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下一盤大棋的北京文化。
在上周結束的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流浪地球》同時摘得「最佳故事片獎」與「最佳錄音獎」兩項大獎,《我不是藥神》獲得「最佳導演處女作獎」,而這兩部爆款電影,都存在同樣一個幕後推手(出品方)——北京文化。
作為一家前身從事旅遊行業的公司,北京文化自2013年跨行進軍影視行業後,在短短几年時間內憑藉幾部爆款作品,從一名「行業新手」一步步躋身「行業新貴」,這背後有哪些「速成」經驗值得業界參考?
2014年,一部《心花路放》讓參與者之一的北京文化正式踏上新的起點。三年之後,《戰狼2》讓北京文化一戰成名。隨後兩年時間內,北京文化又陸續出品並主控宣發了《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流浪地球》等現象級影片。2017年至今,北京文化基本每年都有一部票房30億+的單片體量,在目前中國電影票房前十名中,由北京文化參與出品的影片占有三個席位。接連押中「黑馬爆款」的北京文化,也被業界冠以「優質電影發掘機」的稱號。
「押對寶」的背後或許有運氣使然,但更多需要對市場趨勢的獨到洞察,對受眾需求的前瞻預判,以及對內容品質的準確評估。前有《戰狼2》掀起國內主旋律商業大片浪潮,後有《我不是藥神》讓現實題材創作回歸公眾視線,再有《流浪地球》提振國人對國產科幻題材信心……綜觀北京文化助攻的多部佳作會發現其中一個規律——幾乎每一部成功破圈的影片都是對當下電影市場空白類型的探索與填補。
上周五(11月29日),由《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監製、青年影人徐磊導演的《平原上的夏洛克》正式上映,從目前的映後效果來看,該影片有望複製前者作為荒誕喜劇黑馬爆款的現象;而後,由金牌編劇董潤年轉型執導,主打「現實主義輕科幻」的愛情片《被光抓走的人》宣布提檔12月13日;丁晟導演的硬動作警匪片《特警隊》也於近期正式定檔12月29日。聚焦三種不同的題材類型,北京文化開始攻占「賀歲檔」陣營。
不斷加碼類型探索的北京文化,還在今年6月份舉辦的「匠心·呈萬象」新片發布會及剛剛結束的金雞獎論壇期間,先後公布了《封神三部曲》《東極島》《敦煌》《熱帶往事》《749局》《刀背藏身》《流浪地球2》等涉及奇幻、現實、科幻、文藝、喜劇、武俠、動作等多元品類的片單。在市場商業語境里,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分散投資風險、保證內容品質、實現長遠營收和穩步發展的保證。
不過,在正式算入《流浪地球》收益前,北京文化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並不理想:僅營收6210萬,同比下降79.5%,凈利潤也虧損5560萬元,較去年同比下滑225.7%。《流浪地球》等項目在第三季度收益確認後,北京文化報告期內業績較上年同期才表現出大幅增長: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05億元,同比增長99.56%,凈利潤為1.17億元,同比增長152.76%;第三季度營收6.42億元,同比增長1194.76%,凈利潤為1.72億元,同比增長8425.38%。其中,《流浪地球》為北京文化貢獻營業收入約為6-6.5億,貢獻的凈利潤約2.4-2.8億,這使得北京文化前三季度扭虧為盈,凈利潤同比大漲84倍。
北京文化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
據悉,今年年內共有超過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在影視「寒流」影響下,能夠相對持續輸出高品質影片並不斷開拓新局面的北京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和影響,但不可輕視的是,其在國內影視公司中的位置正在逐步晉升。
如果說廣泛布局多元題材讓北京文化搭上了國內電影日趨類型化的第一班快車,而後期精準有效的宣傳推廣則進一步成為其發展的又一支點。在曾經制、宣、發分類的行業常態下,北京文化打出了一套「制宣發一體化」的戰略布局。
2017年,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的製作、營銷、發行三個部門改名製作中心、營銷中心、發行中心,成為其全流程把控電影項目的第一個落地動作,並逐步形成了創作、製片和宣發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打通上下游主要環節,推動電影工業流程化、標準化,是北京文化優質內容得以不斷產出的重要原因。《戰狼2》便是這一體系起步後北京文化運作的第一個項目,後期《無名之輩》《流浪地球》等影片又進一步驗證了這個「電影方法論」。
近段時間,由北京文化主控操盤的《封神三部曲》廣受業界關注。這一大製作是繼《流浪地球》電影工業化道路初探之後,北京文化的一次更深層次的嘗試。據了解,作為2013年做電影伊始就啟動的《封神三部曲》,是北京文化對標好萊塢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宇宙,拓荒本土神話宇宙題材而開啟的項目。
今年6月,《封神三部曲》劇組首次開放媒體探班:恢弘的置景、精緻的道具、完善的製片管理和演員培養體系……一套完整的工業化流程讓其可以精準地控制成本,高效地完成拍攝工作——《封神三部曲》最終能否成為現象級作品,整個行業都在持續關注與觀望。
除工業體系保底外,北京文化在與寧浩、徐崢、烏爾善、丁晟、徐浩峰、陸川等實力老將合作的同時,不斷加大對文牧野、郭帆、饒曉志、董潤年、徐磊等青年導演的扶持,為其創作保駕護航。
有意思的是,在完成影視行業跨界轉型後,北京文化又在今年10月再次涉足文旅產業,這次「重操舊業」的目標鎖定在以電影IP為中心的泛娛樂領域。雖然每一個進軍文旅產業的影視公司都會信誓旦旦,試圖打造「東方迪士尼」,但有華誼等影視公司的前車之鑑,已經證明了這種操作的風險性,即便曾經有過相關從業經驗的北京文化,也必須要謹慎。
導演烏爾善(左)和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右)
在風雲變幻的影視行業,一家企業只有持續不斷地輸出優質內容,才能確保自己的江湖地位。雖然很難預測北京文化的這一系列探索能否讓其在華語影視圈確立一定時期的位置,但起碼這樣的魄力與嘗試是值得肯定和期許的。
任何一條路,都有實力款「幸運兒」,北京文化算一個。
-END-
作者丨雨天
編輯丨雨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