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友們,出大事啦!
前兩天,鬥魚CEO 陳少傑已經被警方逮捕的事大家都聽說了吧。
這個傳聞其實已經鬧得很久了,不過在沒塵埃落定前,網上的流言那叫一個滿天飛,什麼洗錢、涉緬的說法都有。
但從警方公告來看,目前給陳少傑定下的罪名是 「 開設賭場罪」 。
這事兒一出,整個遊戲直播圈都發生了大地震。
各種遊戲主播們,就連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主播們如旭旭寶寶,都用著家裡有急事、自己近期有事的理由,直接停播了。
就連 LOL 圈內知名的韓籍主播 Doinb 也火線趕回韓國,理由是家人生病了。
不僅如此,細心的網友們還發現這些主播們幾年來的錄播視頻,都在一點點消失。
甚至 Doinb 連 7 年前的遠古錄像都 「 活 」 不下來。
據網傳,另一位前鬥魚戶外頭部主播錢小佳( 如今已轉投虎牙 )在粉絲群給大家透底,說自己被陳少傑開賭場的事兒牽連, 「 可能要進去」 配合調查, 「 運氣好一個月,運氣不好一年」 。
所以陳少傑是把鬥魚開成了賭場嗎?
在具體細節出來前,咱們還沒法把話說死。但目前,最大的爭議還是在 「 打賞抽獎 」 上。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個直播平台、隨便哪個主播,都離不開打賞的機制。
正常情況下,這些禮物是觀眾出於對主播的喜愛,自願送給主播的。
這就有點古代天橋下賣藝的,主打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但慢慢的,這種樸素的天街叫賣打賞的方式就變味了。
畢竟單純靠粉絲觀眾叫好、打賞,來錢實在慢,於是就有了花式刺激 「 打賞 」 的套路。
比如引入鬥爭機制,和其他主播玩 PK ,獲勝條件是哪邊粉絲打賞的多;
比如引入 「 粉絲燈牌 」 等充值才能獲得的專屬標識,並且要求有燈牌才能進粉絲群。
不過像上面這些打賞,多多少少還算是粉絲們對主播的支持。
但到了 「 辦卡抽獎 」 ,就開始迷惑起來了。
「 辦卡 」 其實就是你花個幾塊錢,把自己認證成了某主播的粉絲,同時得到一張 「 狗牌 」 當標誌。
問題就出在這兒。
雖然想認證成粉絲,只需要買一張卡。但這張卡本身,是可以重複買的。這就意味著在抽獎的時候,用戶可以靠著買更多卡來增加自己中獎率。
因此也有人帶著賭博的心理,一口氣買幾十上百張卡,反正只要中了就回本。
針對這種情況,小發也跑去諮詢了一個在清華的法學博士朋友阿天( 化名 )。
他告訴我們網上的抽獎算不算賭博很難說,不但要看是否合規合法,還要從實況來判別。
在阿天看來,最關鍵的就是大家花錢辦卡,最終目的是為了打賞還是為了賺錢,如果是衝著賺錢去,那大機率就會被判別為賭博了。
如果說辦卡抽獎有時候還更像是打賞主播,那麼鬥魚之前推出的一些挖寶活動,就更接近賭博了。
在這個活動里,主播會主動在寶藏抽獎獎池裡放上各種巨額福利,粉絲則會通過買大量抽獎券來博機率挖寶。
前面提到的主播 Doinb 就在一次挖寶活動中放進了 12 萬的獎池。
而這些操作,還真就被法院判成過賭博。
早在 2020 年,鬥魚曾經的戶外頂流主播 「 彡彡九戶外 」 就利用平台的 「 粉絲福利社 」 的抽獎模塊,大面積地組織粉絲 「 水友 」 抽獎賭博。
在直播間裡,幾個主播不停地喊著 「 一個辦卡五萬帶回家 」「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 的引導話術。
在直播間外,還在魚吧、微信群等平台不停煽動粉絲來參加抽卡賭博。
在抽獎結束後,還有專人負責核實中獎人員信息及中獎金額,索取中獎人員支付寶帳號、微信帳號、銀行卡帳號等信息,向中獎人員發放中獎現金。
據報道,短短 3 年半間,該直播間共舉行抽獎 4200 多場,頻率都快趕上大樂透、雙色球了。
更是吸引了接近 450 萬人次參加,賺了將近 1.2 個億。
最終在去年底被法律制裁,幾個主犯鋃鐺入獄。
除了上面提到的,直播平台里有賭博嫌疑的騷操作還有很多。不過很多時候,這些操作還能被解釋成主播個人行為,平台最多就是監管不力。
但從各種消息看起來,鬥魚可能有點擦邊了。
根據中國網此前的報道,主播小微( 化名 )告訴記者, 「 比如說主播流水是 100 萬,其中 50% 收益直接歸平台,剩下來 50 %收益一部分主播需要返現給中獎觀眾,再去掉個人所得稅,剩下就是主播凈賺的。 」
這麼算的話,在這樣的 「 賭局 」 之中,抽獎的觀眾可能不賺錢、開盤的主播也不一定能賺錢,但平台肯定是賺錢了的。
所以在這份收益面前,鬥魚超管還會主動告訴主播如何規避法律風險。
鬥魚指導主播話術文件截圖 ( 知情人提供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
而且當時的鬥魚相關負責人還向外界表示,直播間及主播的抽獎行為不是賭博,而是商業領域的 「 有獎銷售 」 。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只要抽獎金額不超 5 萬,就既不違規、也不違法。
可阿天告訴我們,這種說法明顯站不住腳,滿足了上面這些條件 「 只代表基本的合規,合規的基礎上還要加一個實質審查 」 。
其實這幾年裡,鬥魚的問題遠不止涉賭。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 「 23 點後,鬥魚什麼都敢 」 的傳說,意思就是晚上 11 點之後,鬥魚擦邊、軟色情含量直線上升。
一位遊戲直播用戶阿強( 化名 )也告訴我們,特別在 「 今年上半年九點多十點後舞蹈區主播很熱鬧,直接露到大腿側著躺在床上直播。 」
儘管在 5 月的時候,相關部門進駐鬥魚平台開展了為期 1 個月的集中整改督導。
阿強也和我們說: 「 後來這種情況變少,原來跳舞的主播都坐在椅子上聊天連麥居多了。 」
但如今晚上 11 點後,鬥魚還是有很多連麥 PK ,失敗的還是免不了勁歌熱舞等等 「 懲罰 」 。
一位某長視頻大廠合規部門的員工曾向我們吐露心聲: 「 國內直播行業就是探底線的過程,太有底線了,就很難做得起來。 」
作為曾經的直播一哥,鬥魚名字來源於泰國鬥魚,陳少傑曾公開表示, 「 鬥魚 」 是泰國的一種民間動物,這種魚好鬥,兇狠。
而以此為名的鬥魚平台也確實展現出過極強戰鬥力。
在 「 千播大戰 」 中,無論是在 「 底線 」 上瘋狂試探,還是砸錢搶主播,又或者是做營銷、搞熱度,鬥魚幾乎沒有對手。
最終鬥魚成功活到了最後,還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成功。
可和我們聽過的很多網際網路 「 大戰 」 類似,前期瘋狂砸錢,結果拼死拼活搶下來的聚寶盆,其實只是個寸草不生的鹽鹼地。
而遊戲直播平台的大戰,大抵如此。
雖說 「 上岸 」 後的鬥魚收斂了很多、也嘗試很多,對內加大審核力度打擊色情賭博暴力,對外也進行各種賺錢的嘗試等等。
但鬥魚在大家心裡的遊戲標籤實在太重,轉型之路遙遙無期,始終賺不到大錢。
另一邊,當年大手筆簽約明星主播的惡果逐漸凸顯。
營收起不來,簽約費反而成了累贅,以至於到了最後也留不住人,比如旭旭寶寶在今年轉投抖音。
而隨著綜合視頻平台抖音、快手、 B 站們開始發力遊戲圈,在龐大的流量面前,所謂的 「 專業 」 的鬥魚也很快敗下陣來。
在 2020 年的時候,鬥魚曾和老對手虎牙,聯合宣布 「 合併協議與計劃 」 ,按照市值進行 1 : 1 合併,合併後公司為騰訊控股公司。
可最終,合併案遭反壟斷調查被正式叫停。
而到了今年 4 月,騰訊和位元組跳動達成長短視頻合作,開始在長短視頻聯動推廣、二創方面開展探索,當時不少人就覺得,鬥魚已經開始被騰訊實質性拋棄了。
可能是因為這個,鬥魚選擇重新找回 「 千播大戰 」 時的 「 初心 」 。
最終落得個 CEO 被捕,股價跌破 1 美元,開始面臨退市風險。
有意思的是,就像陳少傑說的,鬥魚是泰國的一種民間動物,這種魚好鬥,兇狠。
他沒說的是,在泰國,鬥魚是類似鬥雞、斗蛐蛐等賭博業里的專業 「 角鬥士 」 ,直到現在,還有人專門培養用於賭鬥娛樂的鬥魚。
原來,鬥魚一直都和 「 賭 」 字聯繫在一起啊。
撰文:八戒 編輯:面線 & 大餅 封面:富貴
圖片、資料來源:
知危:CEO涉賭被逮捕背後,鬥魚走在鋼絲繩上
市界:23點後,鬥魚什麼都敢
每日經濟新聞:鬥魚大主播直播間開賭場,「吸金」近1.2億元,442萬餘人次參與,法院判了:6年有期!
電商在線:中國彈幕第一人的「賭徒」人生:上市、賭博、敗完246億
第一財經:CEO被捕,鬥魚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