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鮮肉演員鄧某倫因為稅務問題東窗事發,被清理出「偶像隊伍」。
葛優對新人的諄諄教誨和告誡,又被拿出來刷了一波屏。
媒體問及葛優對新入行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葛大爺語重心長、說得也很實在:
「遵守紀律,要不然都白乾了。」
翻譯翻譯,什麼叫清醒!
放在葛優身上,他清醒的事例可謂不勝枚舉。
演藝圈有個「託孤」的故事。
主人公是大家熟知的葛優,和已經去世的演員傅彪。
傅彪算得上是「黃金配角」,他塑造的形象大都奸中帶憨、彪中有狠,有很高的國民度。
天妒英才,2005年傅彪因患癌去世,而世間讓他最惦記的,就是妻兒。
傅彪走後,葛優把傅彪的兒子認作自己的「乾兒子」。
傅彪兒子的成人禮,葛優為了趕赴現場,推掉了當時所有應酬。
平日裡雖忙,但只要母子倆生活有什麼需要幫助的,葛優都會盡全力辦到。
這不是信口胡言,而是傅彪妻子張秋芳的口述。
人紅了難免飄,難免得意忘形,難免脫離大眾和生活。
但葛優卻有一個「平民影帝」的稱號。
意思是他雖然在演藝道路上成就非凡,但從不擺架子。
作為內地首位坎城影帝,他的表演堪稱藝術。
再來看看,他是怎麼評價自己的,「我就是一個戲子,是來取悅觀眾的,不是什麼藝術家。」
「我就是一個戲子」,葛優的清醒,讓多少膨脹的明星臉紅?
在人設與品行愈發割裂的娛樂圈,葛優算是少有的那一類讓人有信賴感的藝人。
所謂信賴感是指,人品好是他的本性而非人設。
不看捐款捐了多少萬,不看其言語把自己包裝得有多高尚,要看就看他的實際行動。
清醒是真實的平易近人
坊間流傳著許多葛優優待影迷的故事,相較之下,方能看出差距。
比如在大街上偶遇,被影迷要求合影,但對方沒有帶相機,葛優聞言非但沒有生氣,還讓人回家去拿相機。
他那油光鋥亮的腦袋難免令人好奇手感,但出於禮貌,一般人也不敢上手,但一位仁兄不僅摸了摸,還大力拍了兩下。
換作任何人都會覺得冒犯的事情,葛優可以一笑而過。
而現在許多年輕藝人,是怎麼對待粉絲的?
大概就是需要你的時候把你當家人,想放飛自我了,想脫離審判了,當即發出隱私警告。
內娛藝人出行標配四五個保鏢,兩三個助理。
更為浮誇的是,走一趟商場,幾十位安保人員將明星團團擁簇。
但切到全景,路人寥寥無幾。不知道是為了安全,還是講究排場。
即便是帶貨主播,出行也需要眾多保鏢排兵列陣。
有無辜路人只是恰好在他們的軌跡上停步玩手機,便被推搡到一旁。
連一句「麻煩讓一讓」,也不配得到。
反觀葛優,出席活動的時候從來都是輕裝簡從。
主辦方的工作人員下意識伸手攔人,葛優見到,當即把他的手往回拽:
「沒必要,根本沒人。」
被問到為何不配備保鏢,他也站在路人的角度回答:
「人家礙著你了嗎,憑什麼推搡人家。」
內娛明星真要標榜自己是「人間清醒」,先別著急搜羅金句立人設。
學學葛優,稱一稱自己幾斤幾兩,收束一下「高人一等」的姿態再說。
清醒是守著糟糠之妻過日子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這種事情放在娛樂圈簡直數不勝數。
與葛優交好的圈中人有馮小剛,王朔之輩,他們的確有藝術造詣,但也留下過不少的風流債。
唯獨葛優,守著平凡髮妻幾十年,恩愛如初,緋聞八卦向來與他無緣。
色字頭上一把刀,單就這一條,不知道毀了多少明星家庭和偶像的前程。
人可以裝五年、十年,但裝不了數十年。
愛妻人設可以立一時,但保質期短暫,沒有真情實感作保鮮劑,免不得發爛發臭。
人有從眾的慣性,許多時候難以脫離時代與圈子的群體習性。
清醒如葛優,身處萬千紛擾的名利場,仍舊能夠守住純粹美好的品格。
清醒是知曉生存之道
一個人的品行被人人稱絕,但是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塌糊塗,處境堪憂,如此是稱不上清醒的。
清醒是懂得利人,也懂得利己,懂得審時度勢,懂得在必要的時候擺正態度,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因而手攥著圈中生存的底牌。
對於一個演員來說,生存的底牌無外乎演技,它未必可以讓人大紅大紫,但卻能讓人獲得大眾的認可和尊重,守住這一份飯碗。
葛優是演員中的「老工匠」,他演戲的時候是懷揣著信念感的,可以日思夜想地揣摩角色。
為了把工人演得貼切,他會去到工廠門口觀察工人的走姿。
一旦拍戲,便進入高度緊張的狀態,無時無刻不在琢磨劇本,以至於拍戲期間難以放鬆思緒,需要靠吃藥入睡。
有一場戲是身為市井小民的主人公待在屋內自言自語,而屋外則是雞飛蛋打的喧鬧場景。
為了揣摩角色的心理,他買來了兩隻雞,又牽回來一隻狗,任它們廝打,他則坐屋內找情緒
能夠做到這個地步,既因他是戲痴,也因他知曉這是演藝圈中最根本,也是最難做的生存之道。
內化的信念感,和外化的成就是相輔相成的。
然而很多年輕演員不明白這一點,他們急於求成,對名利與錢財的追求甚於對藝術的追求,相伴的是短視與浮躁,所以結果往往背道而馳。
鄧某倫的翻車,看似猝不及防,但實則早有預警,此前的兩三年間,他頻繁接綜藝,新戲掰著指頭數都富餘。
這些小事就足以看出他身上的貪與躁,他能夠為利益以身試法並不出奇。
楊冪、Angelababy等85花們的頹勢近況,也在意料之中。
她們的團隊以及粉絲最愛標榜人間清醒,作為既得利益者,她們的人生態度被奉為圭臬,她們說過的話被視作金句。
可細細瞧來真的清醒嗎?
「殺不死我,就等著看我變得更強大。」
「你爸爸不是國王,別再把自己當公主了,其實你沒那麼重要。」
乍一聽這些句子,一股爽感摻雜著鬥志直抵胸腔。
但冷靜下來,你會發現這多半也不過是一些眾所周知的廢話。
用辭藻鍍了層金,卻給不出實際的解決方案,十年前這些它們有另一個名字叫做「雞湯」。
如果「人間清醒」約等於金句錦囊,未免也太廉價。
聽分分鐘日進斗金的明星念叨金句,不如趁早把手上的活兒幹完實在。
她們是把自己當成公司運作的,立人設、組CP、搞營銷……
前期是吃香的,無限逼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隨著觀眾的審美提高,她們的口碑因演技的平庸走向崩盤。
這是清醒嗎,似乎也不過是功利主義的一種演繹。
以葛優為代表的老戲骨們之所以能夠成為老戲骨,少不了在話劇舞台上十年如一日的雕琢。
影視時代到來,即便沒有出演主角的機會,他們也會用心塑造配角。
他們未必能夠像葛優一樣口碑與地位兼得,但在大浪淘沙的演藝圈裡,卻穩穩地攥著安全牌。
詠梅演了半輩子配角,年近半百方才擒得柏林影后的榮譽。
張頌文被圈內奉作演技標杆,但直到出演《隱秘的角落》才獲得關注,此前此後的待遇天差地別。
大器晚成又何妨,在圈內,他們或許早已是備受認可的人物。
小鮮肉與小花旦多得是,但他們是當季花,註定要花辭樹,老戲骨們才是常青樹,生命力旺盛。
清醒是按捺住貪念,珍惜羽毛
當然,也有一些「老藝術家」、「老戲骨」,甚至是不愁沒戲拍的青年演員按捺不住寂寞,追隨時代的腳步,開啟了帶貨之旅。
羽毛脫落,深陷泥沼的也不是個例。
其中有貪念和短視作祟,帶貨並非一件易事,前期的準備工作和過程中的調度都相當耗時耗力。
來錢雖快,卻也是以自己的演藝生涯為代價的。
沒戲拍的,又不熟悉其中規則的,稍不留神就踩中雷點,成為群嘲的對象。
有戲拍的,卻把時間與精力全數分配給了直播間,劇組找上門時,檔期告急,只能無可奈何地把機會拱手讓人。
最終的結果極有可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和「清醒」二字不搭邊。
而葛優不帶貨,既因其足夠清醒,也因其有底氣
他演過無數佳作,不少經典台詞都出自他口,更是內地首位坎城影帝,不管年歲幾何,都好戲不斷。
葛優的成功,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是他的家世,父親是著名演員葛存壯,從小受到的薰陶不少,近水樓台也容易。
二是他初出茅廬的時候,碰巧撞上第五代導演的探索起步期。
那時藝術創作的氛圍濃郁,出道便與王朔、張藝謀、滕文驥合作,留下《編輯部的故事》和《頑主》這樣經久不衰的佳作。
在傳奇尚未成為傳奇之前,就買定離手,少不了獨到的眼光。
等到馮小剛、張藝謀等人修煉得爐火純青了,葛優已經成了他們的固定合作夥伴,所以他出演的作品在藝術性上是有保證的。
早在1994年,他就摘得坎城影帝的桂冠。
有了坎城影帝的頭銜,陳凱歌、姜文、許鞍華等大導演紛紛找上門來,不愁沒有好本子拍。
千禧年即將到來,他更是搭上了馮小剛,在商業電影領域神來殺神,在新世紀也站穩腳跟,電影賣座而叫座。
運氣少不了,但更重要的是對時機的精準把握。
看似是馮小剛成就了葛優,其實是葛優施捨了恩惠。
1997年,馮小剛年近不惑依舊鬱郁不得志,劇本接連被斃,拿不到投資,好拍檔王朔也遠走海外。
作為國際影帝的葛優去演他的電影,也有點「扶貧」的意味。
很幸運,賭對了,兩人合作的《甲方乙方》獲得了年度票房冠軍,並且被視作賀歲片的先河。
一路走來穩穩噹噹,順風順水,有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因素,但也少不了為人處世上的智慧
清醒是既會做人,也會做自己
在人情練達的娛樂圈裡,混得風生水起,走到哪兒都是朋友,你說葛優不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瓏之人,可信度不高。
葛優是會說場面話的,觀察他與媒體的推拉,你會發現他不落人話柄的同時,也能維持體面。
被問到最喜歡哪位女演員。他巧妙回答:「我不能說啊,說這個,那個就不高興。」
讓他比較林熙蕾和舒淇,他回答:「長相不同」。
《兩隻老虎》中,有一場戲是葛優狂扇潘斌龍的耳光,這是演員的職責所在,其實無需太多解釋。
但是戲過了之後,葛優趕忙鞠躬道歉。
置身於社交場合中,葛優會選擇做打圓場的那一方。
馮小剛讓苗苗當眾跳舞,言語之中有提攜後輩之意,但在場有許多酒氣熏天的年長男性,苗苗也有些不情願。
所以捏不准讓苗苗跳舞,究竟是惡趣味審視還是純粹的藝術表演。
面對女演員的難堪,陳道明出言阻止,為苗苗找台階下:「你沒看過跳舞嗎?苗苗是個演員,穿著高跟鞋跳舞也不合適」
葛優則打圓場:「我是演員,我也跳過舞。」
他的言下之意,讓苗苗跳舞不一定非要理解為「讓其助興」,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藝術表演,在場人聽進心裡都是舒服的。
後來苗苗在起鬨聲中跳了。
葛優也向著苗苗:「不用劈著,差不多就行了。」
一是提醒在場男性莫尋春色,二是替苗苗緩解尷尬。
「哎喲」
「好!」
「嚯!」
苗苗跳舞時,旁白是葛優在捧哏眼,他身旁一位女性見狀忍俊不禁,此前的尷尬一掃而空。
從馮小剛對陳道明與葛優的評價中,也可以看出二人區別。
他評價陳道明:「有些清高,老端著,得理不饒人。」
評價葛優則是:「葛優只有親人,沒有仇人。」
陳道明更為仗義,即便得罪人,也要袒護弱者。
葛優更為入世,慣於維護在場所有人的面子。
可只是一味地圓滑,是與「清醒」無半毫關係的,葛優的清醒之處在於既會做人,又會做自己,在處事周全的同時,也能守住真我。
葛優雖然沒有架子,但卻主動與觀眾保持距離。
面對綜藝邀約,他說:「雖然來錢快,肯定耍你,過度消費。」
親和是一方面,但他也懷有矜持,不願意讓大眾過度解讀。
面對行業亂象,他也不諱言。
奉勸年輕演員要遵守紀律,拍戲的時候好好琢磨,別光想著輕輕鬆鬆把錢賺。
圓滑好,還是展現鋒芒好?
圓滑可以理解為一種「明哲保身」,但難免與「虛偽」、「俗氣」沾邊。
而全然做自己要付出的代價太大。
葛優這樣最好,他對人際關係的運作有著清醒的認知。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適當的圓滑並無過錯。
但難得的是,他能夠在社會框架之上,畫一條平行線,迎合社交規則,卻不丟失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