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一項對50多萬女性進行的研究表明,儘管抗病毒治療覆蓋率很高,但與愛滋陰性女性比,愛滋陽性女性宮頸癌患病機率高出約三倍,患上宮頸癌的時間也更早,研究已發表在《國際癌症期刊》。
HIV促進了許多致癌HPV毒株的蛋白質表達,HIV通過免疫抑製造成宮頸癌進展,免疫抑制降低了免疫系統清除被感染細胞的能力。女性愛滋患者更容易感染HPV,疾病進展可能也更迅速且嚴重。
在低收入國家,女性40歲以後宮頸癌發病率上升,感染者往往比非感染者早10年左右患上宮頸癌。在非洲南部,確診宮頸癌的女性中有一半以上感染了HIV,非洲南部35歲以下女性中86%的宮頸癌可歸因於HIV。然而,儘管有這些發現,過去的研究仍缺乏特定年齡段的宮頸癌發病率信息。
現在伯爾尼大學和開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回顧性分析,研究了南非517,312名女性在2011至2018年期間的宮頸癌前細胞變化,以及宮頸癌發病率,她們均被私人醫療保險計劃覆蓋。研究使用了針對住院和門診醫療費用的索賠記錄,以估計女性感染者和非感染者中每種疾病的特定年齡發病率。
在隨訪期間,3556名女性確診為中度宮頸癌前病變(31%是愛滋感染者),這之中幾乎一半(46%)年齡在25-34歲之間,與35-44歲的女性比,該年齡組宮頸癌前病變的風險高出24%。在感染者中,病變的出現高峰為33歲,非感染者為28歲。3417名女性確診為嚴重宮頸癌前病變(30%是愛滋感染者),無論是否感染HIV,嚴重病變發病率都在31歲時達到高峰,原位癌(700例,29%為愛滋感染者)發病率在34歲時達到高峰。
564名女性確診宮頸癌(23%是愛滋感染者),女性感染者確診宮頸癌的高峰年齡比非感染者早7年(49歲 vs 56歲)。宮頸癌的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55歲以上女性確診宮頸癌的可能性大約是35-44歲女性的兩倍。
研究人員發現,感染HIV的女性患宮頸癌或原位癌的風險約為未感染HIV女性的三倍,患中度或重度癌前病變的風險約為其3.5倍。HIV感染可能會顯著增加宮頸癌或癌前病變的風險,即使愛滋治療取得進步,宮頸癌的風險也沒有完全減少。該研究表明,女性愛滋患者可能需要更積極地預防和篩查宮頸癌,更頻繁的篩查有助於儘早發現癌前病變,提高治療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025c9982d1cca1b22b817a056cb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