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珅的為官之道中,目睹千年官場之怪狀

2022-06-09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從和珅的為官之道中,目睹千年官場之怪狀

前幾期,我們聊了王剛在《宰相劉羅鍋》《夢斷紫禁城》里飾演的和珅,這一期我們聊聊他在《鐵齒銅牙紀曉嵐》里的表演。

《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由劉家成執導,陳文貴、鄒靜之等人編劇。2000年播出之後引發了收視熱潮,讓「戲說劇」風靡一時。

在這部劇里,張國立從《宰相劉羅鍋》里的皇帝搖身一變成了風流才子紀曉嵐,張鐵林飾演深諳帝王之術的乾隆,他們和飾演和珅的王剛一起組成了「鐵三角」。

如果說《宰相劉羅鍋》看的是和珅和劉墉之間的鬥智斗勇,《夢斷紫禁城》看的是和珅人生的心路歷程,《鐵齒銅牙紀曉嵐》則看的是「鐵三角」的你來我往。

在這部劇里,有了乾隆「下場」調停,直臣和貪官鬥法的戲劇衝突更加激烈。紀曉嵐秉公執法的手段清奇多變,和珅肚子裡的彎彎繞繞更花樣百出。

觀眾都愛看和珅和紀曉嵐鬥嘴,只因這部劇有博人一笑的本領。同時,這部劇又不只是為了娛樂而戲說,「乾隆尋生母」「燕城賑災糧被侵吞」「甘肅捐監冒賑貪案」對官場亂象有入木三分的描繪。

劇中,和珅曾問紀曉嵐,自古以來是清官多還是貪官多。紀曉嵐答說清官鳳毛麟角,貪官如黃河之沙。和珅順勢追問,要想辦好皇帝吩咐的差事,是不是得仰仗這大多數?一句反問,和珅為自己的貪腐行徑找到了理由。

《鐵齒銅牙紀曉嵐》里,關於為官之道的探討有很多,總結來看和珅的主張有三。

一、講求變通之法

在這部劇里,王剛和張國立之間的對手戲更加純熟,二人飾演的和珅與紀曉嵐也常常「坐而論道」,探討為官之道。同樣是乾隆身邊的重臣,紀曉嵐堅持正道,和珅則時常有自己心裡的小算盤,講求變通是他的行事指南。

在「燕城賑災糧被侵吞案」中,貪官把人吃的糧食換成牲口吃的麩糠。紀曉嵐就此事質問和珅,和珅不僅不覺得慚愧,反而引以為傲。理由是一斤糧食可以換三斤麩糠,由此可以救助更多百姓。

乍聽起來,和珅「以一換三」的變通之法有幾分道理。但事實確是朝廷發下來十成的賑災銀,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於購買賑災糧,剩下的大頭則進了地方官員的腰包。

對於紀曉嵐的指控,和珅竟以「救民先救官」為自己開脫。詭辯的邏輯大概是:我雖是軍機大臣,但要想使喚手下的官員替我辦事,就得先喂飽他們。否則誰來給百姓發賑災糧食?

和珅還把天下的讀書人都捎帶著罵了一通,他認為書生迂腐,只會捧著聖賢書罵罵當朝者。斥責了紀曉嵐的理想主義。

實際情況又該如何判定?真如和珅所說嗎?

事實上,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做事的流程和結果也就不同。紀曉嵐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他的想法是利他的;和珅則不然,他總是先想著滿足自己。

等到後來調查「甘肅貪腐案」,一連揪出涉事官員幾十名。乾隆聽聞也著實是惱怒,一是人數之眾多令人意想不到,二是若要將這些人全部殺頭革職是會讓朝廷大傷元氣。

紀曉嵐將這些人名全部上奏朝廷,提議懲戒所有涉事官員。和珅卻不以為然,覺得如此決絕的處理方式實為不妥。到底殺還是不殺,似乎是個充滿矛盾的命題。

短期來看,和珅的做法可能更奏效,但從事物發展變化的長期規律來看,貪腐現象不可姑息。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縱容貪腐也為清朝滅亡埋下了禍根。

二、謹記皇帝,揣好保命符

常言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在劇中,這句俗語卻被和珅改成了「龍威之下豈有完卵」。大概意思是說,伴君如伴虎,經常陪伴皇帝左右,做紅人與做常青樹都不容易。

官場之事時常一波三折,總有變數,重要的是學會自保。

這部劇里,觀眾時常被紀曉嵐的智慧所折服,也會被和珅頻發的醜態所逗笑。紀曉嵐的智謀確實高超,和珅的愚笨卻並非真蠢,而是帶有表演性質的假裝。天下最大的官也大不過皇帝,這一點,「官二代」福康安年輕氣盛想不明白,和珅卻深諳此道。他善於隱藏鋒芒,事事為皇上著想。

就拿和珅跟福康安偷拿了貢品珍珠煉仙丹這事來說,偷拿貢品是殺頭的大罪,和珅並非貪墨到無所畏懼,而是想通了前後因果,打著一切為了皇上的旗號,握好了忠心這張保命符。

對於乾隆來說,他並非不知道和珅貪墨,相反,乾隆是肚子裡打燈籠——心裡明白。就像武則天倚仗忠臣狄仁傑,卻也少不得酷吏來俊臣,皇帝馭下遵循忠奸相互制約的平衡之道。

軍事上,平定了大小金川,又征戰準噶爾部,當時國庫里的銀子所剩無幾。乾隆要想做點事情,還得倚仗和珅斂財輔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是自然。

三、順勢而貪,隨時轉舵

這部劇對和珅貪污的描繪沒有《宰相劉羅鍋》那麼誇張,也沒有《夢斷紫禁城》里從小貪到巨貪的演變過程,更多是展現和珅如何掩飾已成事實的貪墨證據。

一是掩飾自己的貪污情況,和珅不惜設計了十四王爺篡權奪位的一出大戲,用以分散紀曉嵐等人的注意。

二是為其他貪官「洗白」,從中收受賄賂。其中尤以為王亶望脫罪最為典型。

王亶望剛剛調任江浙總督,便派義女蘇卿憐給微服私訪的乾隆送上名畫《清明上河圖》。如此急於獻媚,無非是心裡有鬼。曾為甘肅布政使的他,是「捐監冒賑」貪污案的主謀。眼見著紀曉嵐趕赴甘肅要把自己的老底揭穿,王亶望不惜以百萬銀票向和珅行賄。

和珅自然是見錢眼開。最初,他收了銀票想要給對方辦事。但後來看到紀曉嵐必要查個水落石出的勁頭,知道事無轉機。和珅雖然不舍,但他還是把銀票退還給了王亶望。

對於辦不成的事,收受賄賂便是要了自己的命。這「一收一退」足見和珅貪腐的套路。等到甘肅涉案的貪腐官員被一窩端了,和珅不禁感慨自己一隻「肥鴨子」的油水都沒吃到,真是可惜。

和珅為官的三點主張是他成為乾隆重臣的秘訣,卻也是斷送他性命的索命咒。朝代更迭,和珅中飽私囊、諂媚進上那一套終究現出原形。

好啦,本期節目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主講人 | 文朔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b2c97f5082c3a4953053a126e1ad7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