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歲的張師傅是浙江省嵊州市江濱菜場的一名肉鋪老闆,近日,因顧客對豬肉重量存疑,雙方發生買賣糾紛,張師傅選擇報警。
不到五分鐘,嵊州市剡湖街道協同處置隊伍就到達現場,通過在公平秤上復稱,確定未出現缺斤少兩,快速化解了這起矛盾糾紛。
這是嵊州市依靠「楓橋式」協同治理體系處置非警務警情的工作縮影。近年來,嵊州市公安局積極發揮全省試點先發優勢,創新研發「楓橋式」協同治理場景應用,推動公安110與社會治理中心高效對接聯動,科學分流非警務求助、快速有效處置聯動警情,進一步提升協同服務效能。
據嵊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裘棟英介紹,目前嵊州已實現12345政務熱線、110接處警平台、基層治理四平台貫通,並實體化運行「市、鎮、村、網絡」四級響應隊伍,對群眾撥打公安110涉及的非警務警情分流到相關政府部門分類處置。
嵊州公安依託110警情資料庫支撐,標籤化釐清行政服務等4項一級業務,救災救助、電力搶修等75項二級業務和1057項三級業務清單,創新研發了「楓橋式」協同治理場景應用,設置精準派單、指尖接單、協同處置、預警推送 「四位一體」功能,確保能壓實各單位主體責任,實現扁平指揮。
同時,研發建立預警分析模塊,全量匯聚涉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多跨事項,通過平台駕駛艙熱力圖直觀展示總量走勢、類型特點、地域分布,對同一人員、同一內容、同一區域的高頻事項自動研判預警,第一時間派發交辦單至相關聯動單位落實幹預處置,有效防範風險升級、矛盾反覆。
為了保障非警務警情快速處置,嵊州以市社會治理中心為樞紐,構建上下貫通、左右協同的聯動事項處置體系,由政法委、公安、綜合執法、市長熱線、人力社保和市場監管等六部門常態入駐,其他執法部門及水電通信等服務部門按需應急入駐,專項盯辦督辦、指導參與「耗時長、牽扯多、處置難」的非警務事項聯動。
鎮街層面由綜合信息指揮中心負責承接交辦,城區4個街道組建專職處置力量,11個鄉鎮形成「一支隊伍管執法」力量負責聯動事項的落地處置,全市協同處置力量到達現場平均用時縮短17分鐘。聚焦協同處置工作「最後一米」,將全市271個警務站(室)全部融入村社黨群服務中心,72名社區民警、118名輔警力量和村社幹部同址辦公,整編村社幹部、企業管理員、樓道長、治保幹部等力量,考前開展治安網格巡邏管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非警務事項先期處置。今年以來,全市矛盾糾紛警情同比下降10.2%。
今年來,嵊州圍繞「簽收率、到達率、處置率、反饋率、滿意率」等五個維度,建立「中心、公安」雙考核制度,嵊州的非警務警情得到順暢流轉、高效處置。今年以來,累計分流協同處置事項6423起,全市派出所處警量同比下降18.4%,群眾滿意度提升至99.3%,取得良好成效。
來源:嵊州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