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小理」做研發,一年可以賺多少?

2023-05-25     電動湃

一家汽車公司,從研發到銷售,從供應鏈到經銷商,關係到上萬人的工作生活,那麼,你有沒有好奇過,在車企工作到底能賺多少錢?

說實話,造車新勢力對整個汽車行業的衝擊與改變,不只是引發了新的技術地震,帶來了新的營銷模式,而且影響了汽車從業者的薪資收入。

畢竟,這些由網際網路資本捧起來的新勢力們,曾經都是「不差錢」的主,當年為了在傳統車企里「挖牆角」,以及儘快追上產業節奏、快速推出上市產品,均是大筆一揮,灑下巨款。

那麼,在造車新勢力里「幹活」,到底能賺多少錢?我們找了個奇妙的角度,去各家公布的財報里找找答案。

4月28日,蔚來公布了2022年財報。至此,「蔚小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三家2022年財報已全部公布。

從財報數據看,「蔚小理」三家在2022年都呈現出營收增長的態勢,不過,其支出仍然高於收入,暫沒有任何一家做到「扭虧為盈」。

在巨量的支出中,研發費用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具體看,蔚來、理想、小鵬去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8億元、68億元、52億元。而且,論增長幅度,蔚來和理想的研發費用「直接翻倍」。

相應的,研發人員的數量也有增加。2022年,蔚來共增加員工11559人,其中研發人員增加5216人,占比約為45%。

2022年,理想增加員工7495人,其中研發人員增加1423人,約為19%。

小鵬2022年凈增員工1851人,其中研發增加1042人,占比約為56%。

另外,財報顯示,在蔚來108億元的研發費用中,研發人員總薪酬為66.84億元,而研發人員共計10025人,那麼,人均年薪高達66.68萬元。

理想全球研發員工4838人,總薪酬是38億元,人均年薪為78.6萬元,比蔚來還要高。如此對比,其他傳統車企的研發人員怕是要默默流淚了。

小鵬在財報中只籠統披露了研發和銷售、一般及行政兩大項的費用開支,並沒有詳細說明研發板塊的費用。

我們簡單參考理想和蔚來的研發薪酬占研發費用的比例(大概為60%),得出小鵬的研發薪酬或為31.3億元,而小鵬研發人員共6313人,所以大概推測出來人均年薪為49.6萬。

相比於蔚來和理想低了些,但在一般車企中也已經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作為對比,網上有好事者羅列了傳統車企的薪酬待遇:

比亞迪研發費用186.545億元,研發人員總薪酬為104.168億元,研發人員69697人,人均年薪14.95萬元。

長城汽車研發費用64.451億元,研發人員總薪酬24.645億元,研發人員23850名,人均年薪10.33萬元。

長安汽車研發費用43.154億元,研發人員總薪酬17.44億元,研發人員7899名,人均年薪22萬元。

這麼看來,新勢力儘管還在持續虧損中,但絲毫不吝嗇在研發上的投入。從員工薪資也可以明顯看出來,如果能從傳統車企跳到造車新勢力,可獲得的薪酬直接「翻好幾個跟頭」了。

技術是一家車企的立身之本,重視研發,終究是個好消息。成大事的背後,落腳點還在人。在如此內卷的市場環境下,新勢力們提高研發人員的薪資待遇,也是為了打造出更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

但汽車行業在分層,而身處其中的從業者,也在漩渦的席捲下,走向了不同的職業境遇。

能否遇上一家蒸蒸日上的好公司,有時候就像「搖骰子」一樣不可控。

畢竟,有些車企,因為經營不善,正面臨停發工資的窘境。忽然想起了威馬CEO轉發電影《芙蓉鎮》台詞的那一幕,「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如今看,也是不勝唏噓。

汽車行業的洗牌,不只是燃油車與電動車的對撞,還有諸多從業者的命運波瀾。都希望這個行業越來越好,但有時候,選擇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a04e25252334a4de285c45d9cb856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