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高考受到全民矚目的時候,「老藝術家」潘長江卻被罵慘了。
潘長江跟其他明星一樣,熱心的錄視頻,表達自己對考生的祝福。
視頻中,他貼心地用一首打油詩提醒考生要帶好所需物品,並祝他們蟾宮折桂。
本來是一件好事情,但他的評論區里卻是一片烏煙瘴氣。
「真晦氣!」
「被你祝福了好擔心明天的考試。」
就連送祝福都要被戲謔、被調侃,甚至挨罵,簡直成了笑話。
潘長江,終於為他的急功近利付出了代價。
本應登堂入室的老藝術家,不愛惜自己的羽毛會有多慘?
看看潘長江就知道了!
一、潘叔,直播帶貨你把握不住
2021年,潘長江憑一己之力豐富了「中華詞語庫」。
新詞「潘嘎之交」的橫空出世,帶動了一場盛大的網絡狂歡。
起因是《小兵張嘎》的扮演者謝孟偉,被人發現直播賣貼牌酒。
在影視作品中他面對日本鬼子不曾吭過一聲,如今卻在直播鏡頭前一把鼻涕一把淚。
恰在此時,德藝雙馨、鐵骨錚錚的老戲骨潘長江,下凡到直播間,專程來點化嘎子。
他擺出一副長者姿態,語重心長地囑咐嘎子。
「直播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帶貨也不能賣假酒啊!」
在一聲聲「潘叔」中,他對嘎子一頓觀點輸出。
臨了,還不忘總結全文,升華主題,暗戳戳地給自己上價值。
「你看潘叔我,就不帶貨。直播嘛,賺不賺錢無所謂,開心才最重要。」
在嘎子直播間裡,義正詞嚴的正能量潘叔。
扭頭就在自己的直播間裡,熟練到讓人心疼地吆喝起來。
「來來來,沒下單的趕緊下單!」
帶的貨,是他勸嘎子別賣的酒。
從前人人都尊他「潘叔」,後來大家喚他「潘子」。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就是善寫諷刺小說的歐亨利看了,都得拍著大腿說一聲「精彩」!
潘長江開始直播帶貨後,網友們紛紛給嘎子留言,讓他去勸勸。
嘎子一臉無奈:「我勸不了潘子,誰都管不了。」
勸嘎成嘎。
至此,「潘嘎之交」的內涵才算真正完整。
當然,這也不能怪潘子。
因為,他們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潘長江直播有多賺錢呢?
7小時成交額2400萬,2場直播5000萬。
平均一小時賣掉342.8萬,一分鐘5.7萬。
按最低的5%計算抽成,一分鐘就能凈賺2800。
更可怕的是,像他這樣有頭有臉的大明星,抽成最起碼要在20%起步。
不用承擔風險,不用考慮壓貨問題。
上下嘴皮子碰一碰,一晚上就能賺得盤滿缽滿。
五斗米或許折不了腰,但可這是五萬斗米啊!
「直播水深,你把握不住」,言猶在耳。
說這句話的潘長江,卻已經在直播帶貨的路上越走越遠。
顯然,老戲骨也把握不住。
「潘嘎之交」幾個月後,潘長江再度登上熱搜。
315晚會當天,他被點名批評「虛假宣傳」。
直播間裡,他一口一個「家人」親切地喊著。
然後將原價4500的一瓶酒,以4799的「優惠價」回饋給家人們,血賺家人299。
後來,此事在網絡上不斷發酵,並逐漸演變成潘子放話稱,自己和老總稱兄道弟,灌醉對方將價格打了下來。
儘管他特地錄視頻澄清:
「潘子沒說過這句話。」
「潘子被汙衊很受傷。」
但,抬高價格「回饋家人」,卻是確有其事。
多年來辛苦經營的形象,算是毀於一旦了。
直播水深,潘長江總算是領略到了。
而他如今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其實早就有跡可循。
二、潘子的艱苦成名路
2005年,一部 「抗日喜劇」《舉起手來》爆火。
羅圈腿,雙手高舉過頭頂,是潘長江在戲裡的標示性動作。
醜態百出,囧相盡顯,逗得觀眾哈哈大笑。
在戲外,他也不得不放下「老戲骨」的尊嚴,朝名和利緩緩高舉投降的雙手。
潘子的投降,頗有種命運弄人的悲壯。
潘長江出生在一個正兒八經的梨園世家,父母都是當地有頭有臉的評劇演員。
如果不出意外,他將來也應該是個相當優秀的評劇表演者。
奈何,在5歲的時候潘長江被醫生下了「判決書」。
醫生斷定,他活不過25歲。
從5歲開始向死而生,每天除了鍛鍊身體就是吃藥。
在日復一日的病痛的折磨中,唯有對表演的熱愛苦苦支撐著他。
幸運的是,病治好了,他有大把的人生可以活。
悲劇的是,他落下了病根,身高永遠停留在1米6。
沒有劇團想要他。
他有大把的人生,代價是失去了夢想。
年輕氣盛的潘長江當然不信邪,一個接一個地去劇團面試報名。
整個黑龍江都跑遍了,他得到的答覆永遠是:
「對不起,你不合適。」
母親心疼兒子命運多舛,主動放棄自己的事業,在自己團里空出一個名額給了兒子。
舞台是有了,潘長江多年耳濡目染的功底也是過硬的。
可他的身高放在哪兒都突兀,表演的機會遲遲落不到他頭上。
沒有表演機會,對劇團便沒有價值,以至於分到的房子都是最差的。
公共廁所把坑填了,就是分給他的房子。
在這個「冬涼夏臭」的房子裡蝸居了整整8年,他終於等來了機會。
這些年來,他能表演的只有丑角。
時間一長,他決定把「丑」進行到底。
和搭檔趙本山一商量,《瞎子點燈》就出爐了。
一個演瞎子,一個演瘸子。
台上的人賣力搞怪,台下的人捧腹大笑。
從此,他們作為「東北二丑」,名氣一天比一天大。
當時的潘長江有多火?
一年演500場,場場一票難求。
坐票1400張賣完了,又賣了站票500多張。
整個劇團實在擠不下去了,劇團外面還圍著1000多人。
最後演出結束的時候,他擠都擠不出去,只能打電話求助。
一個28歲有妻有女的人,放下尊嚴賣力整活兒。
扮丑,劈叉,一口氣喝3、4瓶水...
但這份辛苦錢,他拿的心安理得。
不過慢慢的,他的畫風變了。
三、賺錢嘛,不丟人
時光對老演員們總是偏愛的。
不管年輕時成就幾何,只要上了歲數,觀眾就會自動帶上一層「德藝雙馨」老戲骨、老藝術家的濾鏡。
拿到「老戲骨」buff的步驟很簡單:
第一,上年紀。
第二,少刷臉。
可偏偏,潘長江不喜歡往這條道上走。
2007年,潘長江的春晚小品陷入抄襲風波。
此時的潘長江已經50歲,該撈到的金早撈到了,該賺的名聲也賺夠了。
同時,觀眾們對他反覆的「舊活新整」也開始產生審美疲勞。
如果此時的潘子選擇順勢而為,急流勇退,也不至於落得後來的下場。
無非,就是少賺了點。
顯然,潘子在名聲和錢之間選擇了後者。
07年剽竊風波後,潘長江一度無緣春晚。
他不服氣啊,堅持不懈的年年報節目。
年年報,年年被斃。
潘子也不是沒脾氣的人,連續折騰了幾年,他怒了,放狠話:
「我再上春晚,我就是孫子!」
事實證明,「真香定理」確實適用於很多人。
2013年,蔡明一通電話打來,潘長江瞬間「真香」,春晚彩排時跑得比誰都快。
有記者採訪時談到他當初放出的狠話。
他早有應對,一句「演小品嘛,就是得不要臉」,成功為自己挽尊。
這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分明為後來的典故「潘嘎之交」埋下了伏筆。
除了愛打自己臉的傳統外,他也沒有太過分。
一開始,潘長江充其量就是拍拍爛片,只是戰鬥力有點驚人。
60多歲的高齡依然戰功顯赫,孜孜不倦地為觀眾們貢獻爛片。
4.7分的《武松血戰獅子樓》。
看似在講武松如何英勇,實則是一部以潘金蓮為主角的「風景片」。
5.7分的《法醫宋慈》。
打著懸疑探案的旗號,往裡塞各種打情罵俏、不倫不類的喜劇劇情。
有曾志偉、洪金寶等各種大咖的《大飯店傳奇》。
情節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說「流水帳」都是夸它。
潘長江挑大樑主演的《老潘的歸途》。
強行煽情、強行搞笑,不能說很差,只能說毫無誠意。
截止到這裡,潘子還是潘叔。
一個兢兢業業卻生不逢時,只有爛片可拍的老戲骨。
不過,賺錢嘛,這沒什麼好丟人的。
真正讓潘子「自甘墮落」,走上直播帶貨這條路的,或許還要從蔡徐坤說起。
四、「老藝術家」可不興當
2019年,潘子還只是那個守著「拍戲、上綜藝」,這一畝三分地的老實人。
誰承想,因為綜藝上無心的一句:
「誰是蔡徐坤?我不認識蔡徐坤!」
讓潘子無緣無故遭受了不白之災。
節目播出後短短几個小時,潘子的評論區亂成了一鍋粥。
蔡徐坤的粉絲們迅速占領評論高地,對潘子「安利」自家愛豆。
就是言辭「稍微」激烈了點。
潘叔顯然沒見過這麼大陣仗,就此事連發三條微博。
粉絲依舊不肯罷休,甚至將戰火燃到他女兒身上,到處造謠。
直到此事上了熱搜,粉絲們才堪堪改口道歉。
這是新時代與舊時代的第一次碰撞,舊時代慘敗而歸。
他也因此見識到了「流量」的重要性。
潘長江的流量來的很快。
自從在直播間語重心長的「點化」嘎子後,他直播時的人數「噌」一下就上去了。
或許剛開始,他開直播的本意就是想和網友嘮嘮嗑。
可隨著這一波流量的注入,潘叔的身價翻了好幾番。
前著名帶貨女主播曾在脫口秀中放話:
「明星的盡頭就是帶貨。」
在高額抽成面前,潘子還是舉起了他投降的雙手。
羽毛不愛惜了,老戲骨的風骨也扔了。
酒瓶上一顆普通的裝飾品,他張嘴就敢吹成「價值百萬」。
在直播間放豪言:「沒付錢的給我叉出去。」
嘴上說「回饋家人」,實則用高於市場價好幾百的價格「殺熟」。
最終他得到了什麼呢?
「潘嘎之交」成名梗,他經營幾十年的聲望淪為笑話。
「虛假宣傳」被錘,官媒親自下場點名,「老戲骨」的尊嚴蕩然無存。
觀眾盤就不用說了,高考送祝福被罵「真晦氣」,但凡露面必定罵聲一片。
直播帶貨的「老戲骨」當然不只潘子一個。
「爸爸專業戶」張晨光在直播間喊你「乾杯」。
「武則天」劉曉慶明價出售自己的墨寶。
不貴,一副也就9999。
「法印」的扮演者,直接玩兒起cosplay,宣傳「宮廷玉液酒」。
越來越多的「老戲骨」走下神壇,在五萬斗米麵前彎腰屈膝,大喊「家人們,買它!」。
潘子,不過是其中被罵的最慘的一個。
他們缺錢嗎?
顯然是否定的。
閨女嫁身價十億的富豪。
自己家裡的三層豪宅能踢球。
名貴豪車一輛接一輛。
能混到潘長江這種知名度的「老戲骨」,又有幾個會是沒錢的呢?
不過是貪心不足蛇吞象,拿晚節換錢,體面盡失。
萬幸的是,當一個個「潘子們」,讓「老藝術家」、「老戲骨」逐漸成為貶義詞時。
依然有人默默愛惜著自己的羽毛,堅守著自己的初心。
李保田:對戲較真了一輩子,狠批電視劇注水,即便被封殺依然不肯低頭,一輩子沒拍過廣告。
李雪健:身患癌症依然堅持拍戲,一部戲片酬6000塊錢的時候,一支廣告價值20萬,30倍的差距,他婉言謝絕,
潘子本可以和他們一樣,被供奉在「老戲骨」的神壇上,受人敬仰。
當他被流量偶像的粉絲追著罵的時候,看過他小品的路人們第一個不答應,上去替他找場子。
當他被人質疑捐款太少,不用他解釋,評論里自然有人替他鳴不平。
可如今,他卻落得如此尷尬的下場。
哪怕是做好事,評論里也不得安寧。
或許這就是他不愛惜自己羽毛的最大代價。
老戲骨跌下神壇從來不是一種規律,而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