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男子「痴呆」似80歲老人,醫生揭露:都是梅毒「惹的禍」

2022-07-13     小哥哥說事

原標題:38歲男子「痴呆」似80歲老人,醫生揭露:都是梅毒「惹的禍」

記憶力下降、經常忘記事情不說,還總是胡言亂語,這些症狀看起來像極了「老年痴呆症」,如果說患者是一位七八旬的老人也就不足為奇,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症狀偏偏發生在一位38歲正值壯年的年輕人身上。

不久前,大連某醫院就接診了這麼一位患者:38歲,男性,出現記憶力衰退、言語不清等症狀,雖然曾在精神專科醫院診治,但症狀不僅沒見好轉,反而有持續加重的趨勢。在經過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該男子38歲的人頭核磁相當於七八十歲老人的核磁共振影像,不僅萎縮明顯,並且腦室也出現異常擴大。

據了解,男子有毒品接觸史,私生活比較混亂,醫生初步懷疑是神經性梅毒。不出所料,抽血化驗結果顯示,梅毒篩查實驗強陽性,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隨後這名男子又到專科醫院進一步化驗,確診為神經梅毒。

梅毒是一種常見的性病,大多數人對其都有所耳聞,但梅毒為何會引起神經系統疾病?神經梅毒又是什麼?與此同時,不少人也十分關心案例中的男子,已經出現痴呆晚期的症狀,是否還能進行治療,恢復正常的生活?對此,家庭醫生在線專訪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畢偉,扒開神經梅毒的一層層迷霧。

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畢偉

【病因篇】

當人們說起「梅毒」時,多少都會夾雜幾分恐懼、歧視的色彩。「這是一種由蒼白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的性傳播疾病,為人類獨有的疾病。」畢偉指出,幾乎所有的梅毒感染都是由蒼白螺旋體經由性接觸時,從破損處進入人體。其他如子宮內感染或輸血後感染則較少見。

「當蒼白螺旋體進入人體後,早期可以引起感染部位皮膚皮疹和潰瘍。同時,蒼白螺旋體會經血液散布出去,到達全身各個部位。早期的蒼白螺旋體在神經系統中最先累及腦脊液、腦脊膜等部位,表現為無症狀的神經系統損害。到了晚期累及至腦及脊髓實質時,可以表現為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癆等併發症。」因此,梅毒是一種以性傳播為主的全身性疾病,甚至可以累及至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疾病。」畢偉介紹。

簡單來說,當梅毒累及神經系統時,稱為神經梅毒,即神經梅毒是梅毒的一種併發症,上述案例中的男子是一名沒有在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的梅毒患者,從而發展為神經梅毒。

【症狀篇】

早期症狀不明顯是大多數疾病的共同點,神經梅毒亦是如此,早期表現並不特異,但也並非完全無跡可尋。根據病原體導致受累的部位及臨床表現,一般將早期神經梅毒分為無症狀性神經梅毒、間質性梅毒(即腦(脊)膜血管梅毒)、實質性梅毒(包括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癆)三大類。

無症狀性神經梅毒即患者在早期感染時並無明顯神經系統受累表現,但實質上在腦脊液細胞學已經出現有微妙的改變,部分患者已經出現瞳孔的改變,甚至在磁共振上可見腦膜強化。

間質性梅毒可以表現出急性腦膜炎的臨床症狀,如發熱、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陽性等,累及至血管時可引起腦梗死。

當腦實質早期受損時,患者可以表現出麻痹性痴呆早期時情緒異常、性格改變、神經衰弱、注意力及記憶力下降等表現,或梅毒螺旋體侵犯脊髓神經時早期可有感覺異常、乏力等。

但神經梅毒發病通常比較隱匿,臨床症狀複雜,早期較難識別。因此,為了早期識別神經梅毒,臨床醫生應警惕患者是否有冶遊史或與梅毒患者密切接觸史,另外通過細心的神經系統查體能提高早期識別的準確度,如發現瞳孔異常等。一旦懷疑神經梅毒,血液學的抗體檢測以及磁共振檢查有助於早期確診,腦脊液檢查是診斷神經梅毒的關鍵。另一方面,通過對群眾進行宣教,提高群眾對梅毒的認識,做到能早檢測,不延誤治療。

當神經梅毒發展至晚期時,腦膜及腦實質相應受損,可出現麻痹性痴呆,在臨床上可以表現為進行性智能損害和人格改變,表現的症狀常容易與神經衰弱及老年痴呆相混淆。畢偉教大家鑑別這三者:

神經衰弱是一種非器質性損害的精神疾病,指由於長期緊張和壓力下出現的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勞的現象,可伴隨有情緒波動、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等表現。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通常在老年時期症狀明顯。

麻痹性痴呆在臨床上與上述疾病臨床表現相似,但也有可鑑別之處。如若患者有不潔性生活史或與梅毒患者密切接觸史時,出現的痴呆症狀應高度可能與梅毒感染相關,實驗室檢查可以篩查梅毒抗體及其滴度,另外臨床症狀上在晚期通常可以伴有皮膚黏膜損害、骨損害、心血管系統損害等,在體徵上有時可以看到經典的阿羅瞳孔。

【防治篇】

雖然現在大多數人對神經梅毒認識較少,但在抗生素問世之前,全球梅毒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病群體主要為中青年男性,其中以神經梅毒較常見,發生於25%-35%的梅毒患者。在這部分的神經梅毒患者中,約1/3表現為無症狀性神經梅毒,1/3表現為脊髓癆,至少10%出現麻痹性痴呆,約10%出現腦脊膜血管梅毒,其餘患者存在其他神經梅毒形式,包括症狀性腦膜炎和顱神經異常。

隨著抗生素的普及,晚期神經梅毒形式如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癆的發生率在如今已有所下降,尤其是脊髓癆已經非常少見。但是由於神經梅毒發生具有隱匿性,目前不少患者患者常隱瞞冶遊史或不潔性生活史,易導致誤診和漏診,這仍將導致神經梅毒的發生。

一旦確診為神經梅毒,畢偉建議選用注射苄星青黴素為治療的首選方案,不僅經濟方便,而且治療效果好。青黴素能夠有效應對無症狀性和症狀性神經梅毒, 有效率長期達到70%以上, 且由於青黴素治療的靶向性較強, 不會產生較多的副作用。另外使用頭孢曲松鈉或青黴素聯用頭孢曲松鈉治療神經梅毒同樣能抑制神經梅毒,改善患者症狀。青黴素能有效抑制神經梅毒,但早期識別梅毒,早期治療仍然是控制神經梅毒進展的關鍵。

而神經梅毒是否可以完全治癒,治療效果如何,則涉及到疾病的分型。畢偉指出,「大部分中晚期梅毒都有可行性的治療方法,大多數神經梅毒經積極治療和監測,均能得到較好轉歸。但由於35-40%的麻痹性痴呆神經梅毒患者不能獨立生活,未進行治療者可於3-4年死亡。此外,脊髓梅毒預後不定,大多數患者可停止進展或改善,但部分病例治療開始後病情仍在進展,我們強調的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無論是梅毒還是神經梅毒,歸根結底,都是一種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疾病,所以畢偉建議,平時要潔身自好,避免不良的性行為,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果夫妻雙方有一方患有梅毒,需要採取相關的治療措施,在治癒前最好不要進行無保護性的性生活。

如若明確與梅毒患者有密切接觸史或不良性行為,應即刻到醫院進行梅毒相關檢查。如已經確診梅毒感染,應及早治療,正規治療,儘量爭取用青黴素方案治療。並且在治療的過程中充分隨訪,檢測非螺旋體血清抗體實驗滴度變化以及對神經系統功能細心準確查體。如若已明確神經梅毒診斷,則同樣應儘快治療,避免神經梅毒發展至晚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94e54f4bce126c02db7de79a9f4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