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都快被摘禿了
6月6日,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順利出塢。
「愛達·魔都」號總噸位13.55萬噸,長323.6米,寬37.2米,高70米。全船共有19層甲板,可容納5246名乘客,有2125間客房。這標誌著中國將成為繼德國、法國、義大利、芬蘭之後,全球第五個具有建造大型郵輪能力的國家。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交付後,將以上海為母港,開啟國際航線,執航日本及東南亞航線,並適時推出「海上絲綢之路」等中長航線。
當年航母被叫做「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後來我們有了國產航母,他們說大型郵輪的技術比航母難多了,這才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眼見著「工業皇冠」的明珠又少了一顆,今天摘一顆,明天摘一顆,工業皇冠都快變成禿子了。
不過,大型郵輪的建造技術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不亞於航母,因為它同樣是一個超級複雜、集約化程度超高的系統化工程,同樣代表的是一個國家整體的工業化水平。
「郵輪用的大部分鋼板都是厚度在8毫米以下的薄鋼板,差不多是4個1元硬幣疊起來的厚度。薄鋼板雖然解決了為郵輪減重的難題,但是在搬運和加工的過程中都非常容易發生變形。外高橋造船建設了智能薄板生產車間,首次採用國際最先進大功率雷射復合焊生產線、首次將機器人焊接技術應用到船舶中組立生產過程,通過機器對焊接過程熱輸入和裝配精度的精準控制,最大程度減小了生產過程中的形變。」
「國產大型郵輪總長323.6米,寬37.2米,共有2826間艙室。其中,乘客艙室2125間,船員艙室701間,總面積約3.46萬平方米。大部分艙室是在距離船塢1公里外的艙室工廠內預製完成的,就好像先把零散的積木拼成積木塊,再把積木塊運到船上安裝。整船有六七十種艙室,分成不同的配置、大小和布局,在船下通過精準測算和精密製造,實現船上安裝嚴絲合縫。」
「艙室壁板之間幾乎沒有縫隙,一張撲克牌都不一定插得進去。2個艙室之間,理論間隙只有25個毫米。」
「郵輪建造考驗的不僅是造船技術和工藝,還有管理模式和相關產業的配套,它是一個綜合化、集約化的巨系統工程。」
國產大型郵輪的零部件數量多達2500萬個,相當於大飛機C919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線纜超過4300公里,約等於上海到拉薩的距離。
馬克洛夫的名言放這兒又可以用了:
「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91f1f21db3e37f8f0ed6f672dffae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