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去餘姚探訪黃宗羲故居,吃一頓牛味館,兩人95元沒吃飽

2020-10-04     可可的美食生活

原標題:國慶假期去餘姚探訪黃宗羲故居,吃一頓牛味館,兩人95元沒吃飽

國慶中秋難得8天長假,我們一大早就出發了。這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事,哪怕讓我感興趣的事非常多,最讓我開心的大概就是在路上的感覺了,很多人都喜歡旅行,大家都各有各的玩法,而我們只是走最合適自己的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知道國慶節會堵車,我們一大早就已經開在高速公路上了,因為平時上班早,5點多就越床的我,哪怕休息天也沒有多睡一分鐘。

因為晚上還有事,我們打算一天來回,這次的目的地離家不遠,40分鐘在餘姚大隱下了高速。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黃宗羲墓,王陽明故居,以及朱舜水故居。除了王陽明故居,另兩個地方都不大有人知道,所以可以算是冷門景點,而我們就是想避開人群,來瞻仰前賢了。

汽車導航帶我們來到陽明溫泉水莊,但是真正的黃宗羲墓不在裡面。

而要從酒店外面的一條道開進去,旁邊的牆上寫滿了王陽明、黃宗羲的立世名言。

我們又見到了這個久違的全國文保單位的標誌了,去年有空,把浙江很多地區的全國文保單位看了很多,在餘姚的黃宗羲墓還是每一次來。

濃烈的桂花香氣飄來,現在是賞桂聞香最好的季節了。感覺積累起來的疲勞都在這一刻緩緩退去,我們一直咬牙堅持,不斷等待的,不就是這放鬆的一刻嗎?

附近有一個國學基地,年輕的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在這裡露營,體驗生活,還可以在這裡詩古文,練身心,挺好的一個去處。我們感嘆,小時候我們在山野里撒野的情景和現在的孩子們的條件差太多了,當然,那時候的玩是真正的玩,沒有目的性,沒有壓力,不用學習,就是純粹的消磨時間。

有一座古樸的石橋,應該有些年份了,不知道是不是黃宗羲先生舊時所建,橋下有溪水流淌。

遠遠望去,涼亭中有一塊石碑,我們過去看看。

上書:梨洲先生神道碑,由鄞縣著名史學家全祖望先生撰文。內容太長,不容易看,哪怕是我們兩個古文底子都算還不錯的人,念起來也頗累,我們說古文與我們的生活脫離得有一點遠了。

黃宗羲先生,字太沖,號南雷,浙江余錄像人,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人稱梨州先生,他的思想完全沒有外來思想的影響,空前絕後,被稱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供桌上一個新鮮的蘋果,應該是清晨剛放上去的,還有人一直記掛著,真是好事。

黃宗羲父親,「東林七君子」之一黃尊素的墓,明萬曆年間,因彈刻魏忠賢而被削職歸籍,不久入獄,受酷刑而死,那一段歷史留給喜歡的人慢慢研究吧。

龍虎草堂,黃宗羲晚年生活和著書的地方,現在是他的紀念館,了解黃宗羲的生平、學術思想可以在這裡知道一個大概。

門口有黃宗羲先生像,儘管一生奔波,反清復明,著書立說,梨洲先生還是活到八十有餘,很長壽。

旁邊有一個小狗很乖,一直看著我們,一動不動,一聲不響。

我們從黃宗羲生平介紹里追尋到了黃宗羲故里,東金忠丞廟,南雷村隸屬於梨洲街道,所有的命名都與黃宗羲先生有關。只可惜家廟緊閉,並不開放,我們不得其門而入。

廟前的空場地上,農民們正在曬穀,他們趁著天晴,辛勤勞作,抓緊時間,過幾天就要下雨,曬穀不那麼方便了。

稻穀累累,看著就讓人感到歡喜。逛了一上午,有點累了,我們先去餘姚城裡吃午飯,然後下午去王陽明故居。

向來聽說餘姚城裡的牛味館非常之多,哪一家好吃,哪一家不好吃各有喜好,我是到一個地方都想嘗嘗當地的特色菜,特色小吃,挑這一家純粹是為了吃的人多,門面大,24小時營業。

大門口有個老伯專門在斬牛骨頭,應該是牛的脊椎骨,這架勢,就知道生意不會差了。

這樣大的不鏽鋼鍋大概有四、五個,裡面燉著牛骨頭,這一鍋是已經燉好了的。

旁邊一鍋是正在燉的,半生的,還有很多浮沫,等會要撇去的吧。

這一鍋是剛斬好的牛脊椎骨,應該要放水清洗的吧?這一鍋一鍋,輪迴著燒煮燉,估計一鍋賣完,另一鍋又燉好了。

這是價目單,很簡單的分類:一半是砂鍋,一半是牛的各種部位,砂鍋裡面可以選面、粉絲、年糕和飯;另一部分則是大骨頭,小骨頭,牛雜拼盤,牛肉,牛肚,牛心管,牛百葉,牛舌,牛心,牛排,甚至還有牛尾巴,牛鞭,牛蛋,幾乎涵蓋了牛的所有部位。

我們到的時間還早,店很大,有三個門面,剛坐下時還沒什麼人,後來陸陸續續的客人越來越多。坐在位置上,聞到一股濃濃的牛肉味,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牛味館了。

我們點了兩根豬大骨,15元一根,兩根30元,就是剛才門口看到老伯在斬的牛脊椎骨。

另外點了一盤牛雜拼盤,吃拼盤是為了多吃幾個口味,端上來小小一碟,有三個部位:牛心管、牛肚、牛肉,這一盤40元。

這牛大骨看起來大,啃起來實在沒什麼肉,三兩口就吃完了。

另外點了一個牛小骨砂鍋端上來,一喝湯很鮮,跟牛大骨底下的湯一個味道,估計都是那個大桶里舀上來的,裡面白菜、粉絲,再加幾塊我們點的牛小骨,你也可以換大骨、牛肉、牛肚、牛心任何部位,不過25元均價的砂鍋,裡面能加的料不會太多。

我夾了一塊牛小骨,一點粉絲和白菜,味道還是挺鮮美的。

牛小骨馬上就撈完了,我們把牛肉和牛肚放一點進去,軟化一下吃。

感覺沒吃飽,我問老公另外再點兩根牛大骨,再點一個砂鍋,他說吃來吃去一個味道,換一家吃吧。我們一共花了95元,但感覺一點也沒吃飽。

往門口走去,看到人家點的是牛大骨砂鍋,白菜粉絲上面放著一根好大的骨頭,如果在之前,我肯定覺得這25元挺划算的,吃過之後我就知道是看著大,其實沒多少肉。

這是盤子裡放的牛雜,各種部位都有,看客人點什麼,給切什麼。

這看樣子又是一盤牛雜拼盤,內容與我們吃的不同。

剛才那一鍋骨頭泡上了清水,一頓飯吃完,血水泡出來了,應該還要換幾次水,燉出來的牛大骨腥味才不會重吧?

出門的時候有一個年輕女子問店家:為什麼給我們的牛大骨那么小?我微微笑著,大概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碗里的骨頭小吧。店家問我們:你們是第一次來吧?看你們點單的時候看了半天的菜單,老客人進來都知道自己要吃什麼,不用看菜單。

然後我點著鍋里中間的那根骨頭說:這根牛骨頭大。她回答:下次你來,我用這根大骨配一根小點的。哦,真是好會做生意啊,熟客才有大骨吃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B2k8XQBeElxlkkawU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