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尤其是中文強勢娃的英語啟蒙,每次不管是讀繪本還是看動畫,我兒子都用一句鏗鏘有力的「我要聽中文」把英語一腳踢飛,也把媽媽的良苦用心按在了地上。
很多博主推薦的兒童歌謠,我兒子非常挑剔地只相中了《Wheelsonthebus》和《Downbythestation》兩首,其他一律我不聽我不聽,還有卡爾爺爺的繪本和廖彩信書單這些英語啟蒙必備書單,在他那裡就是一堆廢紙。
你們知道的,此處應該有轉折。
直到有一次帶兒子回老家,高速路上百無聊賴,兒子拿起果凍貼紙玩了起來,當然他就只是玩貼紙,對於貼紙的附(真)帶(正)功能——英語點讀毫無興趣。
當兒子發現貼紙可以在車窗上任意撕貼時,玩得更起勁兒了。於是,機智的媽媽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我拿起剩餘的貼紙貼在了我右邊的車窗上說:我們來玩個遊戲吧,你猜對我這邊的單詞就可以拿走我一個貼紙,我猜對你的就可以拿你一個,最後看看誰的貼紙多。
兒子欣然答應,迅速拿起積灰的點讀筆,摩拳擦掌學起單詞來。那趟四個小時的車程,我兒子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幾乎把關於交通工具的單詞都給學會了,常見的恐龍單詞雖然說不出來,但是能聽得懂。
這讓老母親有點興奮的,這個油鹽不進的傢伙,終於正眼看英語了。看來,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英語啟蒙是有機會的。
我迅速分析了這次啟蒙成功的原因,第一是貼紙比較有趣,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第二就是在8套貼紙中,兒子選中了汽車和恐龍兩種他最熱愛的元素,玩起來欲罷不能。第三就是車上只有貼紙可以玩,你玩也得玩,不玩也得玩,呵呵呵呵~~
﹀
就是這時,我心中越來越篤定,應該從兒子喜歡的元素入手去挑書和視頻,而不是跟著別人的書單走。
機智如我又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不都說要給孩子看英文動畫嗎?之前小豬佩奇、天線寶寶、cocomelon孩子都沒什麼興趣,那不如試試他最愛的恐龍呢?
FQ一搜,竟然給我搜到了他最愛的同款動畫——當然是英文版。神奇的是,挑剔的兒子竟然津津有味地看下去了。
原來,不愛卡爾爺爺,不愛經典童謠是有原因的。兒子,你的品位原來是如此魔性啊~
不過我覺得,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只要能讓孩子接受英語,我覺得就是好的資源。
於是我每天會騰出20分鐘,給孩子看英文動畫。我兒子雖然很挑剔,但是一旦遇到喜歡的視頻,他可以看十遍都不膩。
這讓我想到蓋兆泉老師說過的:每個孩子不同,有的孩子愛重複聽(看),有的孩子不愛重複聽(看),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靈活處理。
看了幾遍動畫之後,我估摸著孩子已經理解了,於是把動畫視頻轉化成音頻,每天晚上給孩子聽。
沒過多久,我就看到孩子邊聽音頻邊拿著恐龍比劃情節的場景,有時候他還會跟著尾音唱一唱,這太讓我驚喜了。
﹀
我開始在youtube不斷搜索「dinosaur」,尋找更多同樣難度和風格的恐龍動畫片。
這時的兒子已經沒有那麼難搞了,一般四五個視頻里,他就能挑中一個喜歡的,而且一旦喜歡上,就能循環反覆地看,看懂以後就可以開始磨耳朵。
磨耳朵成了晚上睡覺前的程序之一,每次我兒子都聽得入神,有時候還會告訴我:媽媽,有小行星撞地球了;媽媽,三角龍邀請霸王龍來家裡玩;媽媽,翼龍偷走了慈母龍的蛋……看來兒子是真的聽懂了。
而當整體能力達到一定高度時,就需要拓寬題材範圍了。也就是說,我需要在恐龍動畫中間夾帶私貨了。
就像下面的視頻,恐龍主題中間夾帶著蔬菜水果、動物、汽車等主題動畫。孩子從一開始皺著眉頭噘著嘴說「我只要看恐龍」,到反抗無效默默接受,最後看得欲罷不能,任何題材都接得住了,詞彙量也跟著節節攀升。
﹀
聽了一段時間的魔性音樂,我又試探孩子的「底線」了。我開始選擇一些沒有旋律的短故事,一個視頻5分鐘左右,讓孩子靜下心來,看情節,聽對話。
一開始我還是從恐龍主題入手,下面這個《Thegreatdionrace》,改編自孩子都很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非常好理解,我兒子簡直愛慘了。
還有比如三角龍勇敢地與霸王龍決鬥的故事,打鬥場面是每個孩子的愛。
不過這大段大段的對話,爸爸一開始坐在旁邊總是一臉著急,擔心孩子聽不懂,不斷地給他翻譯中文,結局當然是被兒子無情地推開,大吼「我要自己看」!
一方面是因為小孩的猜詞本領是很強的,看視頻有情境,更易於理解內容。還有就是我給孩子的視頻內容都是循序漸進的,而且在單個主題(恐龍)上不斷深挖,對孩子來說生詞量少。
現在,不止睡覺前磨耳朵,聽英語音頻已經成為孩子的一個興趣了,這種聽得入迷不肯關音箱的事情在我們家很常見。
後來才知道,這種輸入方法是被學術認可的——美國著名語言學家krashen在20世紀末提出「狹窄的輸入」二語習得理論,指的是要對有限題材進行大量的輸入,然後逐漸擴大範圍,對同主題的材料反覆輸入,學習者反覆的聽,因為對該話題感興趣,對內容逐漸熟悉,可以使輸入變得可被理解。
研究表明,對於水平較低的學習者而言,狹窄輸入的效果明顯要好於「面寬的輸入」,因為狹窄範圍題材的材料比較容易利用很高的熟悉度幫助學習者增加理解性並保持很高的連貫性,從而能集中力量提高聽的能力。
結語
我真的很慶幸自己及時抓住了英語啟蒙的秘訣,結合的孩子的興趣和能力找到合適的素材,幫孩子搭建一條循序漸進的進步的階梯。
蓋兆泉老師說過,3~4歲開始英語啟蒙最大的好處就是同齡的資源非常豐富,孩子能和聽讀資料同步成長,接觸到的都是喜聞樂見的動畫和圖畫書,孩子對學外語興致勃勃,而且因為年齡小,家長不在乎考試成績,都是根據興趣學,聽說為主。
我是深刻地體會到了,把這些經驗分享給大家,也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快樂中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