,以1個步兵師作為預備隊。該集團軍各步兵師也為一個梯隊,步兵團、營通常為兩個梯隊,以適應較寬大的防禦正面。因此該集團軍方向兵器密度較低,火炮和迫擊炮為每千米正面45.2門,反坦克火炮為每千米正面15.6門。這也是德軍在沃羅涅日方面軍防線上突人縱深較大的主要原因,當然也與德軍主攻方向在該方面軍防線上有很大關係。
方面軍第一梯隊為第38、40和近衛第6、7集團軍,第二梯隊則是坦克第1集團軍和第69集團軍,彌補了第一梯隊較為稀疏的戰役密度。方面軍預備隊比較強大,有近衛步兵第35軍和近衛坦克第2、5軍。
庫爾斯克會戰中,兩個方面軍的各集團軍均建立於三個防禦地帶。防禦戰術地幅由主要防禦地帶和第二防禦地帶組成,縱深為15-20千米,主要防禦地帶縱深為5-7千米,由各步兵軍的第一梯隊步兵師占領。第二防禦地帶距主要防禦地帶10-15千米,由各步兵軍第二梯隊步兵師占領。集團軍後方防禦地帶距第二防禦地帶10-12千米,由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第二梯隊或方面軍預備隊占領。這一地區工事密度很大(每千米正面有2-4千米塹壕),還有許多斜切陣地。正是在這一陣地,沃羅涅日方面軍才最終阻止往德軍進攻(德軍在此方向突人縱深達35千米,中央方面軍方向只有12千米)。集團軍防禦地帶之後還有方面軍防禦地帶的2-3道防禦陣地,縱深為40-75千米。
蘇軍在庫爾斯克觀察墜毀的德軍容克-87轟炸機
連結-蘇軍庫爾斯克防禦戰役部分步兵部隊戰鬥隊形和兵力兵器密度
1943年7月庫爾斯克防禦戰步兵師戰鬥隊形
步兵第8師:第一梯隊 2個步兵團,第二梯隊1個步兵團,總預備隊1個教導營,遠戰炮兵群 1個加農炮兵團,支援步兵的炮兵群1個加農炮兵團、1個榴彈炮兵團,反坦克炮兵預備隊 1個炮兵連,坦克預備隊無,快速障礙物設置隊1個工兵排, 防坦克支撐點8個
近衛步兵第67師:第一梯隊 3個步兵團,第二梯隊無,總預備隊1個步兵營,遠戰炮兵群 1個炮兵團,支援步兵的炮兵群3個炮兵營,反坦克炮兵預備隊 2個炮兵連,坦克預備隊1個坦克團,快速障礙物設置隊1個工兵排, 防坦克支撐點4個
近衛步兵第52師:第一梯隊 3個步兵團,第二梯隊無,總預備隊1個步兵營和1個教導營,遠戰炮兵群 1個炮兵團,支援步兵的炮兵群5個炮兵營,反坦克炮兵預備隊6個炮兵連,坦克預備隊2個坦克連,快速障礙物設置隊1個工兵排, 防坦克支撐點4個
1943年7月庫爾斯克防禦戰步兵部隊戰術密度
步兵第15軍:每平方千米2個步兵營、19.6門火炮、36.5門迫擊炮(不含50毫米)、11.4門反坦克炮和2輛坦克
步兵第25軍:每平方千米0.8個步兵營、23門火炮和迫擊炮和2輛坦克
近衛步兵第52師:每平方千米0.6個步兵營、19門火炮和迫擊炮、7.7門反坦克炮和2.9輛坦克
蘇軍反坦克炮準備射擊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c3bUXIBfGB4SiUwh7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