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園葡萄:專注研發本土葡萄品種41年,年銷售收入超過4000萬元

2022-07-21     35斗

原標題:神園葡萄:專注研發本土葡萄品種41年,年銷售收入超過4000萬元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張玉潔。

今年四月,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以網絡會議的形式發布了2021年全球葡萄酒行業最新數據報告,該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葡萄園面積共計730萬公頃,我國的葡萄種植面積已位列全球第三。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鮮食葡萄生產國和消費國,葡萄產業不僅是農民收入增加的關鍵切點,還是鄉村振興重點區域的主要依靠產業。

圖1:2010-2020年我國葡萄產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

據《中國果樹》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國葡萄登記品種共97個,僅次於蘋果,居於果樹登記第2位。現已登記的葡萄品種包含了鮮食、釀酒和制汁等多種類型,其中鮮食的品種最多,有76個,占比高達78.4%,在鮮食葡萄領域,主要以巨峰、夏黑、藤稔、京亞、紅地球、無核白等品種為主。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共育成葡萄新品種349個(參考《中國自育葡萄新品種》中國林業出版社2019.9出版 主編:房經貴 徐衛東),大部分育成的新品種尚未登記,新品種推廣應用的比例較低。

張家港市神園葡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園葡萄」)深耕於葡萄育種和種植領域41年,專注於葡萄的科研、生產、營銷和服務,是張家港本土第一家成立公司的葡萄生產企業。近期,35斗採訪了神園葡萄創始人徐衛東,他為我們系統介紹了神園葡萄的創業緣起、業務領域與發展規劃,仔細講述了葡萄育種行業的未來趨勢。

(創始人徐衛東 圖源受訪者)

一、累計帶動3萬農戶增收致富,涉田面積超60萬畝

神園葡萄的創始人徐衛東是我國「夏黑」、「美人指」等品種的引種及推廣命名人,他曾擔任江蘇省葡萄協會第一屆至第三屆的會長和中國農科院西部中心客座研究員。1981年,徐衛東的父親種出了村裡的第一串巨峰葡萄,引得村裡人嘖嘖稱讚,那時徐衛東的心裡就種下了一個「葡萄夢」,他決定要種出鄉里最好的葡萄,讓更多的人走向葡萄產業。因此在1987年高中畢業後,徐衛東就繼承了父親的葡萄園,自此開啟了幾十年的葡萄種植生涯。

目前我國市場上流通的葡萄種源90%都來自國外,神園葡萄瞄準該痛點在葡萄育種方面發力,專注葡萄的雜交育種,致力於為葡萄產業提供中國品種及解決方案。目前神園葡萄每年能在3000多個結果的單株中選出30-50個優系,截至目前已經有500 多個優系被保留,其中有35個品種已經獲得品種登記或正在申請品種權的保護當中。

(神園葡萄新品種 圖源受訪者)

在神園葡萄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創業前中後期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從創業初期的人才、技術和高質量種苗的匱乏到形成一定規模後的人才管理問題,再到規模更大時面臨的資金問題和市場考量,神園葡萄在育種的道路上一直堅守初心。徐衛東告訴我們,神園葡萄發展至今人員規模已有200多人,分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和田間操作人員,其中技術研發人員的占比在整體的5%左右。

徐衛東表示,消費者對香脆甜的無核品種更感興趣,現階段神園葡萄培育出了一種名為東方脆紅玉的天然無核葡萄正在進行品種登記,「東方」兩個字就更好的詮釋了它來自於古老的東方國家——中國。據相關資料顯示,東方脆紅玉在2021年9月的定價是160元/斤。

(神園葡萄新品種 圖源受訪者)

時間回到2010年,彼時神園葡萄第一批獲得審定的新品種有園意紅園野香,自此越來越多的自主培育品種獲得審定,其中包括黑美人、神峰、園香妃、以陽光玫瑰為親本的雜交後代——園金香和東方金珠等。除此之外,神園葡萄的品種「黑美人」還被引進到日本,成為了唯一在日本銷售的中國葡萄品種。

現階段神園葡萄的業務範圍已經擴張到了全國各地,每年可幫助2000多家農戶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神園葡萄已累計帶動全國3萬多家農戶,涉田面積超60萬畝。

二、四種盈利模式+「五化」管理方式,助推神園葡萄打造名牌產品

在神園葡萄的運作體系中,「五化」管理尤為重要。品種優良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化、營銷品牌化產品系列化讓神園葡萄明確自身定位,因而神園牌葡萄自2004年起就被認定為江蘇省和蘇州市的名牌產品。徐衛東告訴我們,神園葡萄2021年的銷售收入有4000 多萬,公司主要有四種盈利模式。

一是 通過標準化生產提供優質果品服務,其效益非常可觀。以陽光玫瑰為例,神園葡萄的每畝凈利潤可達10萬元以上,是普通農戶的2-3倍。二是 給客戶提供優良品種和專業苗木,從而為其種植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三是 公司還會為農戶提供配套的農資及技術服務,並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的要求配置用肥用藥,按面積收取技術服務費用。四是 通過新葡萄品種權的交易或授權種植來增加營收,未來神園葡萄也會擴大品種權交易的業務範圍。

在和同行業合作夥伴交流方面,神園葡萄與中國、日本、以色列、法國等國家的行業權威機構具有長期的合作關係,因此能夠持續不斷地獲得行業最新動態,緊跟育種和栽培技術的前沿。

公司除了自身的育種研發團隊外,還和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知名農業高校有合作,教授們從基因分子層面為神園葡萄提供基礎研究的支撐和合作。團隊近年來承擔和完成了3項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及5項省級科技計劃項目,選育的黑美人等7個新品種也通過了江蘇省農作物鑑定委員會的鑑定。

三、走「融資+融智」雙路徑,實現「育人、育種和推廣」三目標

徐衛東表示,目前我國是世界上鮮食葡萄的第一大主產國,且鮮食葡萄種植面積已連續16年位於世界第一。然而我國鮮食葡萄大規模種植的品種有90%以上都是國外種源,國內自主的研發的品種數量較少。

一方面隨著消費者、渠道商等多端用戶對新品種的需求愈發強烈,而另一方面由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加強,我們已無法用較低廉的價格從國外引進更多的新品種,所以現階段葡萄的自主育種問題是我國該行業最大的痛點。因此神園葡萄在未來將會加大對自主育種業務的投入,致力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中國葡萄品種來改變當前的矛盾局面。

除此之外,徐衛東還指出我國的葡萄產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的龍頭企業,並且行業科研、技術培訓、市場渠道和法律法規監管等環節均是處於相對脫節的狀態,大家各自為戰。尤其是關於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必須予以重視,一是與國際接軌,做到尊重智慧財產權;二是要積極面對現有的行業痛點問題,加大研發力度,彙集國家、科研機構、企業和民間等全社會的力量,將種業晶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此徐衛東希望未來各部門能形成一股合力,將葡萄產業進行產業鏈整合,使得科研端為生產端提供育種服務,政府平台提供更多的技術和安全培訓平台、並加大監管措施,形成產業鏈的互補。讓葡萄產業從最初一公里的品種選擇、種植栽培,到最後一公里的品牌打造和市場營銷,最後與終端客戶及消費者形成產業閉環,各系統共同助力葡萄產業發展,同時把消費者的感受及更多未被滿足的需要,再反饋到整個產業鏈的相關部門,予以妥善解決,形成一套全新的產業鏈共生互利新業態。

神園葡萄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是雜交育種經濟人才培養全國各產區的布點,當務之急是完成兩件事——融資和融智,神園葡萄團隊已經開啟在全國各大重要產區的示範基地建設和人才引進的布局。目前第一輪融資計劃在一億左右,已經和意向合作機構進行接洽。神園葡萄在全國葡萄種植的重要產區,如雲南建水四川西昌陝西渭南等地都帶動了周邊數萬畝的基地共同發展。

徐衛東在採訪的最後表示,神園葡萄的使命就是為葡萄產業提供中國的自有品種及解決方案,同時他也希望神園葡萄可以成為葡萄產業鏈的整合者,在產業發展中堅持「尊重、共贏、系統、匠心」的價值觀,將育人育種推廣這三件事做到極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20e442722a7f287b38e898da9ecd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