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6個兒子都住樓房,92歲親爹卻無人贍養,二兒子:這是報應

2022-09-02     晴捺生活

原標題:紀實6個兒子都住樓房,92歲親爹卻無人贍養,二兒子:這是報應

92歲的老人,育有6個兒子,他把名下的地皮都分給兒子們建房,自己卻獨自居住在破爛的危房裡。然而,各自建起樓房的兒子們,沒有一個願意與他同住。老二說:「有今天的結果,也是一種報應,別怪我不孝順,是爸爸先做過分了。」劉德順老人,今年已經92歲高齡,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他,卻為自己的晚年憂心忡忡,他說:「我在這個危房裡一個人生活,兒子讓我一個人住。」在這棟牆壁開裂,窗戶和門都用普通的紙板和塑料封裝的危房裡,劉德順老人獨自居住了一年多的時間,飲食起居皆靠自力更生。而他並不是孤寡老人,而是有6個兒子,其中5個就住在附近,且都建起了三四層的樓房,可是卻沒有一個願意與他同住。提及老人的贍養問題,6個兒子都說有自己的苦衷。

老六認為,作為小兒子,他什麼也沒有分到,卻是最孝順的一個。在父親的名下,有不少的農田和宅基地,早年間,父親已經把它們分給了5個哥哥,輪到他成家立室時,已經沒有田地可分。可他卻無所怨言,如今父親居住的危房,是他自己花錢買下的,位於老大和老三家之間,本來是想推倒重建給父親安度晚年的。但是建築材料的運輸,需要通過旁邊老大和老三家,沒想到兩位哥哥都不允許材料從自家門前經過,所以這個房屋重建就此擱置。老大表示,關於父母的養老,他已經盡到了責任。11年前母親身患重病離世,在此之前是自己家不分日夜伺候跟前,如今父親的晚年生活應該由其餘5個弟弟承擔。雖然時隔11年,但每次說起這個事情,老大的媳婦就倍感委屈,當初她把婆婆接過來悉心照顧,弟弟弟媳卻覺得她拿了好處。

因為婆婆在臨終前,把手上的金戒指取下交給她,弟弟弟媳就傳言是她把戒指搶過去的。對於這件事情,夫妻倆仍舊心有餘悸,所以他們現在,已經不敢觸碰與老人有關的任何事。提及父親的養老,老二更是嗤之以鼻:「有今天的結果,也是一種報應,別怪我不孝順,是爸爸先做過分了。」10年前,老二確診癌症,需要多次手術,當時他身無分文,上門問父親借錢治病,沒想到父親一分不借,還拿鋤頭把他趕出去,這讓他實在寒心。父子一場,生死攸關,竟然如此絕情,從那時起,老二便不再理會這個父親。六兄弟中,除了老二以外,老四是經濟條件最差的,他是村中的五保戶,自身都難保,更不用說贍養父親。老四直言:「養兒確實為了防老,我們也是應該服侍他,問題是他把手裡的錢財和地皮都留給老三,老三承諾給他養老,結果說到又做不到。」退休前,老三一直在長沙打工,父親住在老三家20多年,幫他照顧孩子,操持家務,在兄弟們看來,父親對於老三的幫扶最大。老三也曾許下諾言,願意贍養父親至百年,可是當他兩年前退休回鄉,把樓房重新裝修後,卻把老父親趕到了危房。對於兄弟的指責,老三也一肚子氣,自己明明養了父親20年,現在還要他一個人養,贍養父親應該由六兄弟共同承擔。

都說他分得的地皮多,其實都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並不是父親給的,這是他在外打工幾十年的成果。他確實承諾過給父親養老送終,但是有個前提,為了避免矛盾,父親和其他不願承擔贍養義務的兄弟,要簽下斷絕來往的協議,但是沒有人願意簽。而老五住在市區里,有1棟4層樓的門面房,他曾將父親接過來生活,可是由於家中是樓梯房,父親出行諸多不便,後來只能返回農村。老五坦言,他在農村並無房屋,父親將45000元的棺材本交給他保管,這引來了其他兄弟的諸多不滿,如今父親的養老問題,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為了妥善處理劉德順老人的晚年生活,村委會出面和六兄弟進行了調解。除了生活困難的老四外,其餘兄弟每人出資3000元,為父親建造一間不少於40平方的活動板房居住,所需費用多退少補。老人的起居飲食,由六兄弟每10天一輪的方式照顧。至於老五保管的45000元,則用於老人的生病住院或者生活費用,不足部分由六兄弟平攤。如果老人百年後,該存款仍有結餘,則作為遺產由六兄弟共同繼承。最終,六兄弟同意這個方案,簽下了協議。

關於老人的贍養,六兄弟為何相互推卸,其實與老人不能一碗水端平的態度有關,人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導致每個兒子都覺得自己是吃虧的一個。如果當初能一視同仁,在分家的時候白紙黑字,平均分配一切財產,兒子們共同承擔養老責任,如今兄弟間就不會諸多藉口。雖然老人的做法欠妥,但是贍養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義務,不應該以自己獲得的利益去衡量付出。父母把你養大,已經盡到了他們的責任,即便他們沒有把財產給你,但也並不欠你。人終歸有年老的一天,將心比心,你希望自己年老時,孩子怎麼對待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c2d7609bbd845a607e480760ab6ca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