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了,烏爾善!真正看完《封神》,我才知道是自己孤陋寡聞了

2023-07-25     皮皮電影

原標題:對不起了,烏爾善!真正看完《封神》,我才知道是自己孤陋寡聞了

今年的暑期檔,異常熱鬧。

7月‬,內地電影票房(含預售)已正式突破300億。

這意味著全年的總票房,很可能突破600億,2019年的全年票房是642億,這也意味著電影市場基本復甦到了疫情前的最高峰。

在這股熱潮的帶領下,暑期檔的電影不斷創造奇蹟。

《消失的她》上映,最初票房預測5億+,如今‬已經飆到了34億,成為暑期檔第一爆款。

《八角籠中》上映,最初票房預測8億+,如今‬票房已經突破17億,最終將毫無懸念叩開20億的大門。

《長安三萬里》上映也是低開高走,最初票房預測4億+,結果口碑出圈,最終票房將突破15億。

此外,新上映的喜劇片《茶啊二中》豆瓣開分8.3分,成為近8年開畫分數最高的國產喜劇片;

開心麻花的《超能一家人》首日‬票房‬也‬突破‬了‬1億‬,喜歡喜劇的朋友都知道開心麻花的電影吸金能力有多強。

在一眾強敵的簇擁下,烏爾善沉寂7年的作品《封神第一部》姍姍來遲,前途未卜。

按理說,《封神》應該是暑期檔的第一王炸,這部電影籌備時間長達7年,動用演員超過8000人,烏爾善一共拍了三部曲,據傳總投資超過30億。

3部30億,這是個什麼概念?

舉個例子,《長津湖》和《水門橋》兩部片的投資加起來不過13億,可以說《封神》系列是內地影史上投資最多的電影。

導演烏爾善當初是抱著拍攝中國版《指環王》的心氣兒去拍這部電影的,導演郭帆曾探班過《封神》劇組,據他說和《封神》的特效比起來,《流浪地球》就是小作坊的產品。

《封神》於2018年殺青,於2019年後期製作完畢,當年年底發布了預告片,最終定於2020年上映,是衝著破《戰狼2》票房紀錄的。

結果天有不測風雲,後來發生了很多事兒,讓這部電影臨時撤檔,甚至一度差點無緣和觀眾見面。

4年後,當它終於等來上映機會後,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在宣傳期,從片方到演員都十分低調。

我們注意到,和4年前的宣傳微博相比,演員番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黃渤從一番變成了三番,夏雨從三番變成了七番,陳坤變成了「特別出演」,非專業演員出身的費翔被頂成了男一號,這似乎說明連演員自己對這部電影也不看好,寧可逃番也不想讓這部電影「傷」了自己的履歷。

我們注意到,電影‬上映‬前‬兩天,舉行了小規模的點映‬,時間集中在晚上的19點到21點,而且只開放特效廳,一般一個電影院只安排一場,全國的場次加起來也就1000多場。

《八角籠中》在上映前舉行過兩次大規模點映,每次排片多達7萬多場,光點映票房就突破了2.48億。

一對比,就讓人感覺到《封神》片方有些露怯了,他們自己對票房,也沒有太大的信心。

皮哥帶著極低的預期走進影院觀看了《封神》的,結果大大出乎預料。

我看的是杜比影廳,票房高達90多元,但是整個影廳座無虛席,觀影氣氛十分熱烈,身邊有朋友去看了IMAX場,也感受到了同樣的熱烈。

2個多小時下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好久沒看過這麼震撼的國產大片了。

周圍人也有類似的體驗,身後有一位影迷離場時說已經迫不及待想看第二部第三部了,還有一位影迷說想回去重新翻一翻《封神演義》。

影片片尾有多達3個彩蛋,影廳里近半數的觀眾等著看完了彩蛋,最後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在我看來,《封神第一部》拍得好在三點。

首先,影片帶來了久違的「大片氣質」。

《封神》一開場,商王次子殷壽帶領質子旅,攻打冀州侯蘇護。

冰天雪地里,反軍用火把讓戰馬受驚,城池久攻不下。

殷壽下令用布給戰馬蒙上眼睛,質子旅騎著這些戰馬,跨過著火的木欄突出重圍。

這場戰爭戲,有畫面,有微操,有音效,有熱血,讓人感受到了久違的大片氣質。

國人對大片的認知來源於2001年的《英雄》,之後老謀子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長城》,無論影片本身品質如何,但與生俱來的大片氣質一直都在。

這種氣質在其他國產片中很少見到。

即使像陳凱歌的《無極》,馮小剛的《集結號》,吳宇森的《赤壁》,管虎的《八佰》,甚至是去年的《長津湖》《水門橋》都不曾有過這種氣質。

今年的《流浪地球2》倒是有了科幻大片的氣質,但這已經是另一個維度的事情了。

「國產古裝大片」已經從我們的記憶中消失好久了。

烏爾善是繼張藝謀後,又一次給觀眾帶來這種視覺盛宴的導演。

他曾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的油畫系,對於電影畫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

劇組對於服裝、建築、妝容、道具、搭景等細節都做到了極致。

烏爾善在創作時,一直在強調「真實感」,他要求劇組製作道具時,要執行最高標準,甚至可以和文物媲美,放到博物館裡可以以假亂真。

在服裝設計上,影片服裝有近七成來自於道教的水陸畫,三成來源於殷商真實的歷史。

劇組還查閱資料,找到了鑄劍的傳承人製作了真實的兵器,後來因為太重,才換成3D列印。

殷商歷史太過久遠,現存的資料遠遠不夠影片還原殷商真實的歷史風貌。

那麼在真實的基礎上,劇組一定要有原創性和想像力,烏爾善指出在藝術加工時一定要符合「文化邏輯」。

於是我們看到商朝以白色為尊,影片中城牆的主體就是白色,西岐以農耕為主,影片中就配了黃色。

此外烏爾善帶著團隊,花了兩年時間,走訪了20多個省的40多家博物館,查閱了上千本文獻,對很多細節也做了填充。

比如宮殿里的彩繪,石柱上的雕刻,手工刺繡的服裝,定製的玉石,按照古墓挖掘復刻的車馬。

烏爾善打造了一個「封神宇宙」,這部影片的大片氣質,就是靠這些細節堆疊起來的。

再配上精心編排的戰爭戲,伴隨著陣陣馬蹄聲,史詩感撲面而來,讓人瞬間進入到已經塵封已久的中國神話世界。

其次,影片在故事上,刪繁就簡,給觀眾提供了一個易讀版本。

原著《封神演義》不同於四大名著,是一個很特別的小說。

它是明朝時的小說,創作時間晚於《西遊記》,書中很多設定直接照搬了《西遊記》。

但在劇情上卻東施效顰,故事寫得像流水帳,文學價值並不高。

所以四大名著都有一批鐵桿的原著粉,但《封神演義》幾乎沒有原著粉,大多數人對於《封神》的記憶都來源於1990年的《封神榜》。

後來封神的故事,又拍了多個版本的影視劇,魚龍混雜,沒有一個公認的經典版本,這就給烏爾善的創作提供了一片自由的空間。

原著是章回體小說,編劇改編成了《指環王》那樣的系列三部曲,改編難度極大,選擇改編成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就成了必需。

本片保留了原著故事的框架,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本片中的主角是商紂王殷壽和質子姬發。

紂王和妲己的故事大家早已熟知,本片中進行了刪減處理。

在傳統故事中,妲己是個禍國殃民的妖孽。

但本片中妲己是一個被狐妖控制的工具人,戲份不多,但足夠驚艷。

傳統故事中,紂王是個驕奢淫逸的昏君。

但本片中他一開始勵精圖治,後被狐妖蠱惑,誤入歧途,逐漸黑化,人物的弧光出來了,角色也更加飽滿。

配上費翔健碩的身材和充滿魅力的男神氣質,這種亦正亦邪的反派才撐起了2個多小時的戲。

傳統故事中,姜子牙、哪吒、楊戩都有獨立的故事,本片中直接砍掉了,用一場神仙開會讓這三巨頭組成了「搞笑三人組」。

遭到同樣待遇的還有夏雨飾演的申公豹,影片中直接淪為了逗比,四個神仙主要的功能就是負責搞氣氛。

本片中最動人的角色是姬發,也是編劇著力打造的男主。

導演最開始用姬發的旁白配上一個升格鏡頭來交代故事背景,已經暗示了他的主角光環。

姬發這個角色的成長線最完整,他的身份是質子,紂王是他的義父,更是他的仇敵,這種矛盾的關係讓劇情充滿張力。

全片用幾場戲交代了他的成長。

其一,是一開場的戰爭戲,讓他見證了質子的可悲命運;

其二,是紂王逼質子弒父,讓他看到了紂王險惡的內心;

其三,是偶遇姜子牙、哪吒、楊戩,讓他找到了奮起反擊的勇氣。

有了這些鋪墊,姬發的轉變異常絲滑,他最後在城牆上和紂王的搏鬥也就變得合情合理。

唯一可惜的姬發的演員在辨識度、表演和台詞上稍顯稚嫩,讓這個角色沒能完全閃耀起來。

但瑕不掩瑜,第一部整體的故事就是一氣呵成,老少咸宜,作為一部超長的預告片,是超水平發揮的。

隔壁的《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也是一個系列的前奏,但文戲部分羸弱讓人昏昏欲睡,相比之下,《封神第一部》簡直是神作。

最後,《封神》背後的情懷讓人感動。

在這個年代,販賣情懷不靈了,但了解了電影背後的故事,相信你依舊會被感動。

仔細算起來,早在2014年,烏爾善就啟動了這個項目,召開了第一次劇本策劃會。

在2016年,烏爾善的《尋龍訣》大賣的時候,封神劇組已經籌建起來了,整個劇組拍戲的原則就是慢工出細活。

劇組從15000從演員資料中選出年輕演員組建了「封神演義訓練營」,並用2年時間裡培養他們,包括了8個月的體能訓練,半年的馬術課,還邀請了李景亮這樣的格鬥運動員進行現場指導。

我們看到影片里的質子旅一個個都有清晰的肌肉輪廓,「質子戰舞」就是他們兩年訓練的結果。

而且這批年輕演員里沒有一個流量明星,要不然這7年里萬一有一個明星塌房,整部電影都會受到牽連。

2018年,在演員訓練完畢後,劇組開始了緊張的拍攝,2019年殺青後就是後期製作,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

直到2020年。

一方面是疫情的影響,整個電影行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另一方面是影片的出品方北京文化出現了高層內鬥,《封神》項目受到牽連,一度被外界傳為洗錢工具。

在之後的4年等待時間裡,片方一直沒有放棄,每到一個節氣就發布一張海報,一共發布了120多張,中間只斷更過3次。

在漫長的等待期,影片也遭遇了冷嘲熱諷,大伙兒一度嘲笑它是「海報電影」,更有甚者開玩笑說,這電影乾脆別上映,出一本掛曆得了。

但好飯不怕晚,今年6月6日,影片終於發布定檔預告。

2023年7月,《封神第一部》上映。

2024年,《封神第二部》上映。

2025年,《封神第三部》上映。

遲到了4年時間裡,這部過時的商業大片依然能打動觀眾,證明烏爾善和片中的演員真的是用心在拍這部作品。

經歷了那麼多的無妄之災,影片還是和觀眾見面,儘管大眾的期待值已經跌到了谷底,但相信它依然能代表中國最好的商業大片。

當然,《封神》系列絕不是完美的。

僅就第一部就能看出很多問題。

比如視覺方面,朝歌城大量使用白色和淺色背景,連士兵的鎧甲都是白花花一片,讓影片缺乏質感。

神仙開會那一段用的CG特效,看上去十分廉價;

妲己狐妖現身那一段,狐妖的形象太過乾癟;

後期雷震子的CG特效也趕工痕跡明顯。

在劇情方面,整個故事雖然行雲流水,但細節缺乏推敲。

比如紂王讓姬發殺父,竟然不派人去監督,實在說不過去。

很多笑料也太過刻意,比如姜子牙法力盡失後,影片多次使用這個梗製造笑料。

在表演方面,費翔的口音略出戲,幾位年輕演員造型雷同傻傻分不清楚,表演也不夠出彩。

但即使有這麼多不完美,依然不能掩蓋《封神》是一部足夠真誠的作品。

皮哥曾悲觀地預言它是一部撲街電影,但看完後很高興被狠狠打臉。

它背後牽扯了多少利益糾葛不重要,電影本身是無罪的,它的大賣才是中國電影的希望。

目前來看,《封神第一部》上映後,票房已破億,豆瓣評分7.7,口碑不俗。

相信藉助口碑效應和暑期檔的熱度,後勁十足的《封神》,會來一次大逆襲。

但不論最終票房如何,《封神》能和觀眾見面就是一場勝利。

總而言之,《封神》是電影這門「高雅藝術」的極致視覺盛宴。

它的上映代表著中國電影叩響了傳統神話故事的大門,一個新的時代也許要到來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610ecd6641ede9d5930da30733f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