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是解放軍一位十分傑出的戰將,他一生打仗,幾乎沒有敗仗。即使是兵力一樣,部隊裝備不如敵人,他也敢打,並且敢於打贏。
1946年9月的臨浮戰役,就是一例。
當時,胡宗南一共有三個旅,兩個美械裝備旅浮山縣城,一個正前往官雀村的黃正誠的「天下第一旅」,足足三個美械旅。而陳賡率領的第四縱隊,也是三個旅。但是,胡宗南全部是美械裝備,尤其是第一旅,是胡宗南嫡系的嫡系,全部美械裝備,並且還全部是老兵,戰鬥力強大。
敵人三個旅,陳賡手上也是三個旅,如何打贏這一仗?
陳賡的辦法是:拿自己一個旅頂住敵人兩個旅的進攻,再用兩個旅去殲滅敵人一個旅,其中還抽出一個團警戒臨汾附近的閻錫山的兩個師,雖然陳賡算準了閻錫山軍隊為了保存實力,不會來幫胡宗南的忙。但是以防萬一還是抽出了一個團去警戒閻錫山。這樣,再萬一出現什麼事,陳賡手上完全是無兵可用了。
陳賡這次完全是大膽用兵。他們這麼打,就是他在抗日戰爭中神頭嶺之戰說的那句話:「有的險冒不得,有的險卻非冒不可。」
這一仗很險要,為什麼他敢於去「非冒不可」?一是由於他早巳成竹在胸;二是《孫子兵法》上說的:「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所謂巧能成事者也。」陳賡就是敢於去打巧仗,他的辦法就是一對二、二對一。高明不高明?
陳冠任著《戰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傳奇將領紀實》一書記述了陳賡指揮的臨浮戰役的高妙。該書記述了一批解放軍傑出將領的戰法和性格以及他們的征戰傳奇,曾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五名。