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整個行業驕傲的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電動車行業一直奮鬥在抗疫戰爭的前線。
以愛瑪、雅迪、台鈴、新日、立馬、綠源等頭部品牌為代表的電動車行業第一時間行動起來,為馳援湖北抗疫輸出了眾多電動車及物資產品,解決湖北醫護人員的短途出行剛需。
截止目前,行業已有更多品牌為抗疫行動而出資出力。
電動車行業的努力,受到了央視等官方媒體的好評,並多次針對性的進行了報道和讚揚。
而隨著黨中央提出「復工」「抗疫」兩手抓以來,電動車產業品牌們包機、包車的硬核復工,再次受到了央視等官媒的關注。
可以說,無論是在抗疫上的貢獻,還是在復工時的舉措,電動車這個曾經一度被認為「草根」的產業,狠狠的露了一把臉。
在這個關鍵的時期能夠一再亮相央視,顯然不是靠錢在砸廣告,而是真正被作為典型被官方報道。
這不僅是行業頭部品牌的努力,更體現了整個行業的進步。
是隨著電動車產業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下,頭部品牌們已經足以承擔起整個行業的門面與態度的體現。
電動車行業發展二十餘年來,一直保持著混亂無序的發展。
品牌集中度低,市場情況複雜,導致包括頭部品牌在內的所有廠商都在為銷量,價格戰而操心。
08年支援汶川時,電動車行業部分品牌雖有動作,但遠沒有這次疫情一般敢打敢拼。
隨著近年來,頭部品牌銷量,地位的迅速提升,尤其是新國標下,一大波小雜廠商的退場,催化著整個行業也在向著家電、數碼等行業看齊,更加正規化,更具品牌力。
當大品牌開始能夠真正主導產業的發展趨勢,市場向著前十到二十的品牌迅速靠攏下,處於頭部地位的少數品牌,也將更有社會擔當,更具品牌責任感。
正所謂到了這個地位,就該干這個地位應該乾的事情。
品牌的文化,社會的形象,行業的地位,都在驅使著頭部品牌必須更有擔當,必須以身作則,必須為自身與行業去爭臉面。
套用一句經典台詞,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電動車行業的江湖,已經跟往年不一樣了。
曾經百家爭鳴的江湖紛爭已經成為過往。
如今頭部品牌都在開山立派,必須要有大派的氣度與擔當。
曾經那些仗劍江湖的少年郎,沒死的,都已成長為一代俠客。
俠之大者,自當是為國為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PrRpHAB3uTiws8Ke8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