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文庫】
2023年全新改版
探尋自然的秩序
重建我們與萬物的聯繫
關注自然
便是關注地球和人類自身的未來
——·4·種·新·書·——
【01】
《雜草、玫瑰與土撥鼠:花園如何教育了我》
[美]麥可·波倫 著
美國園藝協會評選「75本偉大的園藝書籍」之一
一部跨越自然、哲學和文化歷史的典範之作
深刻揭示花園裡蘊藏著的人生哲學智慧
在探討「現代人在自然世界中的位置」這個領域,麥可·波倫是我們時代最具代表性、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
1983年,波倫買下了康乃狄克州一座廢棄的牛奶場,他和妻子用了七年時間,備嘗甘苦,在這裡打造出一座花園。
本書用「春」「夏」「秋」「冬」四個章節,講述了他種植蔬果、花卉和樹木的園藝體驗,其間貫穿了他在勞作中的哲思,如美國的草坪文化、與土撥鼠的戰爭、玫瑰的階級衝突,以及樹木的種種隱喻,引導人們深入思考自然和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在其中的位置和角色。
不管你是否從事園藝,這部有趣、深刻、文筆優美的作品,就像「一位幽默而智慧的老師,牽起你的手,把你介紹給大自然母親。」
【02】
《三葉蟲:演化的見證者》
[英]理察·福提 著
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傑出三葉蟲專家的科普之作
翔實的資料還原數億年前三葉蟲的生活世界
小小的三葉蟲
如何引發物種起源、演化及地球歷史變遷的大探討?
三葉蟲研究背後走過了哪些彎路
有著怎樣的奇幻故事?
在地球經歷猛烈變動的時候,超過一萬五千種三葉蟲,以最早演化出的眼睛,冷眼觀看遠古世界的變化,直到全數滅絕。
它們存活了整整三億年,幾乎盤踞整個古生代。現代人類,究竟能從它們的化石里「看」到什麼?
著名的三葉蟲研究專家、劍橋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理察·福提通過本書,向讀者介紹了三葉蟲化石的發現、外殼結構、附肢特點、眼睛演化、寒武紀大爆發、標本、三葉蟲生活環境的重構、演化歷程以及背後的研究故事等多個方面,為我們還原三葉蟲的生活世界。
這不僅是一本非常不錯的三葉蟲科普書籍,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關於三葉蟲研究歷史以及科學研究歷程的普及書籍。
【03】
《年輪里的世界史》
[比利時]瓦萊麗·特魯埃 著
《紐約時報》2020年「值得關注的新書」
《科學新聞》雜誌2020年最受歡迎的書
2021年獨立出版商圖書獎環境生態類銅獎
美國Foreword INDIES 2020年度金獎
部分是回憶錄,部分是野外工作日誌,部分是清晰而引人入勝的科學講述。這本書從單個樹木年輪的最精細的微米級別,跨越至地球的深層地質時間,以及全球氣候裹挾並影響整個世界的力量。
——《女性科學》(Lady Science)雜誌
除了揭示樹木自身的年齡,年輪還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國際知名樹木年輪科學家瓦萊麗·特魯埃通過16個有趣的故事帶我們走進這一20世紀初才成立的學科。
原來,樹木的年輪同樣默默記錄著這個星球的氣候變遷。那一圈圈的印跡,忠實地記錄了光照、水分、溫度等環境和氣候等外界因素對樹木生長的影響,甚至重大的災變事件也能在年輪中體現出來,比如颶風、地震、火山爆發,等等。
可以說,樹木年輪是一部地球氣候「年鑑」。
【04】
《發現新物種:地球生命探索中的榮耀和瘋狂》
[美]理察·康尼夫 著
置身波瀾壯闊的地理大發現時代
以探險家的視角與世界各地的奇異生物相遇
本書聚焦始於18世紀中葉的大發現時代,這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持續了近200年的時間,勇敢的探險家們懷著榮譽感和使命感一次次地開展全球旅行,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找新的生物。其間已知物種數量增加了將近100倍,而這些不斷湧現的新物種也在挑戰人類的固有認知:
我們漸漸從一個以人類為中心的世界,跌跌撞撞地走向一個人類與眾多物種共享的世界;儘管早期物種探尋者常以造物之神奇來讚美上帝,但進入視野的紛繁新物種卻讓許多人開始懷疑上帝的存在。
對於地球的年齡、人類的起源、性的本質等問題的深入思考,動搖了西方世界長期以來的基督教信仰,令大發現時代的學者頗感不安,新的進化論思潮也在這種矛盾當中應運而生。
其他好書
【2023年出版】
1. 荒野之聲:地球音樂的繁盛與寂滅
[美]戴維•喬治•哈斯凱爾 著
熊姣 譯
從《看不見的森林》到《樹木之歌》再到《荒野之聲》,哈斯凱爾將視野從個體拓展到生境,進而觸探維繫生境的紐帶——聲音。
戴維•喬治•哈斯凱爾
通過舊石器時代洞穴中的猛獁象牙長笛、現代音樂廳中的小提琴和耳機里的電子音樂,我們認識到人類的音樂和語言同樣是屬於生態和演化範疇的故事。然而,人類亦是破壞者,我們正在壓制或扼殺地球上許多鮮活的聲音。哈斯凱爾帶我們進入受威脅的森林、充滿噪音的海洋和喧鬧的城市街道,並表明聲音危機不僅僅是感官裝飾的損失……
2. 魔豆:大豆在美國的崛起
[美]馬修·羅思 著
劉夙 譯
美國的擴張戰略與中國人的餐桌安全,大豆故鄉何以成為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
現實版《傑克與魔豆》——被忽略的重要農產品的歷史研究
來自中國的大豆,如何從鮮為人知變得在美國農場、文化和烹飪中無處不在,這就是本書要講述的故事。在書中,作者探尋了大豆從一個大陸到另一個大陸的蹤跡,揭示了它出人意料的發展階段,亞洲移民、美國農業部、製造業大亨、科學家、健康食品愛好者、安息日會、農場主、食品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嬉皮士等都在其間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 編結茅香:來自印第安文明的古老智慧與植物的啟迪
[美]羅賓•沃爾•基默爾 著
侯暢 譯
深入北美原住民的生活,對生態保護的跨文化反思
「基默爾這本書展示了基於事實和客觀數據的科學可以通過原住民的古老知識得到豐富和拓展。我最喜歡的是她捕捉美的方式——高大的巨雲杉和野生的草莓、雨中的森林和散發著香氣的茅香——在你讀完最後一頁時,這些畫面會縈繞在你的腦海中。」
——動物學家珍•古道爾
羅賓•沃爾•基默爾
在北美原住民的創世故事裡,茅香是最初生長在大地上的植物,是大地母親甜美芬芳的秀髮。原住民把采來的茅香編成三股髮辮,象徵著思想、身體和精神的合一,以此傳遞他們對腳下土地的敬畏與感激。在印第安人看來,植物和動物是最古老的老師,它們的教導能幫助我們消解病痛、渡過難關。
作為一名森林生態學家,羅賓•沃爾•基默爾能夠熟練地運用科學的方法探究關於自然的疑問;而作為北美波塔瓦托米部落的一員,她在內心深深認同原住民的觀念,即植物和動物是最古老的老師,每當我們遇到難題,它們會用自己的語言引領我們找到答案,我們所要做的唯有靜靜聆聽……
4. 血緣:尼安德特人的生死、愛恨與藝術
[英]麗貝卡•雷格•賽克斯著
李小濤 譯
尼安德特人將告訴我們:我們是誰,我們來自何方,我們可能歸向何處?
《血緣》書寫優美,耐人尋味,嚴謹可靠
一本書囊括有關尼安德特人的生物學和文化知識
科學前沿與抒情美文的融合,以散文筆法寫出古人類學的動人之處
本書融合一手研究、前沿理論和通俗小說,展示尼安德特人生活的場所、遷徙模式、他們的食物,從改變我們觀念的驚人發現,到關乎尼安德特人生死觀念與喪葬儀式的謎團,逐漸呈現尼安德特人的文化。在此基礎上引出最重要的問題: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究竟存在怎樣的血緣關係?他們的過去,是否就是我們的未來?
5. 昔日的世界:地質學家眼中的美洲大陸
[美]約翰•麥克菲 著
王清晨 譯
加利福尼亞州為什麼將來還會發生8級以上地震?
內華達州為何富含金礦,西部的淘金熱又如何蔓延?
板塊學說能解決所有地質問題嗎?
一次跨越20年的旅行寫作,用一本書展現北美大地構成的波瀾壯闊,最終成就普利茲獎。
作者遊覽了一個個風貌各異的地理省區,描寫所見景點的景色,寫陪同他旅行的地質學家,穿插著寫了這些地質學家的人生歷史,地質學的歷史,乃至地球的歷史。通過這些歷史的解讀,他看到了高爾夫球場和冰川地貌的密切聯繫,理解了摩門教為什麼最終選擇在鹽湖城棲身,明晰了標新立異的美國風景畫派為什麼被稱為哈得遜河畫派……
6. 寂靜的石頭:喜馬拉雅科考隨筆
[美]喬治·夏勒 著
姚雪霏 陳翀 譯
荒寂的群山 / 孤獨的學者 / 隱秘的生靈
跟隨世界著名野生動物學家喬治•夏勒,探秘喜馬拉雅山脈中的生靈。
作者每一次旅程都會遇到問題:有的是政治上的,因為喜馬拉雅處於多個國家邊界的敏感區域;有的是後勤保障方面的,頑固的背夫、不願動彈的馱畜,還有蹤跡難尋的小徑——山地旅行永恆的難題;還有一些氣候問題,比如沙漠地區洶湧的熱浪、青藏高原刺骨的寒風。作者想用自己的筆和相機記錄下生活在寂靜荒山中的各種生靈,向人們展現它們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喚起人們對正在逝去的喜馬拉雅地區的關注。
7. 苔蘚森林
[美]羅賓•沃爾•基默爾 著
孫才真 譯
從水生到陸生的演化節點,率先成功上岸的植物。
身形只有森林的三千分之一,卻承載著全球陸地生態。
「她把細小的苔蘚也寫出了溫度。」
作為最古老的陸生植物,苔蘚堪稱真正的「先鋒植物」,能夠將貧瘠的岩石和土壤轉變成適合其他植物種子萌發和生長的環境。這些文章提供了一個認識世界的全新角度,以微小到常被忽略的苔蘚作為稜鏡,折射出對於人類與自然之間關聯的深刻反思。
更多推薦
【自然文庫系列】
——《自然文庫》第1輯——
書目:
1.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2.種子的故事
3.鮮花帝國
4.看不見的森林
——《自然文庫》第2輯——
書目:
1.探尋自然的秩序
2.鳥的感官
3.醉酒的植物學家:創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
4.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蹟
——《自然文庫》第3輯——
書目:
1.狗知道答案——工作犬背後的科學和奇蹟
2.千里走海灣
3.山楂樹傳奇——遠古以來的食物、藥品和精神食糧
4.加拉帕戈斯群島:演化論的朝聖之旅
5.彩虹塵埃——與那些蝴蝶相遇
6.地球上的性——動物繁殖那些事
7.了不起的動物樂團
8.沙鄉年鑑
9.餐桌植物簡史:蔬果、穀物和香料的栽培與演變
10.樹的秘密生活
——《自然文庫》第4輯——
書目:
1.剝開鳥蛋的秘密
2.刺蝟、狐狸與博士的印痕:彌合科學與人文學科間的裂隙
3.樹木之歌
4.絕境:濱鷸與鱟的史詩旅程
5.神奇的花園
6.種子的自我修養
7.死亡區域:野生動物出沒的地方
8.達文西的貝殼山和沃爾姆斯會議
9.流浪貓戰爭:萌寵殺手的生態影響
10.新生命史: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革命性解讀
——《自然文庫》第5輯——
書目:
1.圖提拉:一座紐西蘭羊場的故事
2.蕨類植物的秘密生活
3.野性與溫情:動物父母的自我修養
4.吉爾伯特·懷特傳
5.尋找金絲雀樹:關於一位科學家、一株柏樹和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的故事
6.稀有地球:為什麼複雜生命在宇宙中如此罕見
7.尋鯨記
8.眾神的怪獸:在歷史和思想叢林裡的食人動物
往期推薦
2023年10月「十大好書」
4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哲學名著
「曾、胡、左、李」讀書法
每日一書
《中國倫理學史》
每日一詞
《新華典故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