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中蜂養殖實現產值1800萬元
入冬後,安樂河鎮八海河村的蒼松翠柏綠意愈濃,河水清澈,小鳥鳴唱,山腳樹林裡擺放的蜂箱一排又一排,看著規範而整齊。八海河村中蜂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齊彬笑著說:「我們這裡山清水秀,氣候溫潤,植被豐茂,鳥語花香,非常適合發展中蜂養殖產業。2020年3月,我們村由村『兩委』牽頭籌集資金建立了中蜂養殖合作社,通過『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和吸納困難群眾進基地務工、回收蜂蜜、入股分紅、土地流轉等經營方式,積極組織農戶發展『甜蜜產業』——養殖中蜂,最後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包裝、銷售蜂蜜。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全村發展中蜂300多箱,帶動了周邊30餘戶農戶養殖中蜂,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為加快推進中蜂高效養殖技術,提高蜂農的養蜂效益,促進中蜂產業的發展,我縣成立了以縣畜牧中心技術骨幹為主的中蜂養殖技術指導小組,通過建立實訓基地,養殖示範基地、舉辦培訓班、編寫技術手冊等方式,開展以中蜂活框高效養殖技術、人工育王、人工分蜂、老式棒棒桶與活框養殖結合等技術為主的培訓與示範推廣。
近年來,我縣積極爭取各級農業產業發展資金580萬元,召開培訓會72場次,培訓蜂農1200人次,發放資料50000冊,培育中蜂養殖能手200多人,建成中蜂養殖技術實訓基地1個,養殖示範基地18個、發展中蜂養殖戶2335戶(其中養殖中蜂50群以上224戶),養殖中蜂33215箱,不但提高了全縣蜂產品的品質,也增加蜂產品年產量,目前,全縣3萬多群中蜂年產優質百花蜜180噸,實現產值1800萬元。縣中蜂養殖技術指導小組通過對中蜂的飼養管理、疾病防治、蜜源利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發出了一套適合本縣中蜂養殖的高效技術,申請國家專利3項,發表中蜂養殖技術論文2篇。
山花爛漫、瓜果飄香的巴山鎮非常適宜發展中蜂養殖產業。2015年初,勤勞好學的巴山鎮石壩子村村民王永定積極參加了縣鎮舉辦的實用技術培訓班,又跟當地的中蜂養殖大戶學習養蜂技術,在縣城鄉就業服務中心貸款5萬元,辦起了家庭農場,開啟了他的「甜蜜事業」,年可實現經營性收入15萬元。為了帶動村民養蜂致富,他採取借蜂還蜂、訂單代養、發放蜂箱、提供蜂種、產品回收、入股分紅、吸納脫貧戶務工等多種方式抱團發展,降低脫貧戶單獨養殖帶來的風險,達到互利共贏,形成「大戶帶小戶」「強戶帶弱戶」「一戶帶多戶」、戶戶有增收、中蜂產業倍增、效應裂變發展格局,解決了脫貧戶缺資金、缺技術、缺信息、怕風險的問題,引領當地中蜂規模化養殖基本成型,推進了產業扶貧,延長了產業鏈條。
太陽嶺鎮青林咀村5組50餘歲的周連華,家住海拔約1300多米高的半山腰上,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成功註冊了中蜂養殖合作社。他依靠在外務工學得的養蜂技術,2017年養蜂220多箱,通過賣蜂群、蜂蜜等收入4萬多元,住上了新房子,摘掉了窮帽子。
近年來,在周連華的帶動和幫助下,太陽嶺鎮已有200多農戶養殖1500多箱中蜂,實現年產值110多萬元,戶均年增收3000多元以上。目前,「甜蜜產業」已成為該鎮農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來源:寧強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