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二三等功全部拿滿,提干成連長,為什麼炊事班自古出狠人?

2023-12-20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他一二三等功全部拿滿,提干成連長,為什麼炊事班自古出狠人?

【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軍旅從不缺少逆襲故事,但這一個夠特別。在「礪刃-2013」全軍特種兵比武中,一個黑龍江漢子馮彩慶獲得冠軍,榮立了一等功。

馮彩慶

但是,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他並不是什麼特種部隊出身,而是出身炊事班!這讓那些天天苦練的特種兵情何以堪?

馮彩慶與戰友參加「國際軍事比賽」

其實,馮彩慶本來是體育生,按道理來說體育生在新兵連就應該脫穎而出的,但在一次狙擊手集訓考核中5發彈打了0環,內心受挫兩三個月不想摸槍,被「下放」到炊事班。

在炊事班,馮彩慶學會了低下頭從小事做起,重新踏踏實實工作,他再次實現了「開掛」,2010年軍區後勤比武,獲得三等功;2011年師建制連比武,獲得三等功;2012軍區特戰比武,獲得二等功;2013全軍特種兵比武,所在小組獲得冠軍,他榮獲一等功。2014年提干。

誰也沒想到,馮彩慶在短短4年時間裡,集齊一二三等功,並順利提干,現在已經是第79集團軍某防化旅的連長了。

馮彩慶已經提干為上尉連長了

馮彩慶的逆襲故事,和很多逆襲故事一樣離不開努力和拼搏,不過今天軍武菌關注的卻不是拼搏,而是,為啥一個打靶0環的士兵,進了炊事班就「脫胎換骨」了?

其實吧,雖然拜電視劇《炊事班的故事》所賜,大家對炊事班的印象就是做做飯,開開會,再插科打諢一番,似乎是個非常輕鬆的地方。

但事實上,自古以來,炊事班/火頭軍在軍隊中可一直是牛人輩出的地方,湧現出戰鬥英雄也不罕見。

在電視劇《亮劍》中,就有這樣的一幕,李雲龍部攻打鬼子陣地,戰鬥中步兵炮兵都猛烈衝鋒,這時炊事兵們也不甘落後,爭先舉著菜刀衝鋒擊殺鬼子。

這並不是電視劇的杜撰,而是真實發生的史實,因為在解放軍的隊伍中,炊事班雖然要承擔做飯職責,另外身份還是一名戰鬥員,參與戰鬥並不奇怪,甚至能屢建奇功。

比如在1950年12月31日晚,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炊事班前出送飯的劉會來與陳代全,用扁擔挑著一大筐做好的麵餅,突然發現遠處來了一群美軍。

由於沒有武器,兩人趕緊隱蔽起來,沒多一會兒美軍就來到了跟前,他們急中生智拿起手中的扁擔冒充武器,衝到美軍前面,這群美軍也沒看清,以為遇上了埋伏,結果8人束手就擒。

當然,解放軍炊事班最大的戰績,莫過於活捉印軍准將了

1962年10月,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我軍第154團向龍布方向追擊印軍,團直屬82毫米迫擊炮連,人背肩扛著迫擊炮也向印軍縱深前進。22日9點,他們走到哈東拉至龍布的小路時,突然在發現在不遠處的森林裡有印軍在躲避。

雖然我軍有一個連,但炮兵連主要是扛炮的,並沒有攜帶多少輕武器,於是連長命令警衛班把武器分給了炊事班一半,由炊事班帶著幾支56式半自動步槍前去偵察。

結果呢?炊事班在與印軍短暫交火後,印軍被炊事班敢打敢沖的作風嚇呆了,以為是大部隊,只能投降,結果迫擊炮連意外地發現,自己竟然俘虜了印軍第七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

這位準將大人剛剛經過兩晝夜的艱苦跋涉,自以為逃過了解放軍的追擊時,萬萬沒想到被炊事班俘虜了。

被俘的印軍准將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過程中,解放軍的炊事班同樣彪悍,1979年3月12日,對越自衛反擊戰已經進入尾聲,43軍主力奉命撤退回國。在越南境內的612號高地上,128師383團7連負責殿後,作為連里的重點保護對象,炊事班被放在了防禦陣地的後面。

但沒想到,到了晚上,越軍繞道專門對著最薄弱的炊事班發起了猛攻。

炊事班當時有17人,卻只有7支槍,按說肯定要吃癟。誰知遭到突襲的9名炊事員分成2個小組進行阻擊,一宿頂住越軍8次進攻,愣是從越軍一個加強連手裡搶了75個人頭……

事後,這個炊事班被授予了集體一等功,還被稱為「612高地阻擊戰18勇士」。戰鬥力如此強悍,難怪有人把中國炊事兵、美軍醫療兵蘇軍政委一起,並列為「藍星地表三大最強兵種」

現在雖說不打仗了,可是炊事班的彪悍事跡卻沒停過。

我們都記得在跨越-2015朱日和演習的時候,第27集團軍「常勝連」炊事班派了3名炊事兵,背著兩個每包40來斤的前送食品包,給前方部隊送上熱飯。

送飯途中,這仨炊事兵發現了兩個藍軍哨兵,小戰士就興致勃勃提議:「班長,前面發現兩名敵軍哨兵,我們偷偷過去把他們幹掉吧!」

結果遭到班長無情訓斥:「你傻呀,我們是來送飯的,繞過去!」

而當記者誇讚炊事班的兵軍事素質強時,班長則一臉平靜的指著身邊的戰士王成說,他在他們新兵連軍事素質數一數二,才把他挑到炊事班來的。

一個「挑」字,就知道進炊事班可不是隨隨便便就進的,而是需要選拔的!

解放軍炊事班中湧現的戰鬥英雄多,其實在國際上,炊事班建奇功的例子也不鮮見。

最出名的,就是蘇聯傳奇廚子伊萬·帕夫洛維奇·塞列達。

塞列達農民出身,從小學習成績不好,但卻很喜歡做菜,後來進了廚師學校。1941年,塞列達入伍參軍,本來想在軍隊中建功立業,但因為其做飯的特長,被分配到蘇聯第21機械化軍屬46坦克師第91坦克團的炊事班擔任炊事員,給戰友們做菜。

正當塞列達以為自己的軍旅生涯就要在鍋碗瓢盆之間度過的時候,一個轉機來了。

1941年6月22日,隨著希特勒一聲令下,德軍飛機坦克隆隆越過德蘇邊境,長達4年的蘇聯衛國戰爭就此打響。因為蘇軍對德國閃電戰非常不適應,所以後方十分空虛,德軍長驅直入,一口氣就捅到了拉脫維亞。

而此時的塞列達,就在拉脫維亞的一處營地中做飯,而戰友們去參加訓練了。塞列達在炊事車旁正忙著打水做飯,突然遠處開來一輛坦克,期初塞列達並沒有在意,還以為是友軍,但等坦克駛近了才發現,坦克上塗著納粹的鐵十字!

塞列達十分震驚,他沒想到德軍竟然毫無阻礙地開進到了自己的營地,而他身邊一個人都沒有,趕緊躲到了帳篷後面,而德軍也發現了這個營地,直接把坦克開進了營地。

但是因為坦克太大,一下子把炊事車上剛做好的一鍋粥給碰翻了。

沒有一個廚子能容忍這種浪費糧食的行為!塞列達怒火中燒,好不容易做了一鍋粥,你給碰翻了,戰友們回來吃啥?

於是塞列達抄起劈柴用的斧子一躍而起,三步兩步就跳上了坦克,一斧子就把坦克外露的機槍給砸彎了。

德軍士兵對突如其來的襲擊一臉懵,看四周也沒人啊,過了一會才判斷人在車頂,但車內又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幹掉車頂上的人,於是就想靠加速和減速把塞列達甩下去,沒想到塞列達僅僅抓住坦克車頂上的把手,而且還用自己的圍裙和袖套遮住了坦克潛望鏡!

這下子,坦克視野受阻啥也看不見了,也不敢亂開了,隨後塞列達跳下坦克,先點燃周圍乾草去熏德國士兵,然後又故意喊道「快把反坦克手雷拿過來」,嚇得德國坦克車內瑟瑟發抖,以為自己被蘇軍包圍了!

最終,德軍車組怕了,打開艙門從車內爬了出來,然後槍就馬上被塞列達給繳了,等他們發現對手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想後悔也晚了。

等塞列達的戰友們回來時,看到的是一輛坦克,四名被捆得結結實實的德軍士兵,還有一鍋重新做的粥......

這麼能打的人,肯定是要拿來殺敵的,塞列達事後被選做了偵察兵,到了1941年底的時候,塞列達已經成為第1突擊集團軍第46步兵師第4團的一名排長。1945年德國投降,塞雷達已經榮獲列寧勳章、象徵蘇聯英雄稱號的金星勳章,榮譽滿身。

無獨有偶,在美國,也有一個類似的傳奇炊事兵——多里斯·米勒。

多里斯·米勒是個黑人,1939年加入了美國海軍,由於當時的種族歧視,不允許非裔美國人成為軍艦上的正式戰鬥人員,所以只能在西維吉尼亞號上擔任艦上廚師。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時,「西維吉尼亞」號遭受重創,即將沉沒。當所有人都驚慌逃離時,萬萬沒想到一向不聲不響的炊事兵米勒,竟然跳到高射機槍操作台上,抄起機槍向日軍飛機射擊,並擊落一架。

米勒英勇感召了許多忙於逃命的官兵,他們和米勒一起用手中的武器和艦上可用的火炮還擊日軍飛機。

米勒的英勇行為打破了白人對黑人的歧視,米勒成為美國海軍共同的英雄。次年,海軍上將尼米茲在企業號的甲板上,親自授予多里斯·米勒海軍十字架勳章。

後來,米勒被派往美國海軍「利斯康灣」號護航航空母艦上服役,但是在塔拉瓦戰役中,這艘航母被日軍潛艇的魚雷擊沉,米勒與艦共沉。

2020年1月,美國海軍以多里斯·米勒的名字,為最新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4號艦)命名,要知道,以往美國人可是喜歡用總統的名字命名航母的,現在竟然以一個炊事兵的名字命名,足可見排面有多大了。

事實證明,無論中外,炊事班總會出一些狠人牛人,以至於炊事班已經成了部隊「掃地僧」一般的存在,屬於那種不顯山不漏水,但一有機會就露崢嶸。

那麼,為什麼會如此?這就要從炊事班的職責定位說起了。

我們都知道,在戰爭中,你可以不作戰,但不能不吃飯,炊事班的每一頓飯都關係到上百人的作戰能力乃至士氣,所以在解放軍中一直有「好的伙食相當於半個指導員」之類的話。

這就決定了,炊事班必須竭盡所能,保障整個連隊的作戰能力。那麼問題來了,部隊在行軍、作戰當中,如何給整個部隊吃上飯?

最起碼,炊事班要跑的比整個部隊快吧?提前10分鐘到達地點,這樣才能趕在前面燒火做飯,等部隊趕到時能夠馬上吃上飯。再比如,部隊在前方作戰時,炊事班要具有穿越炮火攔阻區把飯送到陣地上的能力吧?匍匐前進的水平不能差吧?還有,當敵人對防禦薄弱的後勤地域發起攻擊時,為了保衛好不容易做出來的飯,讓部隊不至於吃不上飯,炊事班要有自衛能力吧?

所以,在解放軍中,並不會因為一個兵是炊事班的,就放鬆對其軍事素質的要求,相反,越是炊事兵,對其要求越高。

比如五公里,正常是22分半合格,但是炊事班不行,必須跑進18分之內,為啥?因為炊事班在行軍中,不僅要攜帶個人裝備,還要攜帶大部分的給養和炊事用具,知道這些東西多沉麼?一個鍋就5.5公斤,再加上攜行背架大概2公斤,而且還有其他的水米麵油之類的給養物資,算下來這負重可比普通的步槍手可沉多了。

哪怕現在解放軍已經配發了新式給養單元,更加輕便、迷你和便攜,但長時間背著行軍,也不是個輕鬆的事情。如果沒有強悍的體能做保證,早就累癱了,還談什麼做飯乃至炒糖色?

所以,在兵員配備時,雖然一般不會把一流的訓練尖子放到炊事班(因為在戰鬥班是可以出彩的),但也不會把體能特別差的士兵放到炊事班,因為炊事班訓練時間本來就比別人少,如果把體能差的士兵放炊事班,就徹底趕不上來了。

事實上,有時候上級抽查訓練水平的時候,都知道戰鬥班喜歡放訓練尖子,查不出什麼,所以專門喜歡抽炊事班出來考核,可能是覺得炊事班訓練少,更容易發現漏洞。

但結果就是這個抽查炊事班的習慣被傳開後,很多部隊就更喜歡把素質不錯的兵員放到炊事班,從而體現連隊的全面水平,畢竟,只要炊事班能保持極高的訓練水平,那麼連隊的整體水平肯定差不了。

此外,由於炊事班算是專業技術含量高的單位,中高級軍士的編制相對於一些戰鬥班排來說更多一些,於是,一些受限於編制難以晉升的老兵,就會優先安排到炊事班解決級別問題。這樣一來,炊事班臥虎藏龍有大神的傳說也就有了大江南北各個部隊的版本了。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個炊事班的老兵,毫不誇張的說,可能半個連的兵,都是他帶出來的,所以有時候碰上刺頭兵可能和班長排長炸刺,但敢和炊事班老兵炸刺的刺頭,非常少見,信不信哪天你得罪了炊事班老兵,半個連的兵都要跑過來收拾你?

當然,炊事班雖然很強,但網上的一些段子也的確有誇張之處,只不過因為「炒菜的人還要拿槍」讓人感覺反差萌,才會這麼火的。

攜槍炒菜,菜品自帶武力值

事實上,炊事班的士兵們也沒那麼神秘,他們只是解放軍中普通一兵,他們不在乎網上的神話,而是在平凡的崗位,用最平凡的方式,做著保障戰鬥力——這樣最不平凡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5676b61ca81313f2c83f8d7806e6d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