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人類進入核武器時代。與一般人以為的不同,核彈不僅僅是末日武器,美國軍方一直在研究核武器條件下的作戰,並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核戰爭的發生其實比我們想像得更接近人類。
美國海軍為了測試核武器對軍艦的破壞能力,在比基尼島進行了數十次核試驗,大量軍艦被炸沉炸毀。這個比基尼島的名字似乎很熟悉,沒錯,這種性感女士泳衣正是由於比基尼島上的核爆炸而命名的,但是背後的秘密卻不為人知。
在泳衣被推向市場前的18天,也就是1946年6月30日,美國在比基尼島爆炸了一枚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全世界為之震驚。泳衣的設計師決定蹭一把熱度,把自己的作品命名為比基尼。沒想到真的大紅大紫,引領了新一代女性泳衣的風尚。
與泳衣相比,比基尼島上的核試驗一點也不浪漫。美國在這裡爆炸了第一枚實用型的氫彈,當量高達1500萬噸。爆炸的威力超出了研製者的想像,並帶來了巨大的副作用。
比基尼島屬於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紐西蘭的東北方向。二戰前被日軍占領,後來被美軍奪取。這裡風景優美,人口稀少,遠離大陸,因此很適合用來進行核試驗。
比基尼島由36個礁嶼組成,中間有潟湖,總陸地面積大於5平方公里。島上原來有166名密克羅尼西亞的原住民,美軍把他們都遷到附近的朗格里克島上。後來,核彈的威力越來越大,只有進一步把他們遷到800公里外的基利島才安全。
美軍為測試核彈對軍艦的破壞能力,把日本、德國的戰艦擺放在比基尼島周圍,作為核爆炸的效應物。後來,退役的美國軍艦也被拉了過去發揮餘熱。
在一次又一次的核爆炸中,美軍得到了大量的數據,對完善軍艦的設計、製造和損管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國海軍在核戰條件下的作戰能力,是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
1946年,就是促使比基尼泳衣誕生的那一次核爆炸,也是人類歷史上和平時期的第一次核試驗。這枚核彈當量為2萬噸,80艘舊軍艦充當了犧牲品,其中還包括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美國海軍真是土豪。
1954年3月1日,美國在比基尼島上試爆了第一枚名為「喝彩城堡」的實戰型氫彈。原先估計的當量是600萬噸,哪知實驗結果超出了預計,實際當量達到1500萬噸,放射性塵埃擴散到了整個馬紹爾群島。
有些島上落下的核塵埃厚達2厘米,孩子們還把這些雪花似的塵埃當作玩具。群島上的253名居民雖然後來被疏散,但救援行動過於遲緩,使絕大部分人都出現了嚴重的輻射症狀。
當年就有12人死亡,第二年又有61人死亡。死因是白血病、癌症和肝硬化,都是核輻射引起的。最終到底有多少人後來因此而死亡,直到今天都沒有準確數字。
根據後來披露的有關資料,美軍有可能是故意拿島上居民進行試驗,以測試核輻射對人體的危害程度。真相到底如何,也許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
另外,距離爆炸點200公里外海面上,一條日本捕魚船「福龍丸」號也被核塵埃所籠罩。23名船員全部出現輻射病,其中一人死亡。美國和日本方面把這件事都給壓制了下來。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把這一天定為國難日,讓全國人民永遠記住這個黑暗的日子。美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晚期,還曾宣布比基尼島的核輻射已經降至安全水平,居民可以返回。沒想到,幾年後,回遷的居民們又因為遭受核輻射而被迫撤離。
直到1997年,比基尼島才真正安全。那次氫彈爆炸已經把島體徹底炸碎,只留下黑沉沉的海水。2006年,比基尼島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要求美國為當年的行為賠償5.6億美元。
從1946年開始,至1958年,美國總共在馬紹爾群島進行60多次爆炸試驗(原子彈、氫彈),其中23次在比基尼島。核輻射的可怕後果,使後來的核試驗轉入地下,美國因而將核試驗基地改在內華達州的沙漠深處。比基尼島終於告別了噩夢般的日子。
【參考資料:《比基尼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