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的「15%稅率」也要謹慎成為另外一個檸檬市場

2023-07-16     作家方曉莉

原標題:耶倫的「15%稅率」也要謹慎成為另外一個檸檬市場

@勇敢的清泉q:敬請指正!

謝謝老師。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勇敢的清泉q」老師。他在經濟學方面,見解非常高明!)

【備註:此文最早以「梨清璇」帳號發表於2023年3月17日。)
(來源:作家方曉莉)

題記:

所謂「檸檬市場」是珍妮特·耶倫丈夫喬治·阿克爾洛夫提出的概念,他憑藉此概念,獲得了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並且他與「其他兩位經濟學家一起奠定了『非對稱信息學』的基礎」: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他提醒著我們,實際上耶倫的「15%稅率」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也要小心由於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檸檬市場」錯覺,以及建立在即便如同品牌商之間的競爭仍然存在的「壟斷」後果:而這種壟斷並非商業競爭可彌補的動力缺失,極有可能導致整個市場鏈出現生機的缺乏,也出現最大的信任危機。

(本文屬於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同時歡迎社會各界進行批評和指正。非常感謝。)

前幾天,「@Jim博士」分享了環球日報耿直哥的一篇文章,《美國財長要搶劫中國企業?真相竟是這樣!》,其中提及司馬南對此事的「言論」屬於造謠!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與一些觀點和看法不同的是,我認為這件事既無關俄羅斯,也跟司馬南沒什麼關係,因為我認為可能司馬南不懂。

(圖1)

(圖2)

(備註:圖1與圖2來源於「@Jim博士」的頭條號,皆為部分截圖,更多內容,可以關注「@Jim博士」那邊進行分析,謝謝分享。)

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

首先我將環球日報耿直哥那篇文章放上來,採用的Jim博士當時的截圖,另外最後「3%」從環球日報處予以複製了最後一張圖片,用以完整。

當時,有網友問,這個是不是損害咱們中國的利益呢?

我這裡將兩個截圖放上,還是比較具有典型意義的。

那麼,美國內部為什麼有些說法反對耶倫的做法或者說她的決定呢?道理很簡單。

因為隨著貿易的開放,導致比如中國還有其他國家的一些大型企業入駐到了美國境內,那麼可能導致一種情況,對美國國內企業造成衝擊,所以他們擔心的是這一點。

(因為可能比如說,物價優勢不復存在,或者是其他方面,新經濟特色商品或者外來一些商品,占據了一定市場地位,從而對原有經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他們所擔心的是國內企業因此受到衝擊,外貿逆差過大。這種表現很有可能導致國內很多商品企業會倒閉,或者收入大為減少。對國內企業具有相當的衝擊力。所以他們反對。

那麼耶倫難道是大好人?……其實不應該孤立的觀點去看耶倫。

首先可以分析一下耶倫這個人。

耶倫的資料,通過百度百科可知,其人丈夫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爾洛夫,其人獲獎論文是1970年的一篇《1970年的論文《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很精彩的思想。

耶倫丈夫研究領域:根據百度百科資料,可以說是:「包括貨幣理論、金融市場、宏觀經濟學等,並曾在貧困和失業理論、犯罪與家庭、社會習俗經濟學等領域發表過大量研究論著」,這裡予以複製,進行截圖:

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比較關心民生疾苦的一位教授。

(據說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經濟學教授」,其人專業領域:「宏觀經濟學、貧困問題、家庭問題、犯罪、歧視、貨幣政策和德國統一問題」。引用資料:「喬治·阿克爾洛夫」,百度百科詞條。)

他也比較關注弱勢群體。

再來看耶倫本人的資料。

比較醒目的是「現任美國財政部長、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引用資料:「珍妮特·耶倫」,百度百科詞條。),其人屬於「鴿派」成員,現在我將鷹派與鴿派的分別,有關於其人秉性體現,這裡也將它進行截圖,同樣來自於「珍妮特·耶倫」的百度百科詞條。

可以看出,耶倫的做法,是非常鴿派的。

其人對美國境內的民生是非常關注的。

而美聯儲作為「並不以營利為目的,而與聯邦儲備局一起承擔美國中央銀行的公共職能。」這樣一家銀行,它不以營利為目的,但事實上,它當然需要贏利。

其成立初衷,實際上最好參考的是美國第一銀行成立的初衷,是這樣說的:「主要負責幫助美國各州發行債券,以逐步償還獨立戰爭時期累積的債務。另外,該銀行還可幫助保管財政部的存款及處理其他聯邦政府財務上的收支。」,尤其是「主要負責幫助美國各州發行債券,以逐步償還獨立戰爭時期累積的債務。」很容易看出,它是屬於一個儲備性質,但又不是自負盈虧,而是幫助國家承擔債務,一定程度托底的這麼一個銀行。

儘管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相繼成立,但由於服務部分富人,結果倒閉了(想必耶倫也是深刻吸取了教訓,因此她和她丈夫的決策往往會從這方面出發,顯得更加生動和全面一些。),從而去考慮整體的美國人利益,自然也包括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弱勢群體,而導致整個社會問題的延伸,從經濟上予以杜絕。

那麼耶倫,按照環球日報上面的報導是這樣的:

其中,「給大型跨國企業設置了一個15%的全球最低稅率底線,也就是說任何國家和地區對跨國企業的收入制定的有效稅率,都不能低於15%這條線,否則就會被懲罰。」,意在表明,此項決定,實際上意味著美國的貿易開放,但實際上是以本國為基點進行的實驗,的確設置了一個門檻。

那麼這會面臨兩種挑戰:

第一,當15%的稅率設定後,可以想見,其他國家和地區符合條件的大型企業入駐美國境內,即便從一開始或者在某個時間段內,它們會對美國本土的企業,造成一定衝擊,但同樣存在著巨大隱患!

什麼隱患呢?……那就是當這個國家的大型企業入駐此地後,它的勞動方式,經濟效益,以及生產效率,甚至一些機密操作,全都暴露無遺,甚至也有企業秘密泄漏的風險!……除了企業隱私存在被盜的風險外,還有另外一種風險,那就是企業更新疊代!

對一個企業來說,它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是至關重要的。假使這所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在自己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效率上已經被人破解,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直接升級,或者從源頭上將原料產地予以遏制,或者進行其他方式的「遏制」或者壟斷,將直接對此企業造成劇烈衝擊,由此命脈直接被握住了,也就是說這個企業完了。

因為人家已經壟斷了您的最新技術或者說已經遏制了源頭,這樣的話,這所國家的大型企業,將不再具有競爭力,而一所大型企業對這個國家的經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很多時候起著一些民營企業方面的經濟主導作用,所以如果涉及到利益方面,失去了競爭性,此國內的經濟活力將大大降低,整個國家經濟會失去生氣。

所以即便那邊不存在盜竊技術的情況,如果這所大型企業在美國那邊並不進行技術更新或者沉溺於美國生活的新鮮與好奇,甚至也想去學習美國其他企業的做法,而忽略掉自己企業的更新,和真正的保障,那麼很有可能被打趴下!這是絕對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有可能的。

(當然我並不是說耶倫這麼陰險,只能說會存在這樣一種狀況。)

所以,美國內部企業,他們反對耶倫的決定,實際上是不了解這個提案。

所以耶倫的確也作了保證,說明是假設。她對這個提案還是很有信心的。

那麼她為什麼也要堅決這麼做呢?請看二。

第二,就是耶倫,我個人偏向於她並不願意像我前面第一說的出現那種美國壟斷式做法(這種想像),因為它帶來的弊端與目前耶倫急於解決的處境很像。

由於美國的霸權主義對企業造成的衝擊那就是導致在世界各地會出現不少遏制美國企業發展的情況,這是人心所決定的。

那麼如何走出去,因為美國國內也存在各種情況了,那麼耶倫需要解決這種情況。

根據去年報導的資料是這樣的:

(來源:「珍妮特·耶倫」,百度百科詞條。)

很明顯看出,雖然我國一直在爭取有關「取消加征關稅和制裁、公平對待中國企業等問題」方面的要求,但實際上,這也符合耶倫的意願。

而在「宏觀經濟形勢、多雙邊領域合作」上面,尤其宏觀經濟,耶倫還是很擅長的,這也可以說是她的強項。

因此我個人偏向於認為耶倫成熟的做法應該是選擇正確而恰當的貿易,打破此前的遏制狀態,一是滿足中方這邊發展需要,另外一方面也是符合美國的實際貿易需要。

潛行的一個特質也許還隱藏著接受外資的入駐,接受外國投資,可能這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加活力,但在甄選上一定非常嚴格:但同樣的事情,也許會出現在他們開放15%的稅率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時候,在雙方貿易中,進行豁免權的談判,難免會傾向於在其他地方設置工廠進行一些企業試驗(比如新企業的開發,內容複製也有可能,如果有可能是這種情況的話……算是不怎麼理想的打算,但很多時候,複製企業,它也屬於一種「市面功能」,你無法去違背。但對長遠來說,看本身原有企業在哪裡了。是否會造成如何衝擊,其次才會談道德。),或者在其他國家進行支柱式產業的投資,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

——————這個當然是一種推測而已,但不可不預防它的存在當中,假設已經存在,是否會出現這種狀況。

(而出現這種狀況,很有可能其他國家與美國合作,處於弱勢地位的,很可能進行被動讓權,而導致國家支柱性產業的流失。)

還有一種問題就是美國屬於非常開放,文明的國家。我還是比較信任耶倫的做法。

因為如果出現「第一」當中的情況,除非這種霸權式經濟形式進行遏制或者壟斷,一往無前,直接蠶食了全球經濟,否則,必然「揭竿而起」,導致傷痕累累,只要稍有此決策,一定會出現敗亡局面,那對美國信任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是耶倫是意識到信任危機的流失,而導致整個國家滯後發展,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她才作出如此決策。

所以按照耶倫的話,她肯定支持開放,透明的體驗,公平且合理的存在,此時還可能存在一種狀況,那就是有的國家發現美國這麼做,開放了15%的稅率,然後雙方貿易很愉快(當時一開始的階段內……),還沒出現其他問題之前,在這段時間內,他們發現跟美國貿易的人賺了很多錢,同樣的,美國也收穫了不少利益,吸引了不少投資,因為在開放貿易的同時,會吸取大量的外資入駐,這是一個很本質的東西,可以在短時間吸取大量財富。

那他們也會想這麼做,甚至會設定比15%更少的稅率,比如7%、8%,甚至3%……等等。

那麼當它們這樣做的事情,忽然發現,它們情況跟美國不同,且形成小圈子,而且可能在同時,其他地方進行了企業的複製,因此很快被打敗。

(同時還存在隱性的,前面提到過的,耶倫為了防止惡性競爭而設定的「15%」這個門檻在他們那邊「不復存在」而急於追求利益,結果導致貿易紊亂,很容易被遏制掉。)

像這種情況,會產生短時間小圈子的消失,也就是對整個國民經濟這麼玩的國家一個很大打擊。當然你也可以說,如果它們本身是壟斷性企業呢?……它們本身保持獨立呢?就是不跟美國貿易呢?……它們自己跟其他國家有交易?……也許那會讓美國很需要跟它們合作,因為一定程度上,美國是非常需要跟世界各個國家進行開放型貿易,如果那邊不肯,也只能等待時機而已。

但前提建立在美國是個君子的基礎上,如果出現非君子的霸道行為,那就可能產生雙方角拼的角色,然後雙方的信任在短時間內崩潰,或者受到巨大傷害,也會影響國際競爭力。

簡單就是說其他國家也可以玩,但肯定要設置精準稅率,其次不要本國機密在經濟上被人家遏制了命脈而導致滅亡。

或者遭到巨大損失。

所以總的說來,耶倫的做法啊,本身美國在開放,透明的機制下,採取尊重他國發展,也不進行陰謀式做法,美國經濟一定蒸蒸日上。

但假使美國和其他國家出現以上我所提到的情況,那一定和耶倫本意相違背,將出現不可逆轉的傷害。

所以,其實大家看到這裡,已經明白,司馬南造謠了嗎?……我個人覺得他根本沒看懂這件事。無從批駁。

(圖片來源於「Jim博士」對司馬南當時的此微頭條截圖,感謝分享。)

至於司馬南,開口閉口「俄羅斯」,如果他的非官方接觸能夠每次證明俄羅斯官方能夠被他給主宰,給咱們中國「0稅率」的開放,我們一定感謝饒謹團隊。

(之所以強調其人非官方接觸,關鍵在於,官方接觸肯定不是司馬南吧!但開口閉口都俄羅斯,那除非你們能代表非官方左右俄羅斯給我們「0稅率」,表現出友好睦鄰的狀態,我們都會非常感激您的。)

但也有人說,司馬南說錯了嗎?我們抵制就行!堅決不跟美國發生任何關係!司馬南都已經說得水深火熱了,你還不信?……其實開放對世界各國都是一個趨勢。

最好的辦法也許是司馬南能夠代表非官方幫咱們去俄羅斯爭取一下「0稅率」吧!除此之外,我還能咋說呢?

所以也許什麼時候,我們什麼鄰國或者其他人,能夠進行無稅率或者非常低的稅率雙邊貿易,非常開放,由此可見彼此的誠意了!這才是好朋友。

(如果沒有那麼好的朋友,也許在開放的經濟形勢下,如果去走,一定要看好各方面,進行各方面最壞的打算,做好各種防備。)

一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事情還是有指望的。但如果毫無預防,而著了人家的道兒:美國並不是所有人跟耶倫一樣有耐心和智慧的話,極有可能產生其它問題,而一旦耶倫的做法令很多人去遵守的話,也要防止各類意外的出現。

還是要保護好本國經濟。

(來源:作家方曉莉)
(往期文章:《介入老年公寓的資本還能獲利嗎?》)

(備註:其實這篇文章後,還是有點想說什麼,但由於時間關係,先著此文,歡迎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9753fa8bc51dbe1b4da356ad4844f5a.html



事實與人生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