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走向台前,電商進入流量平權時代

2023-09-18     單仁行

原標題:小紅書走向台前,電商進入流量平權時代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在直播電商逐步把戰壕挖到腹地,大家越來越習慣於被各種短視頻、直播包圍的時候,種草平台小紅書終於確定了自己的商業化道路,站到了台前。

這對於我們每個企業來說,也就意味著多了一個可以帶來流量和轉化的平台。

當然,怎麼去理解小紅書的電商戰略,就是我們布局之前要做的功課了。

02

在8月24日,小紅書確定了自己的電商戰略,通過發展「買手」擴大電商生態,在直播上拿出500億流量扶持買手、500億流量扶持商家。

這個買手制電商比較有意思,所謂買手,就是原本根植於小紅書的種草創作者。

他們是各個細分領域和垂直品類的內容創作者,甚至本身就是消費者,類似於KOC,而不是KOL這樣的意見領袖。

所以,他們的粉絲沒多少,也很難接到廣告,但是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和選品,代表了一部分群體的調性。

小紅書就是想把這樣一批不同圈層的內容創作者,轉化成品效合一的「電商買手」,一方面讓他們能夠在平台更好地活下去,另一方面就是藉助於買手打開商業化道路。

所以,比較明確的一點是,除了品牌自身入駐平台,開設帳號準備銷售之外,這些靠種草分享的買手就是一個天然可以去利用的分銷商。

我們也能看到,無論是抖音的興趣電商、快手的信任電商,還是小紅書的買手電商,每個企業在規劃自己直播盈利模式的時候,都要靠繼承和放大自身之前就有的標籤和特徵,比如抖音之餘娛樂、快手之餘熟人、小紅書之餘種草,以此來完成差異化的構建,以及商業變現的路徑。

小紅書雖然在直播帶貨上沒有吃上第一口肉,但在行業結束蠻荒時代的狂奔,商業邏輯開始悄然轉變後,利用平台內部已經存在的專業種草創作者來做直播帶貨,不光是延續了自己的基因優勢,邏輯上聽著也很順耳。

03

當然,透過小紅書的電商戰略,我們也可以看到,今天直播電商的邏輯已經轉變了。

過去的直播電商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用三句口號來概括:

「三二一,上連結」、「全網最低價」、「家人們來領福利」這些無聊的劇本。

現在呢?

「全網最低價」沒人信了,還容易違反廣告法。

「給家人謀福利」這種劇情也開始變得爛俗。

一味用優惠促銷,只能招來一幫羊毛黨,難以培養出真正的忠誠客戶。

跟今天中國經濟的大背景一樣,直播電商經過了三年的狂奔之後,已經「供給過剩」了。

供給側改革,正在悄然進行:

直播電商的商業邏輯,會逐漸從全網最低價的噱頭,回歸到直播的本質,為內容、為服務、為需求而買單。

小紅書的買手制電商,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套邏輯上。

一個買手的典型養成路徑,就是通過日常筆記經營帳號,分享體驗;再通過直播選品觸達用戶,在直播間內完成交易的轉化。

更具體一點,我覺得直播電商未來會有兩大趨勢:

第一、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MCN這些專業直播機構,會開始跨平台全域布局。

單個平台的流量一定會存在明顯的限制,達到頂峰就意味著下滑的開始,而且在一個平台上突破到頂尖的難度和資源,完全可以分配給其他平台,甚至是分銷商,獲得更大規模的收益。

第二、內容營銷,會成為所有直播間必修的課程。

沒有內容,只有營銷,未來會寸步難行。

我們去看交個朋友、東方甄選這兩大直播機構現在在做的事情,正是未來直觀的寫照。

當然,想要從底層闡述這種趨勢,我們需要回到平台的視角。

對平台來講,花力氣培養「明星直播間」是為了什麼呢?

為了完成用戶教育。

明星、大主播的優勢在於博眼球和從眾效應,但從分配環節上來說,明星直播間會攤薄企業的利潤,掩蓋品牌本身的影響力,特別是風險沒那麼好控。

組織可以通過規章制度、文化來規範成員的行為,但主播個人只能靠道德和認知去約束,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控的事。

所以,平台要持續發展,就一定會讓更多的商家入局,把流量分配給更多的中腰部品牌,以及龐大的素人創作者。

這也就意味著,「流量平權」的時代到來了。

04

平台的邏輯梳理完,回到我們企業自身上:

作為平台上一名普通的商家,我怎麼順應直播電商2.0時代的浪潮呢?

順應趨勢不一定只是單打獨鬥,還要利用規則,借力而行。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比如說小紅書,它的電商邏輯決定了什麼樣的創作者會受到支持?

用一句話來概括:通過豐富的個人體驗,構建一個真實的使用場景,實現用戶具體細分需求和產品價值的連接。

我們可以區分出三種合適的創作者:

第一是純粹的買手,也就是有審美能力,和內容創作能力的消費者,他們是天然的分銷商。

第二是有自己的產品、有供應鏈,願意跟消費者近距離溝通的品牌商;

第三是在線下已經有足夠銷售經驗,把專業能力移植到線上的品牌員工。

這三者之間可以聯動,可以相互借力。

一個初步的起號流程就是,構建領域和品類關鍵詞的帳號,堅持發筆記,分享使用體驗,與用戶產生互動,積攢粉絲。

然後找買手進行種草、預熱、分銷,搭建好店鋪後通過集中直播來拔草。

在整個過程中,內容是核心,內容代表著自身粉絲群體的特徵和品味,你不能太過於普通和大眾。

同樣,內容也是連結用戶的「信任發生器」,你需要有態度去跟用戶產生共鳴。

這樣才有可能實現精準、高效的人貨匹配。

當然,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一個局限性。

日常的大眾品,對於小紅書買手制電商的價值不會太大,很容易就回到了價格的競爭上。

那就是只有非標品,才需要通過專業的內容去觸達消費者,

所以,一定要通過內容營造出自身的特點,對於企業來講,除了場景,還包括我們品牌的文化和調性。

這是個嚴謹專業的工作,需要從產品、內容、流程、模式上做好長期規劃,同時儘可能藉助於專業營銷工具和機構的幫助,真正持續走下去。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87832ce718c64b2d99d7fa52fdcd3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