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聲生不息》,做成「中華音樂三部曲」丨獨家對話洪嘯

2023-08-09     毒眸

原標題:想把《聲生不息》,做成「中華音樂三部曲」丨獨家對話洪嘯

在正式開始製作《聲生不息·寶島季》之前,洪嘯和他的團隊考慮了很多,要不要做,做的話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難度在哪兒?

《聲生不息》這個音綜IP,已經在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成功做完了《港樂季》,完成了內地觀眾和香港在音樂層面的「靈魂共振」,但這並不意味著之後節目的推進就會更順利。《港樂季》結束之後,《聲生不息》節目組選定的下一個目標,寶島台灣。這一決定,從最開始就註定不平凡。

洪嘯告訴毒眸:「在籌備《聲生不息》這個IP的時候,最早就是想把這個品牌做成三部曲:第一季是香港、港樂季,第二是台灣,然後第三是內地(大陸),想做成一個『中華音樂三部曲』。」

從結果來看,《聲生不息·寶島季》的成績無疑是可觀的。

節目除了在芒果TV、湖南衛視上線,還在香港TVB及旗下8個平台、台灣中天亞洲台及綜合台播出,通過電視和網絡傳播覆蓋了195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收看人群達到2.3億。節目播出期間,芒果TV國際版APP在台灣地區的日活用戶數環比提升24%,青年群體在新增用戶群中達到90%以上。

而在整個節目之中,也不僅僅有44組歌手和128首寶島金曲,還有兩岸大眾共同經歷的時代記憶。《聲生不息·寶島季》用音樂串聯起了兩岸的民俗、文化與生活,節目的分會場錄製地從台灣的日月潭、陽明山、霧峰林家,一路向北跨越海峽,最終歡聚長沙,完成一次文化的合流。

清華大學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認為,《聲生不息·寶島季》突破了傳統音綜的傳播功能,以音樂為橋增進兩岸乃至全球華人的交流,特別是讓「Z世代」重建集體記憶,進而基於情感連結為一個緊密的「共同體」,同時也為文化類電視節目如何提升國際傳播影響力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

《寶島季》的海報上,從大陸延伸出的唱片碟,在層層水波中托舉起金色的寶島台灣——這張海報一出,就引發大眾的熱議和關注。

文化產品的意義,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時常被拾起。如今,《聲生不息·寶島季》已經落下帷幕,毒眸參加了節目在北京舉辦的創作座談會,並找到了節目的製片人、總導演洪嘯,和他聊了聊這檔節目頂級的意義,和與之而來的、頂級的難度。

導演洪嘯

「做《寶島季》比大家想像中的難多了」

毒眸:《港樂季》其實有跟TVB合作,當時也選擇了金曲推薦人王祖藍。這一次《寶島季》,我們在選跟台灣方面合作的對象的時候,為什麼會選擇王偉忠?

洪嘯:其實我們也思考了很久。最開始想選蔡琴,一位了解整個台灣音樂發展史的人,但其實能說的歌手又很多,比如庾澄慶、費玉清。

後來,我們覺得這位串聯台灣音樂發展史的前輩,如果是有電視經驗的,他也能知道怎麼去在節目中輸出內容,不光是從歌曲的層面,還能從文化、從兩岸情感的層面去進行表述,更好地達到我們做這檔節目的意義和目的。

偉忠哥做過《超級星光大道》,也做過很多台灣的音樂節目,所以在綜合考慮之後,我們會覺得偉忠哥很合適,他知道一些東西怎麼樣更好、更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毒眸:偉忠哥會在節目的選人、選歌這些方面給到我們一些想法嗎?

洪嘯:會有的,比如他有建議我們採訪嘉賓除了音樂界,還可以請一些文化界的人,這些建議都很落地、很實際。而且,他去介紹日月潭等等分會場,從歷史人文的一些維度,都介紹得非常生動、有趣、精準,很好地把兩岸的文化連接在一起。

毒眸:所以這一次其實台灣分會場那邊,可能有很多都是偉忠哥的想法?他會在那邊做比較多的設計。

洪嘯:偉忠哥會給到對台灣分會場的一些建議,但主要的把控還是在我們這邊。我們這邊進行前期策劃,再通過那邊的團隊去落地。

毒眸:也就是說,實際上很大的難度,體現在我們作為主控,不能過去那邊的現場。

洪嘯:是的。但上一季的時候,我們和TVB合作,認識了很多優秀的TVB導演,會請他們幫忙落實執行。

做《寶島季》真的比大家想像中的難多了。

「不管過程有多難,反正我們是要做的」

毒眸:我們在策劃、梳理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時候,節目組會覺得有哪些點是必須要呈現出來的?

洪嘯: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流行音樂跟港樂的不同的一個地方。港樂的話,其實你回想起來,更多的記錄是人,打造出了很多的歌星、偶像,像「四大天王」,像譚詠麟、張國榮。

台灣音樂的話,我們梳理下來發現,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創造力,這個創造力體現在像當時他們的民歌運動,包括後來的羅大佑、李宗盛,你說他們是像「四大天王」那樣的偶像嗎?他們不是。他們都憑藉著自己的創作在樂壇上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後來的五月天、周杰倫,這些都是很有創作力的歌手。所以創作對於台灣音樂來講,實際上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在做《寶島季》的時候,其實想把這一點凸顯出來。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流行音樂,基本上不管是八九十年代或者是千禧年前後,不管是大陸的歌手還是新馬泰的歌手,其實都是要通過台灣樂壇「認證」,才能夠在華語音樂圈綻放光彩。所以我們也覺得,台灣音樂他們在2000年之前有一個引領性,包括他們做藝人、做唱片非常高的水準,我們也希望通過《寶島季》能夠體現出來。

第三個就是台灣音樂背後所蘊藏的。因為現在是以創作為主,那麼創作的土壤和路徑實際上都是咱們大家都寫的漢字,都是在大的一個中華文化概念的影響下,創作出的台灣的音樂。包括他們的一些中國風的歌曲,他們在歌詞中對於人、對於社會的一些思考,都是我們東方思想的一種延伸和延展。我們是想通過這個節目,也能體現出來。

毒眸:因為我也看到有很多觀眾會提到,咱們這一季年輕歌手挺多的,在我們節目裡的一些金曲出現的時候,他們還沒有出生。《寶島季》會請到這些年輕歌手,節目組是怎麼考慮的?

洪嘯:我們節目不僅僅是一個大眾題材的音樂節目,選擇馬嘉祺、陳立農、陳卓璇,是考慮到兩岸年輕人的交流,我們也希望我們大陸喜歡的年輕人,台灣的年輕一代也能夠通過這個節目認識並喜歡。所以會選擇有一定的音樂性,也有一定的綜合魅力的嘉賓。

這群年輕歌手們對於老一代歌手和歌曲的認識,可能是從他們的父母輩那裡聽到的,他們詮釋出來會有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可能唱腔就會不同、覺得不能按照原曲去唱,但統一來說,對於旋律優美、歌詞有寓意的歌曲,他們也是有感受的。就像馬嘉祺在節目裡說過,羅大佑的歌到現在也不過時,那個時候他的歌對社會說的話、對人群說的話,放在現在也一樣是OK的。

毒眸:和《港樂季》相比的話,其實港樂相對來說可能風格更明顯,我們光聽語言就能感受到那種不同,台灣音樂的話和大陸音樂在這方面就沒有那麼強烈的區隔,即便也有閩南語歌曲,也不會像粵語歌在「港樂季」里的重要性,這一點上我們製作上是怎麼考慮的呢?

洪嘯:我覺得首先要想做這個節目的初衷是什麼?做這個節目的初衷是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不能完全簡單地從一檔音綜去考慮。

如果完全從一檔音綜去考慮的話,可能更多的會想到一些「寶藏歌曲」,但其實我們現在在節目當中播出的還是一些比較經典的歌曲。

其實展現大家沒聽過的、比較小眾好聽的歌曲,不是不行,出爆紅歌的幾率也可能更高,但是我們是建立在要有情感共鳴的前提下,就會選擇一些大家聽得非常多的熟悉的歌曲,閩南語歌曲也會選,但比例不宜過高。

胡德夫彈唱《橄欖樹》

毒眸:現在節目在台灣播出,大概是什麼樣的反饋?

洪嘯:《聲生不息·寶島季》是在中天亞洲台已經播出了,有收到一些比較好的反饋。比如台灣記者葉君遠在《聯合報》上撰文,說自己12歲的侄女因為看《寶島季》會哼1986年發行的《張三的歌》,並且感慨,「你說,台灣人也做過不少音樂節目,但卻無法引起共鳴;我說,那是因為做得不好,所以觀眾沒想過駐足停留。」所以,我們也是希望通過音樂達到一個打通民心的想法,希望播出之後在寶島台灣能有好的收穫。

毒眸:整體聽起來,感覺做《寶島季》太難了。

洪嘯:其實我們內部當時有討論過,要不要做《寶島季》,做的話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一個結果,難度在哪兒?其實我們前面都有預判。不管你做出來的效果是什麼樣子,不管過程有多難,反正我們是得要做的。

毒眸:目前整個《聲生不息》這個IP,會有一些後續的計劃嗎?

洪嘯:下半年會做《港樂季》的第二季,當然大家已經熟悉節目之後,我們可能會在模式上有一些調整,但不管怎樣這個IP一定是增進感情、加強交流,尤其是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聲生不息》這個節目,更多地去影響不管是香港還是台灣的年輕人,讓年輕人喜歡,年輕人對內地(大陸)的感情,才是未來情感的基石。

「觀眾可能也需要聽到新的東西」

毒眸:其實這幾年我們也有感覺到,有很多節目,包括去年的《港樂季》、今年的《寶島季》,它其實是有明顯懷舊和復古的這個風潮的。你是怎麼看待這種「集體懷舊」的情緒的?

洪嘯:比較有懷舊復古的這種歌曲的話,我覺得第一還是有更廣大的觀眾收視基礎。然後第二個,希望通過不同歌手的演繹,年輕歌手的改編,讓歌曲散發出新的生命力。

毒眸:這種弱化競技感,強化它的音樂性或者懷舊性質,會是接下來音樂綜藝這個品類的一個大體趨勢嗎?

洪嘯:我無法判斷是不是大的趨勢,但至少適合我們《聲生不息》這個產品。我們的主旨是情感交流。我們需要的不是他們通過淘汰形成的一種非常激烈的氛圍,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惺惺相惜、成為朋友,所以需要的是一種融合的氛圍,這才是適合我們節目的。

毒眸:我們之前跟一個樂評老師有聊到,好像現在我們在做音綜的時候會比較強調它的「競演」性質,像不管《乘風破浪》《披荊斬棘》還是《聲生不息》,舞美都是做得很好的,這個是不是也是我們當下音綜市場去著力去做的一種趨勢?

洪嘯:如果你是做像《歌手》那樣的強競技性節目,其實包裝不重要,包裝反而會干擾到觀眾的一個收看重點。如果是強競技的話,他其實就是要把觀眾的目光聚焦到人身上;如果是個弱競技的音樂節目的話,舞美、燈光、造型道具都還是挺重要的,因為長視頻畢竟是一個視聽藝術,看也是很重要的。這個你能看到什麼東西,看到的東西能帶給你什麼樣的情緒、觀感和體驗,這也是很重要的。

毒眸:當下的市場環境里,比起之前會感覺到音綜這個品類其實是有些遇冷的。作為一線參與者,你認為這兩年的音綜市場,它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洪嘯:當下面臨的問題就是,不管是金曲、熱門歌曲還是小眾的,有待挖掘的歌曲,這麼多年唱下來基本唱了個遍。歌曲的庫存量只有那麼多,各個節目都在唱。

我個人還是覺得原創歌曲肯定是一個方向,我覺得觀眾可能除了懷舊復古之外,他可能也需要聽到新的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78236898be5988c0565cb5bffff6a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