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才靠什麼?哈佛大學耗時80年研究,終於有了答案!

2022-02-17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孩子成才靠什麼?哈佛大學耗時80年研究,終於有了答案!

文 | 芒來小姐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金錢?地位?顏值?成就?

都不是。

哈佛大學一項持續了80年的研究,

揭示真相:

論成功訣竅,精英和窮人其實沒有區別。

可真正的完美人生,

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那便是健康的心理,溫暖的童年,熱愛的興趣。

哈佛大學教授喬治.維蘭特,

將研究結果寫成一本書,名為《那些比拚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書中,他介紹了始於1938年、耗資兩千萬美元的格蘭特研究:

通過追蹤268個哈佛本科生、456個貧民區青少年,

從19歲到90歲的人生,來破解「幸福人生的奧秘」。

最終,他發現了三個決定幸福的因素。

第一個要素:健康的心理

哈佛大學制定的「人生贏家十項指標」中,

有四項關於健康的指標。

它們分別是:

心理壓力小;

65歲時工作狀態良好;

75歲時依然可以身體健康地做很多事;

80歲時不酗酒、抑鬱、焦慮,同時自認為健康快樂。

發現了嗎?

健康指數包括兩個因素:

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兩個因素融會貫通,缺一不可。

我有個姐妹,

一直給孩子吃科學搭配的營養餐。

某天,

孩子途中肚子餓了,

想要買一個漢堡。

姐妹堅定地拒絕了,

在大街上就吼孩子:

家裡那麼多好吃的,

什麼時候虧待你了?非要吃垃圾食品!

孩子委屈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卻不敢再說話。

他的身體很健康,

但內心深處,

埋藏著焦慮不安的種子。

因為他沒有選擇食物的權利,

也不知道健康有多來之不易。

母親給了他健康的體魄,

但極度的控制欲,

也給了他一顆脆弱的內心。

這讓他內心鬱鬱寡歡、充滿壓力。

為人父母,

都害怕孩子磕碰、受傷、不健康;

然而關鍵時候,

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

心理學教授徐凱文認為:

2005年,

中國焦慮障礙患病率高達13%,

抑鬱障礙患病率達到6%。

壓力日積月累,

越來越大,就會成為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美國金牌運動員拜爾斯,

在東奧會決賽上當眾失利。

她在賽後採訪中說:

比賽當天,就覺得壓力很大,

全身無法控制的發抖,根本無法正常發揮。

各項測試顯示她的身體很健康,

可他自己卻失去了方向感。

此後幾天裡,

她退出了個人全能、跳馬和高低槓項目。

因為心理亞健康狀態,無緣冠軍。

其實,真正的健康是由內而外的。

這需要父母潛移默化、言傳身教。

2歲萌娃李澤睿,

天天跟著媽媽跳廣場舞,

耳濡目染之下,

竟也成了「廣場舞專家」,

被邀請到央視舞台上跳舞,

一點也不露怯。

不但身型敦實,而且神采飛揚。

所以,無論是健康的身體,還是健康的心理,

對孩子來說,都同等重要。

一邊鍛鍊身體,

一邊拉進親情,

一邊增強自信。

這樣「三管齊下」的鍛鍊方式,

才是這個時代的孩子真正需要的。

第二個要素:溫暖的童年

哈佛研究者們發現:

晚年的幸福,

和童年獲得的溫暖息息相關。

有四項因素,足以證明這點:

可靠的人際關係網、受到母親關愛、年少時與兄弟姐妹關係好、性格良好。

哈佛研究引用了這樣三則數據:

年少時與兄弟姐妹關係好的人,

年均工資比關係不好的人高出51000萬美元;

童年溫暖的人,

年均工資比童年不溫暖的人高出66000美元;

受到母親關愛的人,

年均工資比不受母親關係的人高出87000萬美元。

由此可見:

早年經歷,深深地影響了孩子成年後的命運。

小時候得到過更多愛的人,

成年後,也能得到更多愛與財富。

本次冬奧會上,

備受關注的花滑運動員羽生結弦,

有著一個溫暖的童年。

他年僅26歲,

是唯一一個蟬聯男單花滑冠軍的選手,

創造過12次世界紀錄。

小時候,羽生結弦和姐姐關係很好,

姐姐想學滑冰,他非要黏著;

陰差陽錯,點燃了對滑冰的天賦和熱愛,

羽生結弦也開始學習滑冰。

媽媽原本不喜歡男孩子學花滑,

但也尊重羽生結弦的意願。

她親手縫製兒子的比賽服,

光是縫製幾百顆寶石,就花了3天。

即使嘴上「嫌棄」,

兒子每次參加比賽,她都會陪同;

高中時,還陪伴羽生結弦遠赴加拿大比賽,

親自操持一日三餐。

爸爸是棒球隊顧問,

他很關心兒子是否真心喜歡滑冰。

當羽生結弦遭遇瓶頸時,

他給出選擇:

如果討厭滑冰,就來打棒球。

在爸爸開明的引導下,

羽生結弦獨自思考良久,

最終決定繼續滑冰。

第二年,

年僅9歲的羽生結弦就獲得了日本滑冰比賽第一名。

長大成人後,

有記者問羽生結弦:

如果當年父母苛刻嚴厲,

逼你必須滑冰,你的選擇會不一樣嗎?

羽生結弦說:

「肯定會不一定。

即使一開始很熱愛,慢慢也會變得不喜歡。」

「沒有父母、家人的支持,我不可能擁有今天的成就。」

羽生結弦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家人。

當父母關注的,並不只有孩子的成就;

也有情緒、感受、內心想法、幸福指數,

孩子長大以後,才有無窮的動力。

從小得到充足的愛,

成為旺盛活力的源頭,

滋養了他的潛能,也給足了安全感,

讓孩子如同雛鷹,

翱翔在天際,也銘記著回家的路。

第三個要素:熱愛的興趣

關於成功,

哈佛研究還有一項重要的指標:

一個人愛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是否幸福;

真正的人生贏家,

在晚年之前就能找到愛,並以接納愛的方式行事。

這裡的愛,有兩層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

愛意。包含愛情、親情、友情;

第二個含義是:

熱愛。包含理想、興趣、特長。

關於第一層含義,我們都不陌生。

書中特別提醒道:

童年經歷並不絕對。

即使小時候經歷悲慘,成長中找到熱愛,也能過好一生。

所以,愛的第二層含義至關重要。

還記得女足隊員王霜嗎?

她被稱為「中國梅西」;

12歲入選國少隊之後,王霜創下輝煌成績:

奪得多場比賽冠軍,入選「亞洲足球小姐」、榮獲年度最佳球員。

2022年2月6日,王霜跟隨中國女足,斬獲亞洲杯冠軍。

可是,

這樣一個颯爽強大的姑娘,

童年並不算幸福。

幼年父母離婚,將她寄養在姨爹姨媽家,

她的性格十分敏感。

直到某天,

她跟隨表哥奔跑在綠茵場上,

看著不遠處的足球,喜愛心情一發不可收拾。

從那一刻起,

王霜就和足球結了緣。

她每天跟著男孩一起訓練,

因為不怕摔,被取外號「鐵妹」;

生活一旦有了熱愛之物,

整個都煥然一新。

她加入專業球隊,每天忙於訓練。

「寄人籬下」的自卑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緩解。

曾經,內心無家可歸;

足球,成了心中的避風港;

曾經,不被父母熱愛;

足球,成了一生摯愛。

王霜的成功,得益於此。

格蘭特研究負責人喬治.瓦利恩特說:

無論你今年幾歲,都有機會在「愛」里重生。

可孩子上學時,很多父母總覺得該以學習為主。

「別只顧著玩,去寫作業!」

「整天在外面瘋跑什麼?難怪成績下降這麼多!」

其實,孤獨狀態是有損健康的。

孩子低齡時沉浸在獨自寫作業中,

人到中年,健康狀況會下降得更快。

對孩子來說,

有一個「趣味相投」的夥伴至關重要。

甚至,適當追求熱愛的孩子,更討人喜歡。

因為心懷熱愛,

他們心裡充滿安全感,容易信任他人,

因此能建立較好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

即使七老八十了,

還是能牽起愛人的手,享受和睦。

綜上所述,格蘭特研究告訴我們:

父母是孩子的起點,但只能陪伴孩子走短暫一程;

未來的人生路上,孩子會有新的依靠。

這個依靠,

或許是健康身心帶來的強勁動力;

又或許是幸福童年帶來的親密溫暖;

也可能是心懷熱愛帶來的不懈堅持。

無論哪一個,都足以讓孩子受用一生。

所以,明智的父母應該知曉:

孩子成長之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機會。

但比起努力得到機會,更重要的是得到健康與愛。

這是父母人生的補課,也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願與所有父母共勉!

—— End ——

作者:芒來小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男女觀察員,已出版《姑娘,活得大氣才夠精彩》。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