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台縣朝那鎮:邊大姐換乘增收「快班車」

2020-04-30     每日甘肅網

邊大姐換乘增收「快班車」

記者 聶明霞 王繼發

「邊大姐,收工了,快回去給娃他爺做飯。」「12點到了咱都回。」

「今年沒出去打工,政府幫咱在齊翔公司找到活兒,還能照顧上家裡。」在靈台縣朝那鎮西張村齊翔果園裡,邊秀玲樂呵呵地回應道。

49歲的邊秀玲是西張村高家社人,肢體四級殘疾,全家6口人,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和大女兒在外務工,父親年邁在家,兒子和小女兒還在讀書。去年,邊秀玲也跟著丈夫外出,在建築工地上幹活,家裡上上下下沒人照料,老父親有個頭疼腦熱都得麻煩家門鄰居,夫妻倆也因為沒手藝,常常會出現幹完這份工、找不到下個活兒的情況,兩人抱怨「幹活難,找活干更難」。

今年受疫情影響,到3月份邊秀玲夫婦還沒有出去。疫情一天天變化,朝那鎮黨委、政府也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針對受疫情影響群眾沒有如期外出務工這一焦點問題,朝那鎮在縣人社局等部門的支持指導下,出台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通過「村村響」大喇叭、微信群、公眾號等途徑,每天發布、轉發務工信息,全面摸排了有意願未返崗務工人員情況,特別是貧困勞動力情況,及時對接鎮域內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搭建起群眾與企業之間的橋樑,積極推行「黨組織+勞務公司+企業+農戶」的「靈台模式」。通過鎮、村的廣泛宣傳和積極引導,邊秀玲也決定不出去了,換乘上了就近就便務工的增收「快班車」。

綠綠的果園,藍瑩瑩的天,一棵棵果樹承載著豐收的希望,枝葉沙沙作響,務工的群眾一邊忙著手頭的活兒一邊歡快地交談著,齊翔果園裡呈現這樣一幅美好的景象。邊秀玲通過村勞務站與齊翔公司簽訂了務工協議,接受了崗前培訓,正式踏上新的崗位。她握著鐵鍬挖著施肥坑,拿著掃把清理著落葉殘枝,用剪刀精心修剪繁密的花蕾……邊秀玲務工一天能掙70元,一月能幹26天,收入近2000元,還能照料上家裡。邊秀玲想到能這樣「兩不誤」,在果園干一年,也能像外出一樣掙2萬多,不由美滋滋地笑了。在鎮上的宣傳引導下,像邊秀玲這樣就近就便務工的貧困群眾還有很多。

據了解,今年以來,朝那鎮摸底有務工意願需提供就業崗位人員21人,有務工意願未返崗人員272人,截至目前,全鎮勞務輸轉2516人,就近就便安置312人,通過「點對點」向上海、天津等地輸轉49人,安排公益性人員179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88l03EBnkjnB-0zCJ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