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能源危機引發蝴蝶效應,自主品牌超車已成定局?

2022-10-19     車訊精選

自打進入2022年以來,能源危機就一直困擾著歐洲地區各國,而近期由於局勢動盪所引發的連鎖反應,致使已經冬日之前的歐洲進入了雪上加霜的境地。

近日,據俄媒體報道,全球知名汽車行業研究機構標準普爾全球移動(S&P Global Mobility)發布了一則報告,根據報告中的研究信息顯示,如今歐洲地區日益加劇的能源危機,正使得歐洲地區汽車產業的生產成本不斷上漲,並且隨著冬季的到來,能源進一步吃緊,歐洲地區的汽車工廠將有可能面臨停產。

該報告指出,受能源危機的波及,歐洲地區汽車工廠生產一輛汽車,所需要的能源成本已由原本的50歐元左右上升至如今的700歐元甚至更高,足足翻了十四倍有餘,並且這部分的成本主要是用以進行車輛的焊接鑄壓,屬於無法規避的成本,是車輛生產中的剛需。

雖說能源價格水漲船高,但由於冬季的到來,即便車企方面出高價,也無法獲得足夠的能源配額用以供給車企的生產。據不完全統計,由於冬季到來,政府將會對歐洲當地的能源使用進行限制,這樣的限制不僅導致了能源價格暴漲,同時還會導致歐洲汽車企業原本約為400-450萬輛的季度產量縮減至最低275萬輛,近三成的減產幅度將間接導致歐洲許多車企面臨停產停工的局面。

也正因如此,當下已有眾多歐洲車企選擇將汽車生產線遷往海外,大眾集團已於今年6月在美國田納西州開啟了電池實驗室的建造;梅賽德斯-奔馳已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建設了全新的電池工廠;寶馬也表示將於近期在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進行電動汽車投資;而寶馬集團也將會在未來把原本位於歐洲地區的Mini生產線轉移至中國,由長城與寶馬共同合資生產。

眾所周知,雖然歐洲地區的車企在全球範圍內一直都有著巨量的用戶基數,占據了非常大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近幾年來各大車企正面臨新能源轉型的難題,以大眾、寶馬、奔馳為首的各大車企雖然已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用以應對新能源浪潮,但仍舊在這條路上步履蹣跚。

而反觀自主品牌近幾年的新能源戰略,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穩步前行。稍一對比,不難發現歐洲老牌車企在如今這個新能源鬥爭最為關鍵的時期,早已落後於中國的自主品牌了。

前幾日剛剛開幕的巴黎車展同樣也實錘了這一事實。在10月17日正式開幕的巴黎車展上,諸如大眾、奔馳、寶馬以及捷豹路虎之類的歐洲老將集體缺席,而在這場位於歐洲本土的盛大車展卻成為了中國自主品牌開疆擴土的舞台。在展會上,比亞迪帶去了ATTO 3(元)、漢以及唐等車型;長城帶去了Coffee 01(摩卡PHEV)、Coffee 02(拿鐵PHEV)以及歐拉Funky Cat(好貓)以及閃電貓等車型,並且這些車型在歐洲的定價比起國內都上漲了許多。

而前不久,全球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SIXT也才剛剛與比亞迪簽訂了1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訂單,預計將把這些車型投放至歐洲地區,同時比亞迪也早已開始向日本、瑞典、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許多拉美國家出口新能源汽車,諸如奇瑞、長城以及吉利在內的眾多自主車企,也早已開啟了海外新能源市場的拓展。

寫在最後

此時此刻的歐洲車企,在新能源領域正處於舉步維艱的階段,可自主品牌以及特斯拉卻絲毫沒有給它們喘息的機會,當下的歐洲車企可謂是兵臨城下。與此同時,能源危機的日益加劇,以及冬季的到來,都將進一步拖延歐洲車企新能源轉型的計劃。雖說已有許多車企開啟了海外工廠的布局,但這中間所拖延掉的時間也將致使它們與自主品牌之間的差距被持續放大。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新能源這條道路上,歐洲車企在現階段已無力回天,而它們孱弱的表現也給了自主品牌乘勝追擊,拉大差距的機會,照此來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超車,已成定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003a910b2832f9696fed47d2f69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