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AshuraSJ@bigfun社區
·死海文書
原型: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the Dead Sea Scrolls),又稱死海文書、死海書卷、死海經卷,不是某本特定的宗卷,而是一系列考古發現的統稱。狹義角度的「死海古卷」指的是1947-1956年被發現於死海海岸西北處庫蘭地區一條幹涸河流旁的古代經卷,這些經卷(有的被發現時已經破碎,此處注*)分布於乾涸河流邊的11個洞窟里;而廣義角度來說,死海古卷還包括考古學家後續於庫蘭地區及死海沿岸其他地區發現的書卷。由於廣義角度的死海古卷跨度較大,且主題不一,故本條目將只針對狹義角度的「死海古卷」進行解釋。
死海古卷是目前來說最古老的猶太文獻手稿,共計500卷左右,成書時間大約是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68年之間。被發現時,這些古卷大多被裝在瓦罐里,上面用希伯來文或阿拉米語(一種舊約聖經後期使用的語言,和希伯來文、阿拉伯文較為接近,三者同屬閃米特-含米特語系下的閃米特語族。這種語言被認為是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常用語言之一,新約中的《馬太福音》即是以阿拉米語寫成)書寫了大量關於《舊約聖經》、聖經注釋、聖經評論、解經書、次經、偽經等教義內容(這部分內容占了整體數量的1/5),還有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對公義國度的記述等;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非聖經內容,涵蓋了聖樂、律法書、建築草圖、藏寶書等各個領域。如此數量的猶太古籍被發現時引起了轟動,因而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2017年,一支美國和以色列聯合組建的考古探險隊在死海西北海岸懸崖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的洞穴。考古人員在這個洞穴中發現了大量的儲物陶罐碎片,還有用於包裹綑紮文卷的織物和皮繩;除此之外還有一張空無一字的空白羊皮紙。雖然這個洞穴中沒有發現古卷,但它還是被認為是近70年後首次發現的死海古卷的洞窟,因此被視為是第12號洞穴。
作者介紹:
死海文書並不是某一部特定書籍或某篇特定文章,因此其作者無法知曉;如此浩如煙海的文獻是猶太學者集體勞動的結晶,而這些學者們的信息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真要溯源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但針對這一大批古卷的發掘地、以及對周邊地區的挖掘考察,人們對這些文書的持有者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在發現死海古卷後,考古學家們對這些文物所在的庫蘭地區的遺址進行了進一步發掘。結合部分古卷中的內容嗎,推測這批文書的持有者是公元前2-1世紀時居住在庫蘭地區的信奉愛色尼派教義的猶太人。
愛色尼派又稱歐色尼、歐色、愛色尼安,並不是一個很出名的猶太教派,甚至《聖經》中都沒有提到它的存在,人們還是在死海文書被發現後才逐漸意識到這一教派的存在。究其原因,乃是愛色尼派崇尚隱世修行,該教派認為城市是「污穢的神殿」,只有離開城市進行退修和敬虔,才能等到彌賽亞的來臨。該教派痛恨邪惡、摯愛同道、謙卑友愛、施行仁慈,大多數成員奉行獨身主義、或僅僅將婚姻視為延續後代的一種方式;信徒們沒有私產,所有的財產全部公有化,實現共產,且無蓄奴經商的行徑,以冗長嚴格的儀式來確認成員身份,在日常行為中注重保持純潔——可以說,愛色尼派在當時是類似「隱士」一般的存在,某些方面甚至和共產主義有趨近之處。
根據猶太教及基督教早期文獻的記載,公元70年羅馬帝國占領耶路撒冷,並放火燒毀了猶太教的聖殿。而昆蘭地區就位於耶路撒冷周邊數公里處,為避免戰火對當地猶太社區藏書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愛色尼派的信徒們便將大量珍貴的文卷以陶罐裝好,藏在附近的洞窟內,最後使得這些古卷得以安全的度過了千年光陰。
設定要素:
-死海文書的兩張立繪都是身著白衣,這一點與愛色尼派穿白衣的習俗有關。白色被認為是最潔凈的顏色,而愛色尼派崇尚純潔,甚至餐廳都只准許潔凈之人進入;第二立繪中死海文書白衣下擺上的紋路則是希伯來文,也就是猶太人和死海古卷中使用的主要文字。
部分希伯來文圖例
-死海文書立繪中有個很明顯的特徵,在於其瞳色和身上的寶石裝飾都是紅色;
這一點對應紅寶石(ruby)在猶太教、基督教中的特殊地位:紅寶石被認為是最尊貴的寶石,《以西結書》中上帝最先用來裝飾人子(這個「人子」,在《以賽亞書》中被稱為「路西法」,意為「晨星之子」)的寶石就是紅寶石;同時在《聖經》中,紅寶石被視為是猶太民族的象徵,《約伯記》中約伯提到「智慧的價值超過紅寶石」;《出埃及記》中擔任以色列人大祭司的亞倫(摩西的胞兄),其身著的以弗得(聖衣)上裝飾有一塊四方胸牌,上面鑲嵌4行共12塊刻有以色列教派名的寶石,其中首行首塊寶石就是紅寶石;
2 你要給你哥哥亞倫作聖衣為榮耀,為華美。
15 「你要用巧匠的手工,作一個決斷的胸牌。要和以弗得一樣的做法,用金線和藍色、紫色、硃紅色線,並捻的細麻作成。
16 這胸牌要四方的、疊為兩層,長一虎口,寬一虎口。
17 要在上面鑲寶石四行。第一行是紅寶石、紅璧璽、紅玉;
18 第二行是綠寶石、藍寶石、金鋼石;
19 第三行是紫瑪瑙、白瑪瑙、紫晶;
20 第四行是水蒼玉、紅瑪瑙、碧玉;這都要鑲在金槽中。
21 這些寶石都要按著以色列十二個兒子的名字,彷佛刻圖書,刻十二個支派的名字。
——《出埃及記·28章》
亞倫聖衣的示意圖
-死海文書在第二立繪中多了一個獨角頭飾(那不是長出來的,仔細看會發現是一個類似頭帶的裝飾),很明顯靈感來源於在猶太教和基督教中共有三層不同象徵意義的獨角獸;
獨角獸在世界各國的神話傳說中都有露臉,在《舊約聖經》(基督教把源自猶太教的《聖經》稱為「舊約」,內容以創世造物為主;基督教自己的《新約》以耶穌的事跡為主)中有「re'em」一詞,早期的英文譯本誤將其翻譯為「獨角獸——其實「re'em」應該是指野牛;不過猶太教第二典籍《塔木德》中,則提到上帝讓亞當為伊甸園內的動物命名,亞當首先就為一隻獨角獸取了名字,上帝在聽到獨角獸的名字後,還下凡撫摸了獨角獸前額上的角。亞當和後來被創造出的夏娃平時就騎在獨角獸的後背上,當二人因偷吃禁果逐出伊甸園後,獨角獸因為同情與愛而跟著他們一同離開了伊甸園——在這個故事裡,獨角獸是一種通人性並得到上帝寵愛的生物,因為懷著對人類的同情心和愛而最終踏上了與人類為伴的道路;
諾亞方舟的故事裡,也有獨角獸的出鏡。一般是三個版本:
版本一:諾亞把所有動物都帶了一公一母到方舟上,而獨角獸因為傲慢(一說體格健壯)而沒有上船,選擇了游泳。遊了40天後,洪水消退,諾亞放出鴿子前去尋找陸地,一周後鴿子銜著橄欖枝回來,諾亞就把所有的鳥全放出去。但這些鳥沒有發現陸地,只發現了一棵橄欖樹;而獨角獸看到鳥飛出方舟後就開始跟隨它們。精疲力竭的鳥們最後無法返回方舟,在看到水中的獨角獸後便飛到其頭上和角上歇腳。結果鳥越來越多,縱使是強壯的獨角獸也不堪重負,最後鳥們和獨角獸一起沉下去淹死了(……);
版本二:諾亞把獨角獸帶上船以後,桀驁不馴的獨角獸用角去頂其它的動物,諾亞一氣之下就將其逐出了方舟;但他很快就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到處尋找獨角獸的身影,卻再也沒有找到它;
版本三:獨角獸太大了,諾亞方舟根本裝不下這頭龐然大物,只能用繩子拴住它的角,讓獨角獸把頭擱在船上,身體在水裡跟著游,最後得以安穩度過洪災。
而《舊約》中四大先知之一、以善於解夢著稱的但以理(Daniel。另外三人是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曾經在夢中見到了一個奇異的景象:有一頭雙角的公綿羊站在烏萊河畔,不同的向東、南、北三個方向去頂其它的動物,且每呼吸一次就會變得更加強壯兇猛、變得更加好鬥,野獸在它的面前根本無法支撐;這時從西邊來了一頭獨角的公山羊,獨角山羊猛地沖向雙角綿羊,折斷了後者的雙角,將其狠狠地踐踏在地。而正當獨角獸氣勢兇猛之時,那隻獨角突然毫無徵兆的折斷,隨後從斷角處向著大地的四方長出了四隻角。但以理百思不得其解,突然聽到烏萊河岸邊有聲音傳來:「加百列啊,要使此人明白這異象。」,天使加百列便顯現於但以理面前,告訴他「綿羊的雙角代表米底亞王和波斯王,而山羊的獨角代表推翻二者統治的希臘王;山羊斷角處生出的四方向角代表繼承希臘王的四名國王,他們將瓜分波斯的土地」——從這個故事裡,獨角獸衍生出「夢和做夢人的保護者」這一含義;
第三個故事則與大衛王有關。
就是這位(請不要在意打碼這種細節)
大衛是以法他(伯利恆)人耶西的小兒子,年輕時是一名牧羊人;他的兄長們常常欺負他,這讓大衛時常感到鬱悶。有一天,大衛打算去爬山散心、派遣被兄弟們欺負的鬱悶與不快。當他爬山時,不知為何感覺有個圓環環繞著自己,四面八方傳來洪亮有力的聲音,腳下的土地也開始顫動——結果他發現自己並不是在爬山,而是站在一頭由黃金和象牙做成的巨大獨角獸身上。當他爬到獨角獸的頭頂時,上帝從天國降下一頭雄獅,獨角獸出於敬畏跪拜獅子,大衛則在恐懼中呼喊高歌:「耶和華啊,求你不要遠離我!求你救我的靈魂遠離刀劍,救我的生命脫離犬類,救我脫離獅子的口,你已經應允我,使我脫離獨角獸的角。」當他高歌完畢後,卻驚訝的發現獅子已經跪在了自己的面前,相當於是承認了大衛的不凡地位。而後,基督教認為《舊約》中提到的「彌賽亞」(意為「受膏者」,即被上帝選中的人)就是大衛的後裔,也就是基督教信奉的唯一的義人——耶穌;又因大衛親眼見證過獨角獸,故而作為大衛後裔的耶穌,其象徵物就是獨角獸,故而獨角獸也有「天命」和「耶穌的象徵」這層含義。
-死海文書初始立繪里,手上握著一根前段彎曲的手杖——那是《聖經》時代牧羊人所使用的牧羊杖,這種樣式在古代的西北歐、西亞等地都曾存在。上文提到的大衛王,年輕時就曾是牧羊人;而死海文書的這個設定,則要與她立匯中多次出現的羊聯繫起來。
在猶太教的教義中,綿羊是用來獻祭的重要祭品之一,其中羔羊又為燔祭的主要來源。由於猶太人起初為游牧民族,畜牧與牧人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因而在猶太教中又引申出以上帝與人類的關係類比牧羊人與羊羔的關係,因此,「羔羊」又有了「群眾」的含義。《以賽亞書》中就有「他必象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臂膀聚集羊羔抱在自己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將神比作牧人,並將信徒們視為羊群的記載。
-死海文書的第二立繪中出現了一個盛有澄凈液體的華麗容器——實際上該物件是猶太教和基督教宗教儀式中所用到的提爐。
提爐
目前天主教的儀式中常用乳香等固體香料,在彌撒等重大儀式上使用;而猶太教則多用香油、香膏等液態香料。《出埃及記》第30章中,耶和華就告訴摩西「取上品的香料,就是流質的沒藥五百舍客勒,香肉桂一半,就是二百五十舍客勒,菖蒲二百五十舍客勒,桂皮五百舍客勒,都按著聖所的平,又取橄欖油一欣,按作香之法,調和作成聖膏油」,並在第25章提到聖膏油和聖香的原料是獻給上帝的禮物;《舊約·箴言篇》的第27章,也有「香油和香料,能暢快人心;朋友的勸勉,能撫慰人靈」的語句,這些都體現出香油和香料在猶太教日常中的重要地位。死海古卷中除了有記載宗教教義的內容外,還包含了關於猶太人日常宗教禮儀方面的內容,因此以宗教用具提爐作為立繪裝飾,一定程度上也展示出死海古卷內容涵蓋範圍之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