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1874 篇文章
腦卒中(cù zhòng),
中醫稱之為 「中風」(zhòng fēng),
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那麼腦幹卒中呢?
什麼是腦幹?腦幹在哪裡?
腦幹(brain stem)是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意識和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系統的關鍵結構。它位於大腦的底部,與脊髓相連,包含三個結構——中腦、腦橋和延髓。腦幹控制著生命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和心跳,並在大腦和身體其他部分之間協調大部分信息。網狀激活系統也位於大腦的這個區域,這對意識很重要。如果這個系統被破壞,一個人就會失去知覺。
腦幹的每一部分都有相應的顱神經和血液供應。對於普通腦卒而言,血栓是最常見的原因。而腦幹卒中最常見的病因是穿支動脈病變,這是一種小血管疾病,它從大動脈分支進入腦幹組織的深處。當腦幹的血液供應發生中斷時,腦幹就會發生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幹卒中和出血性腦幹卒中。腦幹卒中是所有卒中類型中最危險的一種,因為它們會對你身體的無意識功能造成威脅,包括呼吸和心跳。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吳毅教授的門診上總能遇見各種腦幹卒中的病人家屬,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為病榻上的家人尋求康復的希望。
打開搜尋引擎,輸入「腦幹出血」,你可能會獲得如下信息:
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70%左右;
出血量在5ml以上,死亡率90%左右;
出血量10ml以上,死亡率接近100%。
為什麼腦幹病變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
讓人談之色變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腦幹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組成腦幹的三個結構中,腦橋和自己的拇指差不多大,中腦更小,延髓和小手指差不多大。雖然它們體積小,但充滿了神經纖維,即使是很小的損傷也會傷及許多纖維,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如下圖所示,腦幹分布第Ⅲ~Ⅻ對顱神經和18個核團。
不理解紛繁的核團不要緊,腦幹卒中的患者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眩暈和頭暈
呼吸困難
言語障礙
咀嚼和吞咽障礙
部分或完全喪失聽力
視力模糊
四肢無力
麻木或失去知覺
當卒中發生在中腦時:
中腦一側的卒中會影響同側的眼球運動,導致眼球無法控制地向一側移動,且無法上下移動。影響中腦兩側的卒中會帶來可怕的後果,通常情況下,患者不僅不能動彈,而且很可能處於昏迷狀態。
當卒中發生在腦橋時:
腦橋負責將信息從大腦傳遞到小腦。它包含重要的神經通路,涉及睡眠,呼吸,吞咽和膀胱控制等功能。腦橋一側的卒中會引起眼睛和面部肌肉在受傷的同側出現無力,身體的另一側出現癱瘓。影響腦橋兩側的卒中會導致腦幹卒中最具破壞性的後果之一,也就是所謂的閉鎖綜合徵locked-in syndrome。四肢癱瘓的病人無法說話,但能意識到周圍的環境,病人能聽,能看,有正常的智力和推理能力,但只能通過眼球運動進行交流。閉鎖綜合症患者的典型症狀為無法自主進行咀嚼、吞咽、呼吸、說話,也不能產生任何動作。
當卒中發生在延髓時:
延髓位於腦幹的底部,一側的損傷會導致身體另一側癱瘓。延髓頂部卒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腦幹卒中。延髓上部由一根動脈供應,來自椎動脈。椎動脈聚在一起形成寬大的基底動脈,那裡形成大量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會在這個區域滯留並阻塞這條小動脈,發生 Wallenberg綜合症,即:
1)眩暈、噁心、嘔吐及眼震(前庭神經核損害);
2)病灶側軟齶、咽喉肌癱瘓,表現為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同側軟齶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經損害);
3)病灶側共濟失調(繩狀體損害);
4)霍納綜合徵(交感神經下行纖維損害);
5)交叉性偏身感覺障礙,即同側面部痛、溫覺缺失(三叉神經脊束及脊束核損害),對側偏身痛、溫覺減退或喪失(脊髓丘腦側束損害)
看到這裡,相信你最想知道的是什麼人容易得腦幹卒中呢?
糖尿病、高血壓、房顫和心血管疾病都使患者處於較高的風險。此外,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警告說,吸煙、酗酒、食用高比例的加工食品、缺乏體育活動和濫用藥物也會導致更高的卒中風險。
一旦發生腦幹卒中,時間就是生命!
患者腦幹卒中預後最重要的因素是時間,早發現,早治療,預後就越好。卒中來源於血栓時,第一步是溶解血栓以恢復血流。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PA)是有效的溶解血凝塊的靜脈注射用藥,適用於出現卒中症狀的三小時內。卒中來源於血管破裂時,首要處理是止血。
缺血性卒中的治療
腦幹缺血性卒中是由血塊阻塞血管或血管破裂引起的,通常需要藥物來溶解現有的血塊、預防形成新的血塊以及稀釋血液使血液循環更容易。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還需要同時服用藥物治療高血壓、高膽固醇和心律不齊。醫生可能會使用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來去除動脈中的脂肪沉積。其他的治療方法包括血栓切除的栓塞切除術和動脈擴張的頸動脈成形術。
出血性卒中的治療
腦幹出血性卒中是由血管破裂引起的,其治療不同於缺血性卒中。需要使用藥物防止血液稀釋並控制血壓。對於顱內動脈瘤的患者,評估後可能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腦幹卒中的康復
腦幹卒中的恢復過程因人而異,這取決於卒中的嚴重程度、根本原因以及開始治療的時間。患者需要接受治療以恢復他們的活動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吞咽,並適應卒中的心理後果。康復訓練需要大量的練習,持之以恆,因為不斷重複是大腦重新建立和形成新的神經環路的基礎,這個過程被稱為神經可塑性,調動腦幹周圍的區域填補缺漏。
1.物理和作業療法(須在康復治療師指導後進行)
運動可以幫助恢復偏癱側的運動能力。被動運動可以通過激活神經可塑性幫助治療偏癱。神經可塑性允許大腦的健康部分通過形成新的神經通路來「填補空缺」。這些通路將重新連接受影響的一側大腦,使肌肉再次運動。
被動運動是偏癱治療的最佳起點
改善卒中後偏癱的最好方法是每天進行康復訓練。雖然患者早期不能獨立地活動肌肉,但可以從被動運動開始,使用健側的肌肉來幫助患側進行練習。雖然不是「自己做」,但仍有助於激活神經可塑性,並將運動引入癱瘓的肌肉。
主動訓練是功能更上一層樓的必經之路
隨著患者運動控制能力的提升,上下肢的肌肉力量、軀幹等核心穩定性、關節活動角度和各種體位下的平衡能力及頭部控制能力等功能是增強綜合運動功能不可或缺的內容,主要運動形式是主動運動。
腿部功能訓練
平衡訓練
手臂和上肢功能訓練
肘關節功能訓練
腕關節功能訓練
手指功能訓練
2.其他治療偏癱的方法有
電刺激:研究表明,電子生物反饋電刺激與康復訓練相結合比單獨訓練效果更好。在電刺激期間,電極片被用來發送溫和的電刺激到受影響的肌肉,這有助於激活神經可塑性。
精神訓練法:另一種激活神經可塑性的方法是通過精神練習,這只需要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正在移動受影響的肌肉。雖然這是一個簡單的練習,但它是激活神經可塑性的有效方法,不要低估它哦。
鏡像療法:使用鏡子「欺騙」你的大腦,讓它認為偏癱側正在移動。雖然這是一個奇怪的方法,但它確實能激活神經可塑性。
3.感覺的恢復
如果卒中損害了大腦中負責感覺的部分,那麼卒中後患者可能會出現感覺問題。如同卒中後可以重新連接大腦以恢復運動,也可以通過重新連接大腦來恢復感覺。
4.言語治療
腦幹卒中可能導致另一種類型的語言障礙,稱為構音障礙,其特徵是說話含糊或緩慢。與失語症不同,構音障礙是一種運動障礙,患者無法控制說話的肌肉。幸運的是,這種情況可以通過言語練習來改善。
5.視力治療
視力問題是腦幹卒中的另一個常見後遺症,可以通過做眼保健操和其他形式的視覺治療來改善,若不能改善視力,可能需要特殊的眼鏡來應對像復視這樣的症狀。
6.飲食療法
作為患者家屬,除了幫助患者進行各種康復訓練,最想了解的是哪些食物有利於神經功能的恢復,以下這5種超級食物,包含大量對大腦有益的營養成分。按順序推薦:三文魚、大麻籽、芝麻菜、牛油果、藍莓
總而言之,腦幹卒中的康復是非常有希望的。在康復醫師和治療師的指導下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大量練習,一定能獲得非常好成效。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
朱奕潼 博士
指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
吳毅 教授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_yiK2wBmyVoG_1ZsL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