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7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為了普及帕金森病相關知識,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家屬以及廣大群眾對疾病的認識,讓更多的人關注帕金森病,關愛帕金森患者,日前,在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黨委的組織安排下,神經內科主任馬臨慶博士來到元和日間照料中心進行「帕金森患者自我管理」的健康講座。
帕金森病的症狀有哪些?帕金森病有哪些治療方法?患者該如何進行疾病管理?馬臨慶主任圖文並茂地進行了講解。他介紹說,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有運動症狀,如:肢體不自主抖動、關節僵硬、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等,還有一些非運動症狀如:抑鬱、睡眠障礙、疼痛、嗅覺減退、便秘、流口水等。馬主任還從衣、食、住、行等方面,講解了帕金森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項,以及運動康復訓練的具體方法。
「醫生,我的右手經常不自主發抖,這是帕金森嗎?」現場,居民吳大爺諮詢問。馬主任與他交流後,現場認真進行了查體,詳細向他解釋了可能存在的問題。馬主任提醒,「手抖」的患者並不都是帕金森病,沒有「手抖」的患者也不一定不是帕金森病。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的症狀以肢體抖動為主,而有些患者以動作遲緩和肢體僵硬為主,甚至在疾病的整個過程中可能都不出現肢體抖動。因此,儘管沒有肢體抖動,但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及檢查後,同樣可診斷為帕金森病。
馬主任強調,如果發現自己或者家人出現帕金森病症狀,應及時就醫,儘早診斷、儘早治療,掌握疾病治療的關鍵時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康復和運動治療、手術治療。同時要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正確認識疾病,科學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質量。(王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